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情随笔散文人物
此生,此时,此地,林清玄

此生,此时,此地,林清玄

作者: cola的春天 | 来源:发表于2019-02-03 06:33 被阅读47次
世间从此再无林清玄

不久前,惊闻噩耗:林清玄猝然因病离世,享年65岁。

正逢媒体热炒吴秀波事件之时,关于林清玄离世的新闻简言短语并且瞬间而过。

显然,无论是媒体还是读者,对吴秀波事件的关注度大于对林先生之死的关注。

为此,我更加黯然。

那一天,我告诉女儿:林清玄去世了,太可惜了。女儿反问我:林清玄是谁?

林清玄是谁?

曾经,在我第一次抱着林清玄的书时,也问了自己同样的问题。

那时候网络还不发达,而我读的书又很少,竟然不识文人林清玄。后来,从先生温婉清雅又禅意十足的文字中,了解到这位灵性十足的台湾作家,也深深地喜欢上了他的作品。

8岁时,少年林清玄立志成为作家。由于家境贫寒又深居乡村,很多人都认为这只是一个小孩子的天真妄想,就连林清玄的爸爸也对他充满怀疑和否定。可是,这丝毫没有动摇小小少年林清玄的作家之梦。

他饱读诗书,又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童年中的很多时光都被读书所占据。而这种长期的积累为他后来的写作奠定了一个丰厚扎实的基础。

第一次投稿所得的稿费,被林清玄的爸爸拿去买了猪肉。自己和家人们吃着香喷喷的饭菜时的快乐情景,令这个酷爱文学的少年备受肯定和鼓舞。原来,写作还可以帮助家人改善生活,从此更加坚定了小小少年的人生目标。

17岁时,林清玄在文学方面的才能已经开始展露头脚。他的作品被刊登在当时很有影响力的杂志上,在很多同龄人都在发现和寻找自己梦想之路的时候,此时的林清玄已经稳稳地走在自己看得见的未来之中。

文学创作路上他更加努力。坚持日更,从每天的一天1000字,到1500字,到2000字、3000字,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所以,二十岁开始出书,在很多人看来,简直是奇迹。对林清玄来说,这只是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

成名后的林清玄,依然笔耕不辍。他说:我会一直写下去。就算明天会死去,今天我还会坚持写。

32岁时,正是他在文学路上的功成名就之时,他获得了很多奖项,很多文人都会趁热打铁,继续出新的作品。而此时的林清玄,因佛法之缘,选择离开光环和荣誉,深居寺院三年,每日参禅悟道。

三年后,林清玄回归俗世生活。菩提十书正是他回归后的新作品。每部细腻温和的作品都充满禅意,人生意义更加深远。那些被佛香浸染的文字,不仅令读者赏心悦目,还有着疗愈心灵的力量……

当年朋友送我《紫色菩提》一书时,我被书名及紫色的封面所吸引,因而更加钟爱这份礼物。如今想来,这份礼物其实是生命中那份深深的缘。它,就这样静静地来到我的生命中。

紫金色是佛教最尊贵的颜色。菩提是觉悟,“紫色菩提”是“最尊贵的觉悟”。

因了这份禅意,也因了这份缘,也因了对作品的喜爱,《紫色菩提》一直被我珍藏至今。即使多次搬家,很多书也不得不被我舍弃,可它却依然是我的最爱。如今,它也随我漂洋过海。

我喜欢茶道里关于“一生一会”的说法。意思是说,我们每次与朋友对坐喝茶,都应该非常珍惜。因为一生里这样的喝茶可能只有这一回,一旦过了,就再也不可得了。一生只有这一次聚会,使我们在喝茶的时候,会沉入一种疼惜与深刻,不至于错失那最美好的因缘。——《一生一会》·林清玄

那一天,突然在群里听说同学兰因病早逝。我呆呆地看着天花板,感慨着生命的无常和先生的《一生一会》。

同学三年,之后,各奔东西。

三十多年中,仅有的一次相聚,是在沈阳跟几个同学的小聚。那时候我们都匆匆又匆匆,仿佛被时间的巨浪推动着。

我们身不由己,我们又彼此理解。似乎都默认为这就是生活的轨迹。而中年的我们,在循环往复的人生路上,很多时候都会忘记自己,也会忘记抬头看看天空,同学与同学之间更加难得一见。

