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应该断舍离的,是你的朋友圈

作者: Angela在悉尼 | 来源:发表于2017-08-27 18:24 被阅读4678次

1.  朋友圈的“好友”,真的是“好友”吗? 

这已经是小D第三次宣布退出朋友圈了。

他抱怨,朋友圈如同鸡肋,无聊时想利用它打发时间,但一打开,各种杂乱信息就会把自己搞得心烦意乱,可是如果不打开,小红点则让他心更乱。

后来,他想:干脆,不如关掉算了。

像小D这样,有意识地少发朋友圈,甚至关闭朋友圈的人,似乎越来越多。

前段时间,有内幕消息称,微信正在内测一个新功能:不常联系的朋友。其中包括“半年内无单聊,无共同小群,半年内没回复过他(她)的朋友圈”三条标准,帮你筛选微信不常联系的好友,并可一键删除。

很多人对此新功能,持保留态度,认为微信正在偷偷定义自己的朋友圈,会删掉那些隐藏的、或者潜在的好友。

但事实上,什么是好友?

半年都没说过一句话,还算好友吗?

我反而觉得,这项新功能,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小D这类人的烦恼。

我们对手机有瘾,也戒不掉朋友圈,最明智的做法,不如趁机,给朋友圈做一次断舍离。

终究要失去的东西,不如主动失去。

2.  好友越多,越快乐?

有人大致统计过,微信里10%是家人,40%是同事同学,50%是陌生人。

朋友的定义,应该是一种亲密关系。但当这么多陌生人躺在你的朋友圈里,朋友圈其实早已经变味,变成了杂闻圈、代购圈、自拍圈、养生圈·······

没有情感交流,只有各取所需,失去了朋友最初的意义。

朋友圈的朋友,是最熟悉的陌生人,还是最陌生的熟人?

现在是社交媒体刷屏的时代。国内有微信,国外有全世界通行的Facebook。

针对Facebook的影响力,国外早已经有研究数据显示,使用Facebook会降低人们的幸福指数。

美国《洛杉矶时报》发表过一篇调查报告,显示:社交网络中好友越多,人们越会容易烦躁;使用时间越长,人们的幸福指数就越低。

从表面上看,社交媒体为我们的即时联系和社交需求,提供了更丰富直接的资源,但实际上,这对增强幸福指数毫无益处,反而还会带来负面情绪。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仁尼琴,早在1978年,就做过一次预言:除了知情权以外,人也应该拥有不知情权,后者的价值要大得多。

我们在朋友圈里不快乐,就是因为我们知道得太多。

你苦逼加班吃盒饭,他在海岛悠哉度假;你蓬头垢面换尿布夜起奶娃,他笑嫣如花在跑步机上晒着马甲线;你端着一碗方便面,他晒了一桌小龙虾;你终于攒够了钱去旅游,他已经晒车晒房成为人生赢家。

在一片虚假繁荣的朋友圈,别人都过得美好、轻松且随意,只有自己最苦逼。

太多的“正面”信息,转化成影响你的“负面”信息,每天铺天盖地袭来,这样的生活过久了,难怪要抑郁。

很多人都号称,自己的朋友多,资源广,动辄朋友圈数千人,达到了5000上限。

还有一些人信奉社交界的“七人定律”,这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即所谓的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6个中间人,认识到世界上的任何第七人。

但其实,即使你通过层层关系,费尽气力联系上了某位大V,除了做他朋友圈的窥视者,对他高山仰止,他对你并没有实际意义。

他没有时间和你闲聊唠嗑,更没时间听你诉说心事,不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而是段位不同的人,交流也不在一个层次。

他的时间很贵,你只要修炼到同样的段位,才能负担得起。

社会学上,还有一个著名的“150定律”。

英国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罗宾·邓巴(Robin Dunbar)在1990年代曾经提出,人类智力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48人,四舍五入大约是150人,这就是著名的“150定律”,也叫“邓巴数字”。

也就是说,有效社交的人数,应该在最多一百多人。超过这个数字,就是脸盲社交,也就是无用社交。

在没有社交媒体之前,我们的社交范围是基本在这个范围内的,所以,那时的社交,交的是朋友,是三五好友的你来我往,是亲密关系的维系。

而朋友圈里的社交,很多都是没有感情基础的关系,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往往缺乏信赖感和安全感。

所以别傻了,通讯录里的数千人,就是通讯录而已,它不一定是你的朋友,更不等同于你和朋友的亲密关系。

3.  删的从来不是朋友,是价值观

什么样的朋友要删掉?

