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小说的各种小说长篇小说我也爱写小说
长篇小说II风雨岁月(68): 辘轳取水

长篇小说II风雨岁月(68): 辘轳取水

作者: 林海寻音 | 来源:发表于2020-09-09 06:33 被阅读0次

    在李宝才的心里想,治病救人只不过让人延年益寿,却不能改变村民们的穷苦日子。这些年,也不知道地下水跑到那里去了,下庄井的水一年不如一年,每年都要往深里掏,井也一点一点地加深,井越掏越深,水却不见涨上来,直到慢慢地干枯。

    李宝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解决村民们吃水难问题似乎成了他心头的一件大事。面对这样的困难,地主老财们让长工又赶着牛车去王家庄拉水。但老百姓就没有这么幸运,很多年前的斗殴事件,依然历历在目,王家庄的人绝对不允许李家窑的人踏进一步。

    其实,早在赶着牛去帽帽山驮积雪的时候,李宝才就想着把王家庄的水引过来,反正山里的泉水多的也用不完。然而,李家窑和王家庄虽然相隔十几里路,一道道沟一道道梁的,那得需要多少人力开渠啊?他说的话根本就没有几个人愿意去听,所以只好将自己的这个想法悄悄地压在心底里。

    李宝才心里清楚,只要地主老财不吭声,任凭他怎样呼吁,绝对不会有人跟着他去开渠引水。其实,这样的大工程他自己也没一点底气,只不过是一种设想而已。但是,眼下是下庄井又干枯了,上庄井的咸水都总是被人们抢着舀空了。李家窑的人们都舍不得浪费一点水,就连刷锅水都舍不得倒掉,要用来喂猪喂鸡。

    吃水的问题困扰得李宝才经常夜不能寐,辗转反侧,开渠引水的想法一次次地浮现在眼前,又一次次地被自己否定,因为他的能力还不足以发动家家户户去干这项大工程。另一个想法突然从脑海里冒了出来,就在李家窑打口新井,他激动的彻夜难眠,翻来覆去地想着打井的事情。

    然而,到底在哪里挖,他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以前的时候,每当他有想不明白的事情时,都会去请教二爷,现如今二爷早在两年前就去世了,他只好把这个想法告诉师父杨郎中,或许会给他一些建议。

    杨郎中听说李宝才要打一口新井,心情沉重地摇了摇头,说道:“这种事情,没有大户人家的支持,咱老百姓怎么干?”

    李宝才说:“如果打出一口新井,不也方便了那些大户人家吗?”

    “以前听我爷爷说过,下庄井是最早落户李家窑的几个讨饭人打出来的,都已经快上百年了,至于怎么定的井位,估计现在也没有人知道。”

    “我们可以在井的附近试着往下挖一挖看看,说不一定会有意外的惊喜。”

    “既然这口井都干枯了,附近挖也是白搭。不过,我曾经听说过一个打井找水的小方法,选好大致的地点之后,在感觉有希望的地方放上一些黄豆,然后使用大碗将黄豆扣住,保持密封的环境,待一晚上过后,掀开碗看一下黄豆有何变化。

    如果黄豆没有发生变化,则表明地上水汽较少,地下水位和水源都不是理想之处,不适合在此地进行打井的;如果黄豆有明显的肿胀变化,则就是地下水气相当的旺盛,水源也是很理想的,是完全可以进行挖掘。”

    听到这个方法后,李宝才紧紧地抱住了杨郎中,说:“师父,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试一下,或许能够成功。”

    杨郎中说:“试一下当然可以,真的要打井了,怎么组织人力啊?”

    听到这话,李宝才又开始踌躇了,他说:“至于组织人力的事,我可以去找找李保长。咱李家窑经历了伤寒侵袭后,似乎保长也慢慢变得和蔼了一些。”

    “也只有这样,但愿他能够支持咱们的想法,并能组织村民们打井。”

    听了杨郎中的建议后,李宝才兴奋得跑回家,找来一些黄豆,在下庄井方圆几百米处选取了六个点,希望能够顺利地选好井位。然后,每个点撒上几粒黄豆,用大碗将黄豆扣住,等待过夜后再查看。

    第二天,他就早早地来到下庄井,将碗一个接一个地揭起来,但结果却令他非常失望,居然没有一个点的黄豆发生变化。他像瘫了一样坐在地上,傻傻地望着初升的太阳。

    杨郎中也悄悄地来到井上,对李宝才说:“一看就知道你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下一步打算怎么办?”

    “我也不知道,要不然在其它地方找找,或许会出现奇迹。”

    “其实,你有没有发现,只要是雨水多的年份,井水就旺一些;雨水少的年份,井水也会跟着往下降。”

    “我早就知道这个现象了,但总不能等着老天下雨啊!”

    “是这样,要不咱们顺着这口井继续往下走,到地势低的地方试试看。”

    “这倒是个好主意,地势越低,地下水位就相对地高一些,找到水的可能就大一些。”说完,李宝才和杨郎中往下走了大约两三里路,同样选了六个点,也撒上几粒黄豆,扣上大碗,就回家继续等待。

    然而,这一次又失败了,李宝才垂头丧气地来到杨郎中家里,把情况告诉了杨郎中。

    杨郎中说:“不知道是地底下真的没有水,还是这种方法原本就不科学。”

    “这就不知道了,总之是试过了”,李宝才陷入一阵沉思。

    杨郎中接着说:“实在没有办法的话,就把下庄井再往下掏一掏,也比新打井来的快些。”

    “下庄井年年掏,再往下掏都几丈深了,怎么往上提水啊!”

