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最好的教养,就是好好说话”。我越来越认同这句话。
我不是矫情的人,所以不喜欢猜来猜去、躲躲藏藏的心思,我喜欢有要求直接提出来,因为只有自己说出口的才清晰准确。
哪怕是对我最信任的王先生,我也不会撒娇地让他猜我喜欢什么,想要什么。
好好说话,是沟通的前提。
关于好好说话,《非暴力沟通》里给了很好的示范。
比如:看到地上乱丢的臭袜子,直接生气地指责肯定让对方多多少少也有不开心,虽然乱放东西是对方的错,但他不知道那样做有何不妥。这时可以换个更客观的方式来讲:你看地上的臭袜子,既不卫生也不美观,我不喜欢这样,你以后可以把它们放在收纳篮里或者扔进洗衣机吗?
也就是“讲述事实~表达感受~提出解决方案”,这个方式,我特别喜欢。也尽量要求自己做到理智客观。
我家王先生在说话方面做的就比较差了,简单粗暴甚至直白生硬。
比如:我知道他吃饭或者吃零食的时候都会让着我和桐宝,有时少了他便不吃了,所以有时我会再拿一点给他吃,他明明可以说“不想吃了”或者“留着下次桐宝吃”,却就给我一句“你管我干啥”。这样一来,我本来对他的关心变成怨怒“不管就不管,没良心”。
不好好说话,一方面是情商低,一方面是原生家庭的影响。
我很久之前就发现王先生偶尔说话特不讨喜,后来发现他妈妈完全相同的路数。我曾听过他一个亲戚说话,特别不喜欢,后来发现他亲戚的妈妈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曾开玩笑对他说,“本来以为你不会说话是你傻,原来是跟妈妈学的。后来发现你姨也这样,那就是你妈妈和姨跟你姥姥学的”。他笑着骂我:“照你说的这样,说话也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呀”。
我确定,原生家庭的影响特别大,不止是说话这一方面。
我自己,曾经因为父母感情不合而抑郁、自暴自弃,包括长时间恐婚。我曾经还想过即便结婚,也一定不要孩子,因为我不能保证有能力给他幸福美满的家庭环境,我不要他再经历我曾经的磨难和崩溃。
我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大家族,从小到大不受重视,得不得宠爱,并且因为我的出生,我妈妈也被连累欺负。(后来因为我自己懂事争气、学习好,情况好了一点,至少表面上我的伯伯们对我热情了一些)。虽然我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了,但是我目前为止坚决不要二胎。除去经济和人力因素,最重要的是,我不想让孩子感受到大人的偏心而伤心,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多子女家庭的父母可以做到一辈子都公平公正,这是人性。
原生家庭,是孩子的基础和后盾。如果本身家庭就漏洞百出,孩子又依靠什么茁壮成长?所以我一直努力经营,珍惜我克服了很多情绪而接受的小家庭,也尽力培养桐宝和爸爸的感情,督促王先生做的更好。
成为孩子的榜样,我是认真的。哈哈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