比如,昨天深夜,入睡时分,突然一个陌生头像发来一条消息:求给我的文章点赞并转发。

向上一翻,我和他的上一条联系,还停留在:“你已经添加了xx,现在可以开始聊天了。”

时间显示是几个月前,我甚至已经回忆不起,他是在哪个群里添加的私聊对象。

我很无语。而像这样只有点赞代购才能想起你的的僵尸朋友,在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一抓一大把,不在少数。

他们要么默不作声装躺尸不做声,但凡一出现,一准是以举手之劳为名,有事找你,日积月累,你的注意力和时间,都浪费在这些可有可无的“好友”身上,消耗着你,也影响着你的情绪。

《新周刊》以前发过一期文章“滚蛋吧!朋友圈”,讨论了朋友圈众生相。

“生活中所有的猥琐、逼仄、尴尬似乎都被裁剪了,所剩下的,是生活局部的真相,”文章说。

敬而远之的领导、点头之交的同事、久不联系的亲戚、一面之缘的朋友、话不投机的同学,甚至水果摊大姐、快递小哥……这个叫做“朋友圈”的地方,将你对于“朋友”的外延扩充得越来越大,但朋友越多,却越觉寂寞。

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但提高效率后节省下来的精力,很大一部分,还是消耗在了互联网之中。

吴晓波说过,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如何将精力花费在值得的事情上,才是我们更应该思考的问题。

4.  成为一个给别人养分的人,才是朋友的价值所在

古龙说过:有人生的地方就有江湖。

无论是微信,还是Facebook,朋友圈是人的圈子,它在虚实之间不停转换,本身就是一个江湖。

在江湖中生活,你就离不开社交,而朋友圈就是社交生活的一部分,群居生活的我们,离不开它。

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使用它。

首先,从我做起,成为一个能够给别人养分的人。

太多自恋和功利的人存在于朋友圈,才会将原本单纯社交功能的朋友圈,变得鱼龙混杂。

如果人人都能多一份同理心,从我做起,每次在发朋友圈前,三思而后行,想想这一条推送,会给你的朋友带来什么样的观感和意义,那么无效社交一定会减少很多。

朋友圈,本来应该是你的地盘你说了算,戏很足的人,当然可以继续演戏,但无论以什么形式存在,都不要忘记,我们作为朋友,应该是一个能够为别人提供养分,而不是成为对方消耗的人。

其次,重新整理朋友圈,建立分组,并删除那些不需要的联系人。

以前,我们的社交靠名片,现在,纸印名片不需要了,它都存在于朋友圈里。定期整理朋友圈里的通讯录,就相当于分门别类整理我们的名片盒,当你需要的时候,它才能随时变成你的资源,准确地帮助你。

从朋友圈分组显示、朋友圈不可见、“仅展示三天朋友圈”,再到“一键删除不常联系的朋友”,腾讯在与时俱进方面的努力,显而易见。

朋友圈里的处世哲学,需要参悟,而如何理性使用它,玩转它,则是你我都要面对的问题。

借用知乎上的一句话:社会本身就是这个圈那个圈组成的。无论是朋友圈,还是敌人圈,做好你自己,别把自己圈住就好。

生活断舍离,从朋友圈开始。

愿你我都能在朋友圈里,各自安好。


Angela文集推荐:

女性成长  热点热稿    励志情感  人物八卦   亲子育儿妈妈经   Angela游世界

Angela往期精彩文章:

不迷王者荣耀,无需月花三万,也可以这样玩转假期

有没有钱,都可以活得很贵

蔡康永:我要有多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成功的人,需要一路“睡”上去

女人,与其有钱,不如值钱

我们的善良,到底去了哪里?

《我的前半生》:女人会不会“管”男人,决定婚姻的幸福度

好的爱情,深情却不依赖

成熟的人,这样处理和前任的关系

慢下来的人生,才能走得更快

《欢乐颂2》:一切没有界限感的爱,都会走向伤害

社会浮躁,读书的意义何在?

从小缺爱的人,长什么样子?

相关文章

  • 最应该断舍离的,是你的朋友圈

    1. 朋友圈的“好友”,真的是“好友”吗? 这已经是小D第三次宣布退出朋友圈了。 他抱怨,朋友圈如同鸡肋,无聊时想...

  • 一张图,读懂《家庭断舍离》第一期

    《家庭断舍离》悦读一期 家庭断舍离告诉你 父母家应该由孩子收拾吗 家庭断舍离告诉你 断舍离派的你, 或者, 即使不...

  • 生活断舍离

    真正消耗你的,是你的朋友圈…… 首先什么叫做生活断舍离? 很多人对断舍离的概念就是把物品“扔扔扔”,其实断舍离还有...

  • 你有清洁癖吗?

    文/最等闲 看到一个段子:网友看完《断舍离》,大受启发,顺手就把《断舍离》给扔了。 清洁癖应该是“断舍离”的一个分...

  • 3.0践行第4周6组会议纪要-断舍离-20171126

    本周的断舍离案例分享,例如:1)朋友圈的断舍离;2)衣橱,厨房的断舍离;3)精神上的断舍离;4)课程学习上的断舍离...

  • 2019-01-17

    断舍离断舍离断舍离断舍离断舍离断舍离 两件事不应该做,竟然被别人拉走了 1:去了银行给饭店办理业务 2:跟王伟去见...

