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观影千部,解密套路;结论意不意外?惊不惊喜?》这个系列的第一篇,以《寻梦环游记》举例,说明第一幕的设置要点及呈现出来的普遍规律。在结束时我还提到:在第一幕里主人公还生活在一个正常的世界里,一切都岁月静好。如果没有第一个惊人意外的发生,主人公不可能踏上第二幕的冒险之旅。
但在进入第二幕之前,我想再谈点别的。
我们人类的远古流传着很多的神话故事和传说,比如咱们民族的盘古开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共工怒触不周山。国外的比如希腊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伊阿宋杀死毒龙带回金羊毛,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走埃及,释迦摩尼放弃王子走上成佛之路,耶稣为人类背负沉重的十字架。在这些远古的神话故事里,每一个英雄人物在当下都面临着巨大的困境:盘古生于一片混沌中,后羿面对九个太阳,普罗米修斯时代的人民生活于一片黑暗,法老残酷迫害在埃及的犹太人。那么这些英雄人物应该怎么办呢?聪明如你,一定已经猜到了,这些千面英雄,无一例外的站了出来,对现实世界发起了挑战和改变,踏上了属于自己的冒险之旅,那么未来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呢?
这就回到电影,我们的主人公自己敢于离开熟悉的正常世界,踏上冒险之旅吗?主人公是象林冲一样,被时代,被环境,被人物一步步逼上梁山吗?林冲我们当然哀其不幸,却又怒其不争。我们现实的生活已经如此艰难,如此正常,如此平凡,我们深感无力改变。然而在电影的造梦机器里,主人公依然不能自愿自发,不能被自己的内心所燃烧,需要靠恋人,靠环境,靠灌输道理才被逼到冒险之旅上,作为观众的你,想同意吗?会同意吗?能同意吗?不,不可以!当然不可以!也绝对不可以!我们的主人公应该象红楼梦里的王熙凤一样,被内心炙热的欲望所燃烧,风情万种,迫不及待的款步提衣上了楼,找喝酒的爷们去。
这也是电影主人公设置的要义:他必须自己独立面对这个悲催的世界,必须燃烧自己的全部能量,也就是说:他即要直面惨淡的人生,又要正视淋漓的鲜血。他可以借助资源,但最核心的问题必须由他自己亲自解决,绝不可外假人手。也只有靠自己解决了问题,主人公的刻画才能划出一道丰满漂亮的成长弧。
接下来我们来谈电影的第二幕,也就是相对漫长的冲突幕。
电影的第二幕基本都会分成前后两部分,区分处会出现一个中间点时刻。读过第一篇的人应该明白,中间点时刻就像电影的第一个惊人意外一样,意味着某种转折,有强烈的符号意义。
我们先说第二幕的前半段。主人公已经追随我心,准备做最好的自己,勇敢的踏上了冒险之旅。他外表冷漠,但内心狂野。我们都明白个中道理:一个锣鼓敲不响,一个好汉三个帮,没有旗鼓相当的对手,就亮不出锋利的刀刃。所以电影里的其他主要人物必须依次进场亮相,这是在第二幕前半段必需完成的艰巨任务。这些人物包括:导师、伙伴、边界护卫、盟友(区别于伙伴的紧密关系,主人公的帮手),对手(反派),独立的麻烦制造者,反派喽啰(匪兵甲)还有氛围人物(群众演员)
可以想象,这么多人物的依次出场,如果格调严谨,气氛庄重,我相信你坐在电影院里,即使没有喝水,尿点也来了,何况你不是买了饮料和爆米花吗?你敢确定你真的没喝饮料?你出门真的没带手机?带了手机也没有人联系你?也不需要去朋友圈点个赞,攒个人品?你当然很难想象,一个枯燥无味的人物进场仪式会导致一部高票房电影,你还肯到豆瓣上去评个高分。所以,这一段的场景风格将迥然不同,步入轻快,游戏和娱乐的世界。如果这个段落还要与主要情节的发展紧密联系,设计的难度就太大了。所以一般会另起一个次情节,整个次情节与主线故事相连。如果把主线故事叫做A故事,那么也许幽默风趣的B故事就开始上演了。
这个技巧叫做“泳池里的教皇”。你如果去梵蒂冈觐见教皇,这当然是件极为严肃和隆重的事情,而且你也必须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梵蒂冈。最好的场景怎么选呢?在泳池里,教皇穿着泳装在水里游来游去,你当然不禁要问:主教之冠和教皇的服装呢?
如果电影的海报是从画面中选取,绝大多数会出自B故事。
关于进场的人物原型,下次再讲。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