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很宽,两边绿化树是高大的法国梧桐。树身斑驳,高举一树枯叶,寒风中窸窣窃语。
北方的冬天,从来荒芜如坟场,明知里面掩藏有无数生之秘密,可人定胜天自古如是,定要提早把这荒芜抹去,如同抹去游弋于心底的虚妄般坚决。人行道边的绿化带很宽阔,在枯黄间,绿色就颇显眼。
首先是冬青,被修剪成一模一样的大圆球,一路扭成“S”型,不惧寒流,虽生机略缺,可依旧绿得有气势。
靠里边些的松树,姿态各异,萎靡不振地扎煞着身子,像农村里干活不利索的懒婆娘。不知是疏于修剪还是就要摆成这般。
其间穿插的是绿竹,对,眼睛看到的未必真实,走近点细瞅,真的是绿竹,一珠一珠拇指粗细杆,枝叶在半空中簇拥成一团一团,叶片僵硬如初登台表演的演员脸。看叶片状如柳叶,却毫无柳叶妩媚。或是竹要远观,方体味其神韵,柳叶要近觑,看清“柳叶眉间发,桃花脸上生。”?
心中跃跃然,听了寻虎老师课,看身边一景一物,似乎都有了深意。美学,写文与美学息息相关,过去偶有阅读。随性写文而已,需要那么宏大的眼界或关注?自我被框架住?有用么?
如今看,非但有用,还极其必需,如万丈高楼之地基。是自己主观上割裂式阅读方式,成就毫无收获的阅读,也毫无趣味,每每半途撇开。还有前期听课也过于潦草,要做笔记,要认真思考,反刍式咀嚼。
生命的体验不是生活的体验和感受;
要读文学史,还有美学史;
要读一流的作品;
写作的过程也是自身解放以及自由的过程;
下潜到生命层面,这是中高级写手的必须的修炼阶梯。唯有此,才可更上层楼。
具体看一下资料,补一下文学史和美学史。一个月也就差不多。
再说没时间,忙更文,都是借口,一个月时间就差不多嘛。并列出书单:
文学史,有本四卷的20世纪欧美文学史不错。就是太厚。其他的文学史,如复旦大学编写的还不错。
美学史,可以读读朱光潜,我常推荐朱光潜的《谈美》,这是一本入门书,还有他的《西方美学史》。
还有说到写作困难症的解决办法,简单明了易操作,化解写作小白之困境:
1.读书可以停几天,有时候阅读饱和了,影响写作。
2.在电脑前静坐,一定写几百字。抓住一个念头写下去,不要多想,随着思绪,不要通顺,写几百字。
3.第二天修改第一天的文字,然后继续写。
4.两三天后,总体看一下,思考一下这篇的体验从何而来,能不能进行下去。然后调整。
5.如果体验找不到,放一首音乐,调动一下。
6.每天几百字,写一周。保证每次都写,不管好坏。
一周下来,结束。总体修改一下,如果觉得很不满意,就放弃。这时候思考一下,有没有新的体验,生命体验,人生体验。生命体验可以简单理解一下,它就像一首自己最想唱的歌,最想听的歌,它就是生命体验。
这很有针对性了哈,抓住一个念头写下去,不多想,也不管通顺与否,写上几百字——专治纯熙写文时的三心二意。
蓝天白云,天高旷远,绿色与荒芜并杂的寒冬……至于个人视野是否能目及,有时就在刹那间的顿悟,感谢寻虎老师的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