![](https://img.haomeiwen.com/i16181656/462359ed5672ab92.jpg)
单一、固定、被动、重复,忙而无趣,一切都懒,又不能懒到把一切忘怀⋯⋯当你的生活呈现出这样的状态,就要警惕了,你很容易陷入一种叫“无趣”的时代病。
近期网上疯传十种类型的无趣之人:一是好奇心和知识储备贫乏,贫乏到不足以支撑一段开拓性对话。二是口头禅是“知道那么多有什么用”,以“有用”与否作为学习的唯一动机,分分钟扼杀掉对新知的全部兴趣。三是不读书,无论纸质版还是电子版,离开校园后就完全停止了学习,多年尺寸未进。四是对“人”缺乏兴致,不热衷与人交流,不想联络老朋友或结交新朋友。五是口味单一,拒绝接受新菜式,很少做生活习惯的改变。六是不爱旅行,或者说对旅行没有强烈需求,安于在狭窄的生活圈子打转。七是对外国人和外国文化不了解、有抵触,固执于偏见而不接受多元的观念。八是脑洞小,无脑洞,只能被动接受别人的脑洞,联想能力基本为零。九是迟钝,对周遭环境变化反应的敏感度差,生活的可能性和生命的丰富性都非常有限。十是对权威(政府、老板)有一种先验的盲从,畏惧犯错,不敢质疑。
对照查看还真惊出一身冷汗!稍不小心就会滑入“无趣”泥坛。
现代文明原本给人们的活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但互联网的运用让我们习惯了定制服务,活成了各路商家收割的目标用户的样子,慢慢地,我们丧失了寻找快乐的能力。比如工作、生活两点一线(单位和家),话题中心车、房、孩子,购物软件上购物,音乐软件上听曰推,社交软件上刷心灵鸡汤晒日常杂碎。
台湾作家余光中的《朋友四型》把人分为四类:高级而有趣、高级而无趣、低级而有趣、低级而无趣。弥能珍贵的当然是第一种,可遇而不可求。敬而不畏,亲而不狎,交结愈久,芬芳愈醇。有了这样的朋友,自己的境界自然也低不到哪里去。第二种可谓诤友,知识丰富,却缺那么一点灵透、趣味,总是无法豁然恍然。第三种极富娱乐价值,说笑话讲消息,接得下任何话茬,餐桌有了他宾主尽欢,拥有常识独缺学问。最后一种不欲与之同道,自不必说了。
又有王小圈在《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书中说:有趣,是一场令人愉悦的意外;无聊,是一场悄悄袭来的现代瘟疫。觉得生活无趣的人有一个共同点:没有爱好。没有爱好的人生,很容易觉得心如死灰了无生趣。倘若是退休,也很容易找不到生活的意义,很有可能把注意力全部放在子女身上。 被人觉得无趣的人也有一个共同点:没有特长。如果你想让自己的生活有趣,那么去找乐子发展爱好;如果你想让别人觉得你挺有趣的,那么去培养能力发展特长。
什么是有趣?有趣是“无所求”,无任何功利的生活;是全然的乐观,津津有味地对待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及庸常;是一方石台上点缀着自己的心意;是一本书的世界一支曲的缠绵;是“怕来不及”,如陈奕迅唱的《阿怪》,时间好快/还没试过亲身种小麦/说时间好快/来不及到北极看苔原带/说时间好快/来不及看一朵花怎么盛开⋯⋯
![](https://img.haomeiwen.com/i16181656/6952507b4b285cf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