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考研录取结束了,有人欢喜有人愁。
考研于我,已经有将近十年的距离,但是每年仍然会有亲戚、同事或朋友向我打听有关考研的事情。
当年我以高分成功考取某211重点大学研究生,并且幸运赶上了公费读研的末班车,确实度过了三年快乐的时光。
但事到如今,我仍然不敢说,考研就是正确的。我真心诚意的希望本篇文字能对想考研的年轻人有所帮助,哪怕只是引起你们片刻的的思考也好。
1、大三结束前就要考虑清楚是否考研
大三上学期开始,就会陆陆陆续有同学纠结这个问题。如果你到了大三下学期结束时,还未下定决心,那么恕我直言,你考上的机率不到三成了。
因为考研的复习至少需要半年时间,除非你是考本校、本专业,且有可利用的各种资源和关系,那也至少需要三四个月进行备考。
从大三结束的暑假开始进行复习,到大四上学期结束后的寒假前后参加全国统考,这里刚好是一个半年的时间。
在我眼里,那种大三就能确定自己以后是要做学术研究的人,几乎是不存在的,就算存在也是不切实际的。也就是说,纯粹为了学术研究而考研的人,少之又少。
所以,除了学术目的之外,更重要的是必须清楚的看到自己的现实目的。
考研,是为了就业,还是为了改变现状?
一流名校的学生选择报考海外研究生院的不讨论,保研的也不讨论,我们只讨论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的情况。
2、如果考研是为了就业
有些单位、公司的职位是直接要求研究生以上才能应聘的,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知名媒体以及某些大型企业等招聘的职位。
所以,如果你的职业规划就是要走一条这样的路,你的人生理想就是从事相关行业,譬如立志要在高等院校工作的话,那么,选择考研无疑是唯一的出路。
既然明确了目的,那就收拾好心情准备出发吧!不要再为其他闲杂事项烦心了,赶紧下决心、然后出行动。
信念动摇的时候,自行脑补一下在高校工作的各种惬意画面——社会地位高、受人尊重、不用像中学老师那样被升学率牵着走,不用补课,不用早晚自习,拥有寒暑假生活,工作安排相对其它工作自由许多。
这种情况下,建议不要跨专业报考,也并非一定要选择数一数二的名校,相比之下,更建议关注打算报考的导师个人履历、前几届师兄师姐的就业情况以及学院所在城市的文化经济状况等,这些会影响你考研成绩的排名和录取,等你毕业应聘时,也会最大程度地影响你实现理想的成功率。
毕竟,行业内有影响力的导师的一句话或一封推荐信,比你面试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时说的千言万语有用多了。
3、如果考研是为了改变现状
有一大部分的人考研是为了改变现状的。
譬如,你的本科大学只是一所二流大学,离你心中期望永远差了那么一点距离;二流大学的就业选择明显局限,你期望拥有一个起点不太低的工作;你希望在大城市落脚生根,不想再回到家乡的小县城。
对于这种情况,我劝你要从各个方面去了解真实的研究生生活以及研究生的出路。
千万不要自顾自的想象,以致陷入过于理想化的泥潭里。
因为,极有可能,你读了两、三年的研究生,等到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却发现就业形势比起本科毕业时并没多少改善。更有可能的是,在读研过程中,你已经厌倦了这种沉闷的生活,因为根本看不到各方面的起色。
最好的办法是,如果下定了决心要考,在复习考研的同时,也要报名参加公务员考试,每天匀出一个小时备考公务员即可。1月份考研初试一结束,不要等结果,马上利用寒假时间进行实习,然后抓住一切机会找工作(但不能急功近利,当心被骗)。
如果足够幸运,考上了公务员,或者进入到一个比较好的单位,劝你果断放弃考研,不管初试分数多高,也不管你考上没有。
因为,对于想改变现状的你来说,一个好的工作机会绝对大于考研成功的价值。
在研究生学院和专业选择上,务必选一所至少比你所在本科好一个档次的大学,除非本专业非常不好就业,否则也不建议跨专业报考。
千万不要只图一个硕士研究生的头衔,也不要为了规避失败的风险,而再次选择一个二流学校。
