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些朋友问我们是怎么宣传的,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对我们的营销方案感兴趣,我给的建议是放弃“宣传”这种思维模式,“宣传”这个词属于上个时代,他是自说自话,它的原罪是“无交互”也“无价值”,我的观点是,在今天,营销本身要为用户提供价值,本来今晚不打算写东西的,刚刚看到了inter的广告想到了这么一茬,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吧,比较凌乱,当然这里并不是说过去我们做的多么好,算是提供一种思考方式吧。
我们都知道移动互联网的产品标准变成了“情感体验”,其核心有两点,第一是极致体验,产品本身是第一营销力;第二是强烈的情感诉求,李善友说“产品只有触动了用户的心灵,提供了超越商业的价值,才有机会。”
什么叫提供“超越商业的价值”?你卖东西给我,我付钱,交易完成,这是商业本身的实现过程,这是合理合逻辑,你把这个过程本身做得再完美也只是一个“好”字,而已。
现在,你必须在这个过程之上多给我一点东西,哪怕只有一点点:比如耐克让我对跑步多了一点点热爱;罗辑思维让我对看书多了一点点喜欢;星巴克让我对社交多了一点点胜任,等等。你只有实现了这个超越商业本身的“一点点”,才打动了用户,才从感情上和用户建立了联系。耐克明白,自己制造的不是鞋,而是制造情感。你买耐克的高尔夫球,因为你想像老虎伍兹一样打球。如果你仅仅是造出了更好的球,但没有人会理会这些,除非你和他们建立感情上的联系。
我最近关注Nike Running+的APP包括微信号,发现他们不是在卖鞋,而是组织各种跑步活动,给你一些健身的信息,辅助你的运动,给你提供服务,应该说,这种新的信 息交互方式在帮助Nike更好地去创造那个“超出商业”的一点点,所以对这件事情的理解上,虽然说技术在变,信息交互方式在变,媒体环境在变,但耐克一直 “初心未变”。
所以我们认为任何企业的宗旨,都是去有效地创造一些感情上的联系和纽带,让用户和员工感到非常满意,进而产生一批忠诚的用户和员工。任何企业,如果想在未来生存下去,都必须学会创造强有力的感情纽带。
最近在黑马会的微信社群听分众的江南春江总讲了一个案例,说在国外看足球,Intel赞助了巴塞罗那足球队2500万美金,以前的做法是把Intel的 logo印在球衣上,满场飞奔,但是这次赞助很奇怪,看了半天比赛也没发现intel的logo,那这2500万的赞助费花到哪儿了呢?正在纳闷,突然, 进球了!这个时候球员就开始脱衣服,衣服一翻开,你才看到里面写着:Intel Inside!
你突然发现,这是个故事,是个话题,是个你想去跟朋友聊的东西,所以江老师说,今天真正有影响力的大牌,已经开始不那么强调所谓的品牌曝光,那个不重要!他说媒体有主动和被动,分众作为“生活空间型媒体”(被动的,用户不能选择的媒体),也要和品牌一起思考“内容型、话题型 的营销”,大体可以叫做“生活空间媒体的内容营销道路”,这是分众应对移动互联网时代变化的一种思考。
去年宝马MINI拍了一个纪录片叫《进藏》,也是讲故事,四线进藏,每一条线路上都有情怀、有人文、有故事。导演说为了拍一个星空,团队整一夜猫在一个地方拍,而这样的拍摄最后用到电影里只有2秒!
所以当你的故事足够打动自己,足够打动用户,当它呈现在用户面前的时候,这种情感联系也就自然而然建立起来了。
前两天更新博客,页面出错,这时候页面跳出一句话:“该死的程序员,把我的页面搞哪儿去了。”网站出Bug的时候也能顺便给用户带去一点小欢乐,你的业务难道做不到吗?
再说另一个话题,宣传上除了这种情感联系,其实还有一个人性的弱点,后期有时间可以单独拿出来写一篇——用户希望自己能引人注目。所以你要做出很酷的产品,满足他们这种需求,通俗点说就是虚荣心,就是装B的需求;麦克凯恩说,星巴克的咖啡没什么特别,但星巴克就是一个时髦的聚会场所,难道不是吗?
每一个关注和评论我都可以回答你们一个问题
网友评论
定位好商业之后的服务挺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