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圈》里说:“人上七十,就不宜参与投资活动,无论银行投资还是炒股,风险都比年轻人大得多。”
黄先生认为老年人不宜参与收藏是因为一方面他们一方面信息采集不及时、信息源不开阔;另一方面思维固执僵化,认死理。
认识一个老叔父,自从中央台有了《鉴宝》后,就沾上了收藏。退休后一领到退休金,这就在城里几大古玩地摊杂市转悠,一心只想捡到漏。而这些人气高涨的周日古董专属的墟日,四方的地摊上放的绝大多数的是新品和赝品。品种以仿制的高古玉、假翠、新瓷、假画为多。
老叔父收藏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定位,也没有什么专业知识,只要他喜欢,又或者只要卖的人说会升值,有前景,他就会买。
对于收藏,有时,是一件换几件;有时,是几件换一件。没有绝对的值,也没有换出去的就一定是自己不喜欢的,因此难免总有“此行一去,何日再聚首”的味道。
可老叔父是只收只藏,不到几年,百多平米的房子全塞满东西,几乎进不去人,也没有插脚的地方。连客厅也放满新仿家具,只剩一条仅供人过的小路。
柜子里塞满旧衣服,瓷器,花瓶,抽屉里各式名表,腕上木头手串,指上各色宝石,旧唱片,唱机,旧手机,什么都有。但其实几乎没有一件和古董沾边。
家里人用尽办法也挡不住一颗捡漏的心。老头子依旧每个墟日便去淘宝,直到花光当月退休金。
有时,他买了后知道人家忽悠了他,虽然生气,但过后,还是抵制不住那可能要暴富的慾望。谁叫《鉴宝》上的宝物都似曾相识。
欧阳修云:“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这阙词,大概是老叔父的心声。
可是,也许对大众而言,老叔父的收藏不值钱,它们或来自大山,或只是曾躺在小溪流的旁边,也也许只是某个人的遗弃。它们没有世人眼中赋予的价值。但却是老叔父的一个喜欢。
只是,怎样才能让老叔父明白收藏要理智,倒是一件难事。
故宫博物院文物专家朱家溍先生说:“凡物有聚有散,有散有聚,聚是一乐,散而能得其所,也是一乐。”深以为然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