  • 5-5 知识、管理、关系的断舍离

    内容概要: 断舍离不是真的什么都不要,而是学会更好的分辨什么是最适合自己,最应该留的东西。 关系的断舍离:关于朋友...

  • 高效社交的七条必杀技

    01断舍离,实现高质量的社交。 我们的衣柜需要断舍离,其实我们的朋友圈同样需要断舍离。 生命是有限的,可以用于学习...

  • 《断舍离》笔记精简版

    ❤️前言:断舍离的奥义 ✅​斩“断”物欲 ✅“舍”弃废物 ✅脱“离”执念 ❤️断舍离最核心的思想就是“新陈代谢”。...

  • 原创 | 如何打赢这场和自己的战争?

    近些年最流行话题应该就是“断舍离”和“自律”了,“断舍离”是通过对生活方式的改变来控制自己的物质欲望,“自律...

网友评论

  • 0062ba041c77:对,我要去整理我的朋友圈,天天带孩子够累了,好不容易熊孩子睡了可以接受下正能量:stuck_out_tongue_closed_eyes:
  • 波哥是土豪:朋友圈是关不掉的,但是成为一个有养分的人,以及整理自己的朋友圈分组是很好的建议,支持!
  • 欣欣欣啊:关闭朋友圈😝
    Angela在悉尼:嘿嘿,期待你的回归:stuck_out_tongue_winking_eye:
  • 麦大人:圈里圈外,又是另一番模样,志同道合的人,才是有效的朋友圈
    Angela在悉尼:@剽悍小麦 没错,朋友圈聚聚分分,跟交朋友的道理一样,看缘分,也看态度。
  • 泠诺:朋友圈我只是用来写日记,记录随笔,没啥有用之处😬
    Angela在悉尼:@泠诺 挺好哒,现在很多人都不会在朋友圈轻易吐露心事了,表述心情了呢
  • 沐沐周:150定律,学习了
    Angela在悉尼:@沐沐周 拿走不谢哈:stuck_out_tongue_winking_eye::stuck_out_tongue_winking_eye:
  • 85f61c2cce8b:朋友圈是人性变态情绪的大仓库
    Angela在悉尼:@北京的记忆 哈哈:grin::grin:
  • ffbe3ff227d8:主要还是心境修炼,达到了就是看也没关系,达不到就容易心乱,我还没达到,所以关了。
  • dc24ec416763:其实这样做就太偏激了,就算是陌生人又怎样,平时不常见又怎样,微信只是一个聊天软件,当你有事情时能传达给对方,而不是考验感情的地方,真正的感情,不管相距多远,只要再见面了还是会涌上心头的
    Angela在悉尼:@圣尔伊斯 这样想,许多问题也都迎刃而解了,可惜很多人会被朋友圈的各种信息所困扰,想要某得清净,心要先定呀
  • 道长是名思维贩子:朋友圈,就拿来写诗用:stuck_out_tongue_winking_eye:
    道长是名思维贩子:@Angela大世界小生活 这篇文章读了几遍,真不错👍
    Angela在悉尼:@道长是一名思维贩子 道长不愧是道长,仙风道骨者也:+1::+1:
  • xiaoyuhao:关闭朋友圈入口已半年,没有感觉什么不适应,反而节省了每天不由自主地去刷朋友圈的时间,看什么心理学扯淡说经常发朋友圈的人对生活积极乐观,性格开朗活泼,而我觉得是在网络社会中刷存在感,要么寻求同情、要么寻求羡慕,安慰自己空虚的内心:smile:,我比较反人类,哈哈
    xiaoyuhao:@nariance 想的比做的多
    nariance:我从来不看朋友圈,但我还是个loser,这是怎么回事?
    Angela在悉尼:@xiaoyuhao 反人类不知道是不是,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最重要,自己活的开心舒服了,世界也会善待你:v:
  • 79c506e1cb27:关闭朋友圈后 真的可以不用发 也不用看 真的轻松很多。朋友圈是每个人展示美好的地方 但同时也是感到压力的地方。
    Angela在悉尼:@知晓Rosie 还理智的做法,没必要关,但也有节制的使用
    79c506e1cb27:@Angela大世界小生活 偶尔看看 我现在是固定晚上看电视放松的时候 刷一轮。而且大多数让自己产生压力的人已经屏蔽了。于是每天都轻松很多。随便看看发现也不会在朋友圈多做停留。
    Angela在悉尼:@知晓Rosie 就是因为如此,很多人选择关闭,但现在微信也是工作方式之一呀,会不会受到影响?所以我的选择是开着,但要做断舍离
  • 3158dad0e621:半年没说过话的也有好友!
    Angela在悉尼:@乐观自信的追求者 有一种默默关注叫暗恋:stuck_out_tongue_winking_eye::stuck_out_tongue_winking_eye:
  • 长安行动派:远离负能量
    Angela在悉尼:@老草籽 加油💪
  • 落日冰河:好文推首
    Angela在悉尼:@落日冰河 谢谢么么哒:kissing_heart::kissing_heart:

本文标题:最应该断舍离的,是你的朋友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bhi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