因为考上这样的学校,毕业的时候你收获的可能真的就只是两张证书而已,还可能白白浪费了几年青春。好不容易等到毕业,该考公务员的还是考公务员,该从基层做起的仍然得从基层做起。
4、要用科学的复习方法进行备考
首先,你得学会科学分配时间。大部分的高校及专业,大三上学期结束后,课程都会少很多,每天都一定会有足够的时间供你备考复习。
我个人经验是,每天至少保证三小时的复习时间,一个小时英语,一个小时政治,一个小时专业课,如果你还要考数学的,那就只能再挤出一个小时来学习。
千万别说没时间,早晨早起半小时就能做一篇英语阅读。把平日没课的时间和晚上自由的时间全部利用起来。一定有时间,而且根本不需要你熬夜,熬夜没效率。
这复习备考的半年,就别去逛街、旅游、约会、聚餐、实习、找工作什么的了,收收心,否则就别说你要考研,不能保证备考时间的话,是考不上的,还不如干脆别考,省得浪费时间。
再孤单寂寞冷,也就是半年时间。
其次是掌握永不过时的三轮复习法。
具体可以回忆一下你的高三备考经历。
第一轮:做一套真题,对考研内容、难度、题型等形成一个直观的了解,并检验自己的水平和差距。
第二轮:明确重点、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训练。
第三轮:题海战术。
还有几个小秘诀,与大家分享,可以参考。
把半年的复习时间分成前、中、后三段。
英语、数学在前段就开始复习,持续整个半年,中间不能停歇。
政治的复习放到后段,因为政治难度低,考点少,纯粹考记忆,前面不用安排时间看,反正看了也白看,把有限的时间用来复习其他科目。
专业课至少从中期就要开始,专业参考书目比较多的,建议从前段开始,跨专业的提前一年开始,并且要去旁听该专业课程。
英语最关键,很多人总分挺高的,但因为英语没过线而落榜。
每天坚持至少一篇英语文章的阅读,才能保持语感。
词汇量是阅读的基础,务必买一本考研单词本。方法是每天记至少100个,从第一个单词开始,按顺序往下背。
譬如,周一背100个,周二先把周一的100个复习一遍,再继续往前背新的100个,以后每天就保持200个的记忆量。每个单词不必花大量时间去记,要用速记法,正确拼读、看一遍所有的释义和例句,就可以背下一个了。整本背完之后,再重头来一遍,不停重复,直到考试那天。
不要担心记不住,人的记忆有个遗忘规律,如果这个遗忘率是70%,那么你一天背10个单词,遗忘70%后就只记住了3个,如果一天背200个,遗忘70%之后还记住了60个,3个和60个区别,在你把单词本重复背了3遍以上时,就会有深刻体会了。
至于专业课的复习,建议找到想报考的研究生院往年的卷子,好好分析,然后进行扎实的三轮复习。
我当年没考数学,所以关于数学的复习方法,也无法提供更多了。
5、相信坚持就是胜利
我可以拍胸脯说一句,但凡能用科学方法复习备考坚持半年以上直至参加考试的人,99%都考上了心仪大学的研究生,剩下那1%?可能是答题卡填错了。
考研跟高考还是不一样,除了考知识结构之外,更多的是考验一个人的自学能力和意志力。
你需要面对各种诱惑并学会拒绝。
别人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时候,你在用功复习;
别人出去逛街旅行游玩的时候,你在用功复习;
别人风风火火参加各种招聘会和面试的时候,你只能用功复习,
别人找到了实习单位天天给你讲工作感受时 ,你还是只能用功复习。
考研,真不是难在书本内容或专业知识上,而是难在你能不能够耐得住寂寞。
因为读研就是做学术,耐不住寂寞的人肯定做不好学术,即使幸运考上了,读研对其而言,反而是种痛苦和不幸。
我开头说的,只要坚持到底,99%的人都考上了,现在我还要告诉你,备考复习过程中,至少90%的人中途放弃了。
所以,坚持到底的你,一定会胜利,因为大部分对手没有开战就做了逃兵,你真正的对手,只是你自己。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说得太多了。
回想起自己备考那半年,到现在还是刻骨铭心。
我从小就是一个有点靠小聪明和小幸运取得好成绩的人,小升初,初升高,甚至高考,我都没有真的拼尽全力去学习。
真的就是考研这一次,让我真真切切体会到“刻苦”二字,也体会到了彻底的孤独和坚强。
没有领路人,完全靠自学,眼看身边的同伴一个接一个放弃,多少个夜深人静里,扪心自问,考研到底有什么意义?