    杨郎中看着一本正经的李宝才,笑了笑说:“只要你掏出水来,往上提水的办法我想。”

    李宝才也无奈地笑了笑,说:“既然老天不让咱打新井,我们就折腾这口百年古井吧!”

    经过大约一个礼拜时间的挖掘,老树又发新芽,古井再一次出水了,李家窑的村民们再次看到了希望,李宝才一颗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然而,两丈多深得井,往上提一桶水真是困难,村民们只好把大桶子,改为小桶子,少量多次地往上提水。

    李宝才对杨郎中说:“师父,你不是许诺要解决提水难的问题吗?”

    杨郎中哈哈大笑起来,说道:“我这几天正在琢磨这事呢!曾经我去过一个地方,那里的老百姓手摇着一种叫做辘轳的装置从井里提水,当时我看到觉得很好奇,后来才知道他们的井太深了,靠人力提水太费事,才使用辘轳的。”

    “辘轳?是个什么样的装置?”

    “井上竖立架子,装上可用手柄摇转的轴,轴上绕绳索,绳索一端系水桶。摇转手柄,使水桶一起一落,就可以提取井水。”

    “什么时候才能用辘轳提水?”

    “材料我都找好了,还得找张木匠帮忙。”

    “那不简单,我去找他。”

    李宝才和杨郎中拿着两根原木,就到张木匠家里。张木匠正好端着碗在院子里吃饭,看到两个人走了进来,赶紧跑进了窑洞,将碗放下,抹着嘴走了出来。

    杨郎中问道:“你在偷吃什么好东西,一见着我们进来就跑进窑洞里了。”

    张木匠说:“还有啥好吃的呢?就是些拌汤糊糊。”

    李宝才说:“那还把你急的,怕我们吃一口。”

    张木匠说:“好你叔呢,虽然这两年老天照顾,但还是得省吃俭用啊!喝点拌汤糊糊就很知足了。”

    三个人站在院子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李宝才说:“我和杨郎中来找你有个急事呢!”

    “什么事,看把你们急的?”

    “让你做个辘轳哩。”

    “什么辘轳,我听都没有听过,怎么个做法?”

    杨郎中说:“你别慌,材料我找好了,至于怎么做,我一说你就懂。”

    “那可不见得,你说说看。”

    杨郎中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辘轳的模样,听得张木匠云里雾里的,一时理不出来个头绪。李宝才让张木匠找个地窖,按照杨郎中的意思,模拟出一个辘轳装置来,才让张木匠明白到底要怎么做。

    为了解决李家窑的吃水问题,张木匠表现得也甚是积极,不过三天时间,一个辘轳装置就被架在了下庄井的井口上。听说要在井上安装新装置,李家窑的村民们早早地就等着围观,就连李保长以及地主老财们也来看新鲜。

    杨郎中像个指挥家一样,站在人群中间,让李宝才转在绳索一端系上水桶,缓缓地顺时针摇转手柄,水桶放到了水井里,看着吃上水后,又逆时针摇转手柄,满满一桶水被提上来了,围观的村民们霎时间爆发出来雷鸣般的掌声,每个人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看到李宝才提了几桶水出来,大家就争先恐后地用新装置取水,一桶一桶的水源源不断从井里取出来,古井又一次告别了昔日的门可罗雀的荒凉。

    挑水的、牛驮的、车拉的洒下一路欢声笑语,给寂静的清晨增添了无限的生机活力,也让为吃水而焦灼的李家窑的村民们再次看到了希望。

    李家窑在井上装上了辘轳的消息不胫而走,附近村庄的人们都跑来看,就连王家庄的人们也来了。

    李宝才不厌其烦地讲解着辘轳的结构以及使用方法,大家都为有这样一个取水装置而感到兴奋不已,恨不得搬回去装到自己村的井上。李宝才猛一抬头,王二虎正好站在他的对面,像个学生一样,认真地听他的讲解。

    李宝才说:“二虎,怎么是你呀?”

    人群中的王二虎的脸刷地一下红了,不好意思地说:“听说你发明了新装置,我也来看看新鲜。”

    “这也亏了杨郎中的智慧,凭我这脑壳,一辈子都想不出这个装置。”

    “用辘轳取水真是省时省力,特别是对于女人们来说,更是方便多了。”

    李宝才接着说:“我们是逼得没有办法,井太深了,取水困难,才用的这种设备。你们王家庄的那点井深,根本不需要辘轳。”

    王二虎听着李宝才略带讽刺的话,无奈地点了点头,曾经那个为水而斗的场面出现在了他的脑海里。于是,就和本村的几个人悄悄地离开了。

    围观的人们陆续离开了井口,李宝才也赶着牛车回到了家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长篇小说II风雨岁月(68): 辘轳取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xrek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