我们相约下次再见。可是,我们没能相见,如今,我们依然是同学,兰却成了我们永远的怀念与回忆。

这世间,太多的人,一生,只有一会,而一别,就是一生。

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清欢,便是清淡的欢愉。我认为,它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也可以说是快乐人生的最高境界。

这是一个物质越来越丰富的时代,可是,越是这样,越凸显人们内心的匮乏。患有心理疾患的人群队伍在不断扩大,无论是在城市或者乡村。媒体也时常报道有人因不堪精神压力而自杀或者抑郁成疾,而那些自称没病却内心不快乐的人,始终无法快乐起来……

我们寻医问药,我们百思不得其解。事实上,我们不过是跑得太快,要得太多,以致于灵魂跟不上身体的步伐,也忘记要去哪里,为了什么而去。

其实,灵魂不需要物质供养,精神也不需要通过太多的物质来满足。不然,有的名利双收的企业家、公众人物怎会选择自杀?说白了,就是内心的负累过重,最终不堪重负而走向绝路。

先生的清欢,是与朋友喝茶之时的默默无语却两心相契的静谧时光,是游走于山水之间与山魂水心的深深对话,是晨间散步在花草树木丛中,听鸟语闻花香,与世间万物的彼此心灵感应。

这清欢,源于内心的静谧与寡欲,也源于对生活与生命的热爱。

清欢是生命的减法,在我们舍弃了世俗的追逐和欲望的捆绑,回到最单纯的欢喜,是生命里最有滋味的情境。

这便是这世间最有味道的清欢。

有了这份清欢,才会有先生“温一壶月光下酒”的浪漫恬淡的生活景致,也就有了他“宁愿做傻瓜”的不二境界。

有了这份清欢,才会像先生一样享受到“孤独,是一个人的清欢”的美好感觉,才会在人生历尽苍凉之后,于午夜,手握喝过茶水的杯子,依旧能够细细体味到,少年时的热血如今仍在心口的温度。

如今,先生以他清欢的一生完美谢幕。从此,世间再无林清玄!

我仿佛听到有人在说:“幸好,人生有别离。”,那是他,曾经把能够饱喝汽水到连打三个嗝定义为幸福的林清玄。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要常想一二,不思八九,才能事事顺利。”,那是他,教会人们以知足、珍惜和感恩的心态面对人生的风雨的林清玄。

此生,此时,此地,林清玄。

相关文章

  • 此生,此时,此地,林清玄

    不久前,惊闻噩耗:林清玄猝然因病离世,享年65岁。 正逢媒体热炒吴秀波事件之时,关于林清玄离世的新闻简言短语并且瞬...

  • 此生,此时,此地

    有珍惜的心,珍惜人情,珍惜一草一木,社会,乃至世界的清明就较可期待。——林清玄 即使是一片茶叶的香气,也是在天地间...

  • 此生此时此地

    谁人都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可很多时候,我们缺乏对时间观念,总是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把现在要做的...

  • 此时,此地

    文|陈可欣 朱光潜先生终生恪守自己的座右铭“此身、此时、此地”,此身,是说凡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诿给别...

  • 此时,此地

    这几天的北京,有些阴但也一直有着太阳。我好像从周一就开始等周末。终于,觉得明天(周六)又可以出去撒欢了。思来想去,...

  • 此时,此地

    正当一天天走向退休时日,对退休虽有期盼,时间可以全做自己喜欢的事,同时也有点忧心,离退休日越来越近,意味着慢慢走向...

  • 此时此地

    四年前他不停奋斗要证明自己,如今他却心甘情愿消失在空气中,四年前他无度地挥霍着生命,如今他懂得温柔地照顾自己,四年...

  • 此时此地

    aiww 我出生在北京东边的一个叫做豆腐巷的四合院里;父亲下放到东北,我们跟着住进东北林子里伐木者的房子;后来又去...

  • 此时此地

    胃痛超过24小时了,哭不出来,只是痛。我很想转移一下注意力,去想些别的事,但好像没什么用,我只能和这个痛在一起。 ...

  • 此时.此刻.此地

    深夜工作。 当然,我大可不必故作拼命,我明白时间的安排,我可以早早睡去。只是越夜越精神,倒不如沉入一种专注里。 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此生,此时,此地,林清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mcj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