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武侠小说的人大都明白武侠小说家擅长故弄玄虚,那些剑拨弩张、耀武扬威的会家子不一定是一流高手,真正的武术大家恰恰是不露声色的寻常角色。《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便是这样一个艺术典型。
扫地僧出场于萧远山与慕容博作生死一搏之际。这个身穿青袍、手执扫帚的枯瘦僧人,第一句话便是:“善哉善哉!”萧远山父子与慕容博父子当时都吃了一惊,因为这个枯瘦僧人,年已高龄,胡子全白,行动迟缓,有气无力,完全不像一个武林高手。但更令两大高手吃惊的是,萧远山与慕容博偷研武功、借阅经书的全过程,居然被这无名老僧一一点破,而大轮明王鸠摩智的绝技,在扫地僧口中不过小儿游戏。后来,萧氏父子与慕容父子都与扫地僧交手,他们的盖世武功在扫地僧面前竟然不堪一击。扫地僧为了化解他们的怨仇,让萧远山与慕容博各自死去一次,又把他们救活过来,并从容受了乔峰一击,折断了几根肋骨也是毫不在乎。这时,我们方知道扫地僧才是金庸笔下真正的高手。
如果把扫地僧与张三丰相比,恐怕我们无法判断他们谁为武功第一。他们自然不可能在武术上一见高低,但扫地僧与张三丰慈悲为怀的处世之道却是相同的。尽管一个代表了佛家,一个代表了道家,但他们都有超越众人的神奇武功,更有劝人为善的脱俗高见。
萧远山与慕容博后来都拜扫地僧为师。我想,他们不仅仅屈服于他的武功,主要是为他的思想所折服。扫地僧有几句妙语:“王霸雄图,血海深仇,尽扫尘土,消于无形”,“不存慈悲布施、普度众生之念,虽然典籍淹通,妙辩无碍,却终不能消解修习这些上乘武功时所钟的戾气”。前一句讲称霸与报仇是多余的;后一句讲上乘武功在于健身修心,如不去除戾气则会让人陷入不可自拔的泥潭。
扫地僧的妙语,当然是劝人为善,并揭示了武侠之宗旨:侠为主,武为辅。所谓侠,即替天行道,舍己救人。从此也可见佛家与侠义的关系。佛家主张慈悲,比儒家提倡仁义更为透彻地解释了“侠”的精神。
这位扫地高僧以“无名”为名,也深含寓意。一个人连自己的名字也不要了,那么世人争夺相向的名位利禄,岂不是空空如也?
![](https://img.haomeiwen.com/i26577007/e4a9cf70626b9175.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