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先进》
释义 1.子路:字子由,孔子弟子。性格勇猛,讲义气。曾是孔子周游列国的“车夫” 兼“保镖”。 2.冉有:孔子弟子,做事优柔寡断。 3 .公西华:孔子弟子。 4.斯:代词,代指听说的事。 5.兼:多。
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第一位创办私学的先师,被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创立的“儒家”思想历经千年历史的变迁,仍立足于现今社会,被人们所推崇。这篇来自“先进”的篇目讲的就是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
本篇当中讲到了孔子回答子路和冉有的问题:“闻斯行诸?”意思是听到一件对的事儿就马上去做吗?同样的一个问题,孔子却给出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答案。
孔子对多言意躁的子路说:“有父亲和兄弟在,为什么要听说了就行动呢?”意在指示子路,要去跟长辈、兄长沟通。而做事优柔寡断的冉有得到的答案是:听说了,为什么不马上去行动呢?
而孔子这样的回答也引起了弟子公西华的疑惑,他问老师:为什么子路问,你说有父兄在;冉有问,你说马上去行动呢?子路给出了自己这样做的原因,两个人的性格不同,所以她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子路多言意燥,所以要在行为上有所约束,而做事优柔寡断的冉有却需要做事勇敢果断一些。
2000多年前的孔子,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就已经高瞻远瞩,因材施教,并把这种理念一直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当中。这就是为什么他可以拥有3000弟子,儒家思想可以屹立千年不倒的原因。
现如今,各界负责教学的老师也往往会把“因材施教”这一教学理念用在自己的教学上。充分了解学生的本性,掌握学生的优缺点,从而制定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案,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让学生成为充满自信、乐观向上的求学者。
同样在家庭教育上,我们面对孩子的各种问题,就因少了这种分析个性的环节,孩子的教育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令家长非常迷茫。反思自己,发现自己的问题,根据孩子个性特征调节教育理念,改变教育方法,这样才能很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读《论语》,长智慧,跟圣人一起畅谈教育!
圣人孔子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