走过之后回头看,不问才学深浅,至少我的青春岁月里,曾经有过一次义无反顾的拼博,成功抵抗了欲望和寂寞,战胜了孤独和软弱。
网友评论
我想说,作者写的挺对的。意外发现今天的简书我喜欢的文章多一点了,作者这篇就是。
今年想想去年这时候那个夜里流泪纠结的自己,感觉当时真的好傻。这事就是这样,结局尘埃落定,几家欢喜几家哀。
考研不像高考,高考那点所谓技巧经验,都简单的很,因为高考是目前全国最公平的考试,没有之一,它透明度比较高,所以没什么好说的。而考研不一样,考研情况因人而异,个人又有个人的经历,它可能性多得很,每个人致胜致败的原因都不一样。比如我舍友,虽然不努力,但是聪明是肯定的,人也很好,乐于和大家分享考研情况,去年选择了考教育学学硕,甚至我们学院我们班都有人因为听说她选择的学校好于是也报了同一个,开始还会问她学校情况,她都会告诉别人,最后我们班的考上了,其他人也有结果不错的,她却等成绩出来的现在才知道,除了她选的专业,其他人的专业都是出原题的。
她一耸肩,她承认自己没去了解其他专业是自己的错,可是谁会去多考虑不必要的啊,同班同学都不告诉她这个真相,她这到底走了多少弯路呢。
其他还有很多同学,明明那么努力,学得那么认真,最后结果却还是不好。也有同学,本身聪明,或者阴差阳错,竟然得了个好结果。还有同学,苦等调剂,然而学校发榜不给力,白白错过机会。
经历过才发现,考研这一年后,什么结果都有可能,什么都不意外,什么都是有原因的。而一年如此漫长,选择考研的同学,有几个脑袋真不灵光的,可是却会在某一步就走错了,然后一步错步步错,等到最后结果白纸黑字出来了才冷静下来恍然大悟。
考研能教给人的有很多,而且不一定是成功者才能教给别人。人们总是很容易去学习成功的经验,却难以记住失败的教训。这一点看来我很喜欢作者写的本文,大概是因为这是冷静下来之后的经验传授吧。
最后,楼主你为什么去年不发ヽ(*。>Д<)o゜如果我早一点看到说不定会早一点醒悟。好吧,就算是去年的我,肯定也会固执地不同意的哈哈。(。・ω・。)ノ♡
在远古,强健的体魄意味着什么?生存能力强!锋利的武器意味着什么?拥有了猎杀与防御的能力!当并不强壮的和没有武器的同类看到这个强壮的人拿着武器会有什么感受?他会感到被压制,被威胁。可以理解为这个强壮的人释放了他的‘攻击性’,对弱于他的人展开了‘攻击’。而与他同样强壮,同样有武器的人类则不会感到这么明显的‘攻击性’。
而现在社会,强壮的身体转为了灵活的大脑,优秀的智力,而武器则转为了知识。作为二流大学的学生,在面对一流大学学生的时候也会感到这种压力,这或许还不够明显,那么如果一个专科生在一堆博士里交流,即使他不卑不亢,即使博士们都很谦和,心里从没有因为别人学历低而看不起人,这位专科生自己不觉得难受吗?这就是现代社会学历的攻击性展现。
那么考研的意义就能找到了:为了不被人‘攻击’,为了自己内心的强大!
“在我眼里,那种大三就能确定自己以后是要做学术研究的人,几乎是不存在的,就算存在也是不切实际的。也就是说,纯粹为了学术研究而考研的人,少之又少。”
然而我就是....... ,而且还不切实际.......哈哈。
虽然也想好了另一条万一失败了要走的就业路。(跟自己现在学的专业一点关系都没有,想考研的专业也是。)
?北大?
要是考研之前就知道这些该多好,但是时间不能倒退,没有如果。正如肖申克的救赎所说
“I want to talk to him. I want to try and talk some sense to him, tell him the way things are. But I c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