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每逢春节很多人都说,这年过得越来越没年味了。年味是什么?年味又去哪了?
儿时,每到腊月,我们的心情就一直处于亢奋状态。每天总是有所期盼,也必然会有所回报。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物质的东西实在,摸得着、看得见、吃得着,如一件新衣服、一顿美餐、一挂鞭炮等等,不管是穿在身上、吃到肚里或拿在手里,在物质满足的同时也获得了精神上的巨大享受。有时,因为碍手碍脚地围在大人们的身边,观看他们加工制作食品,询问着何时能够成熟,受到大人们的呵斥,而被撵的远远的。不一会又心有不甘地重复着前面的动作,让父母也拿我们毫无任何办法,直到品尝到美食才满意地离去,并向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们炫耀着自己的收获。有时,单独或帮着父母干点力所能及的活计,心中也在幢景着过年期间可能降临的好事,不知不觉间把劳累也忘得一干二净,好像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似的。有时,和伙伴们长途跋涉三十华里,在周围几个村庄货比三家后,终于买到了几百响小鞭以及麻炮、起火等炮仗,就像得到天大的喜事似的,每天都会拿出端详、品味上一番,想象着燃放时的盛况,心里那个美呀无以言表。初一一早,跟着父亲走街串户地给长辈们拜年,为得到的零食和不多的压岁钱而欣喜若狂。
结婚成家的头几年里,为了过好年,不惜花费“巨资”排队购买着年货,并为没有买到心仪的东西而耿耿于怀,恨自己来得太晚。有时,不惜来回站上四个小时,乘火车去太原市内的长青菜市场、副食品市场和二轻市场,冒着被小偷掏包的危险,挤上一身臭汗,釆购上大包小包的年货满载而归。并与爱人一道烹炸熟肉、丸子、麻花等食品,抽空给徘徊于身边的女儿尝上一点,看着她高兴的样子,我们乐在心头。除夕之夜,包好饺子、准备好明天的东西后,一家人围坐在双卡录音机之前,听上一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的春节专题节目。直到午夜12点,提着装满各种炮仗的布包,下楼后来到院中空地上,放起了烟花爆竹。看着女儿战战兢兢、跃跃欲试的模样,我赶紧手把手地教着,为她燃放成功而拍手叫好,并随时防备着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初一一大早,还在睡梦中的我们被室外传来的惊天动地的炮仗声音吵醒,立即起床捅火做饭,吃着丰盛的年饭。女儿为了吃出饺子中包着的钢镚,吃下了比平时多出一倍的饭量,并为获得的钢镚而兴奋不已。
后来,随着票证的取消、物资的丰富,购买年货不再成为头疼之事。又因为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年和平时的生活水平差距不再巨大,人们对吃不像过去那样感兴趣了。尤其是孩子们,根本不会因为丰盛的年夜饭、一件新衣服或几张百元压岁钱而激动不已,让辛勤操劳很久的长辈暗自失望。过去需亲自动手加工的年货,大部分都从超市釆购,省却了腊月里的忙碌,也使人们觉得无所事事,好像缺了点什么似的。政府推行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政策后,室外显得冷冷清清、寂静无比,那震耳欲聋的炮仗燃放声音、呛人的硝烟味道以及熊熊燃烧的旺火已成为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记忆而不复存在。智能手机施展摄魂大法,吸引着人们埋头于其中而不能自拔,手机正在离间着亲情、友情和爱情,并转移着人们过节的热情,使年味逐渐淡薄、稀缺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