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亚
武夷山摩崖石刻在我国,但凡山色秀丽之处,多有摩崖石刻,尤以书法作品居多,篆隶楷行草,字体形态各具。摩崖石刻源起远古刻石记事,风行北朝时期,直至隋唐宋元明清。摩崖石刻多为当时文人名仕所为,或即兴涂鸦,或警示自勉,或奉意命题,书文俱佳,意蕴深远。
武夷山摩崖石刻我去过一些名山,对摩崖石刻颇为钟情,常会驻足研读。前几年去武夷山,立刻被那里的摩崖石刻深深吸引。武夷山之美,不在其高险,而以灵秀见长。几乎随处可见的摩崖石刻,更成了灵秀武夷山的点睛之笔。与武夷山的摩崖石刻相比,一些名山的摩崖石刻,倒显出些底气不足、孤单寂寥的意思。
武夷山摩崖石刻在武夷山九曲溪两岸、山北的悬崖峭壁之上,摩崖石刻共有500余方。一方方字底描红的摩崖石刻,犹如武夷山这幅山水画的闲章铃印,赋予了它灵动而鲜活的生命和灵魂。这么多摩崖石刻热热闹闹地集聚一起,就像搭起了一条超越时空的文化长廊,在别处从未见过——那种惊喜,那种震动,那种美不胜收,那种痴迷陶醉,真的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在这里,你可以和心仪已久的古人交流心迹,沉思自省,也可以欣赏诗文书法,养性怡情。
武夷山摩崖石刻武夷山最早的摩崖石刻诗文,出自东晋文学家、谶言家郭璞之手。他在四曲仙人床岩壁的谶石刻辞:黄冈降势走飞龙,郁郁苍苍气象雄。两水护田归洞府,诸峰罗列拥神宫。林中猛虎横安迹,天外狻猊对面崇。玉佩霞衣千百众,万年仙境似崆峒。据武夷山当地有关资料记载,“诗中预言武夷山九曲溪将如一条长龙,源出华东最高峰黄冈山,然后以郁郁苍苍的万千气象,直驱万年宫。诗中还暗示了富有代表性的待开发景点——四曲的虎啸岩、玉女峰,九曲的狮子林,八曲的环佩岩以及道教圣地万年宫。这些预言后来竟不期而合,实为神奇。”
武夷山摩崖石刻郭璞的这块谶石刻辞在后世不幸陨落水中,其诗记载于《武夷山志》,后人亦已无法深入考证预言真否灵验。既然郭璞是文学家、谶言家,说的话总归有些道理吧。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此后历经1500余年,几乎代代都有摩崖石刻的佳作留存。据我所知,这也是国内目前摩崖石刻最为繁盛、最成气候的地方。可见历代文人墨客,对武夷山有多么的偏爱和寄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武夷山的摩崖石刻,就是中国书法、诗词和楹联文化的一个活化石,它们蕴涵着中国久远的历史文化和深邃的人文精神。
武夷山摩崖石刻武夷山的摩崖石刻不仅分布密集,涉及的文化内容也极其广泛,几乎涵盖了图腾、山水、茶道、理学、佛教、道教、民俗、旅游、历史、书院、帝王、生态、养生等方方面面。500余方摩崖石刻,包罗万象,气势恢宏,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只恨文中不能尽列。
武夷山摩崖石刻尤为重要的是,由于武夷山风光秀美,山水环绕,峻峭空濛,吸引了大批理学名贤、羽流释子、名宦显达在此著述讲学、修道参禅、访圣隐居。历史上很多文化大家和历史名人都在此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如朱熹、柳永、范仲淹、陆游、辛弃疾、李纲、袁枢、杨亿、张栻等等,他们都为武夷山摩崖石刻文化的底蕴和内涵,增添了最为绚烂多彩、光辉耀眼的一笔。
武夷山摩崖石刻“千年儒释道,万古山水茶”。武夷山在历史上还有一个奇特的文化景观:儒、释、道三教摒弃门派之别,在此圆融,互为礼敬,交流学问,共品香茗,和平相处,私交甚笃,这种文化融合局面在其他名山实属罕见。比如“止止壶天”和“天心明月”这两方摩崖石刻,就是三教融合的最好明证之一。它们不仅有佛教的文化内涵,也有儒家和道家的文化内涵。“止止”的佛学义理,体现在佛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等基本教义上;其道教释义则是指澄澈明朗、恬淡虚无的精神境界。佛教常以“天心明月”比喻佛性之圆满,而道家则把道比作“天心明月”。儒、释、道三教,皆将“天心明月”比喻成最高智慧。这些不是纯属巧合或者不约而同,而是三教经过长期相互切磋交融,取得的一种认知上的共识。
武夷山摩崖石刻武夷山的摩崖石刻少的仅一两个字,如寿、水光、虎啸、镜台、云窝等等,多则数百字,占据了整个壁面。这些摩崖石刻有的状物写景,有的寓理明志,有的劝世警醒,无不内涵深刻,意蕴深远,值得反复玩味。在武夷山进山处的武夷宫山门,有这样一副长联楹刻:
千万年无数沧桑,睹此一丘一壑,水木清华,景光衔春夏秋冬,变化匪常。倾茗盏,登天游,纵谭兜鍪、翰墨、环佩、琅轩、却认得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便是神工鬼斧;
百二里许多风物,谓皆宜画宜诗,溪山佳丽,意境寓古今上下,低徊谁似。乘竹箅,望晚照,涉想野鹤、闲云、崖猿、林鸟,竟为何来而复去,去而复来,应固人杰地灵。
这幅楹联字数虽多,但笔墨流畅,对仗工整,书法飘逸,点画精到,一气呵成,着力咏颂武夷山水、奇禽异兽与自然和谐之美。同时,也让人感受到畅游武夷山的三大乐事:攀登天游峰、筏游九曲溪、品茗御茶园。
武夷山摩崖石刻说起武夷山的摩崖石刻,不能不提及一人。此人在中国文化史上的贡献和影响,仅次于孔圣人——他就是宋代鸿儒、理学大师朱熹。朱熹在武夷山生活了50年,他在这里著述、讲学,深刻地影响着后朝文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时人和后人敬仰朱熹,纷纷蜂聚武夷山,其中多为风流雅士、文人墨客,意兴所致,面壁挥毫。这大概也是自宋代之后,武夷山摩崖石刻数量暴增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朱熹本人,也在武夷山留下了很多摩崖石刻,最著名的就是《九曲棹歌》。这九首诗全部镌刻于九曲溪两岸岩壁,他将自己对社会、人生和历史的哲学感悟,融入了对自然山水的赞美之中。此外,像“活源”、“内观”、“悟心”、“壁立万仞”、“高岗独立”、“居高思危”、“逝者如斯”、“鸢飞鱼跃”、“心即是佛”等摩崖石刻,无不富含朱熹这位一代理学大师的哲学睿思和人文境界。
武夷山摩崖石刻武夷山摩崖石刻作为一种文化遗存,其内涵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绝非挂一漏万的千字文章可以尽述。笔者勉为本文原意,乃作简要之推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你去了武夷山,才能真切地感受到摩崖石刻文化的巨大魅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