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哲思国学与传统文化
《道德经》七十七章与热力学第二定律

《道德经》七十七章与热力学第二定律

作者: 老酒老刀 | 来源:发表于2019-07-03 13:12 被阅读164次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邪。

    老子从朴素的观察中发现了天之道是损有余而补不足。

    当然这远不如热力学第二定律说的明白:热量不可能自发的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一个孤立系统的总混乱度(熵)不会减少。比如空调制冷,它确实会降低室内温度,却消耗更多能量把更多的热量排到室外,事实上提高了环境温度。对外部而言,空调就是个大电炉,整个环境的熵是比不用空调时要提高的。

    在这基础上发展出了热寂说,就是说整个宇宙熵越来越高,最终将归于一片热寂,任何秩序、规则都不会存在。这个定理确实影响了很多人。悲观主义者找到理由了,反正宇宙最终会灭亡,悲观也是有道理的。

    关于这个理论的正确与否,不是我能解决的,我要能解决也去sci上发文去了,何必在这里灌水。但目前高中物理也还在学着这个理论,就当它是正确的吧,也许这就是天之道吧。

    然而老子又说了,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这也涉及到一个经济学理论,财富总是趋向于聚集。这方面你要能搞出一套理论,也能上专业期刊了。简单来说就是穷者愈穷,富者越富。

    根据我的理解,生命本身就是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一个悖反。假如宇宙确实会归于热寂,但在这一漫长(几十亿年)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地方平均熵增的,在某个局部会产生有序化、规则化,就是熵减。这也就是生命的意义之所在。虽然生命是个熵减,但却是以加大加快周围的熵增为代价的,为了维持生命这种有序的结构,必须消耗周围的能量。等我们用完周围所有能量,就是热寂到来之时了,当然这一时间是以几十亿年为标准的,目前基本不用操心。

    所以人之道,就是损不足而补有余,这是生命本身内在的驱动。生命就是追求熵减,并把更多的熵排到环境中。越复杂越有序(低熵系统)的生命就消耗越多的资源,人的消耗远大于猴子,哺乳动物也大于爬行动物,这也从另一方面佐证了进化论。那些动物本身已经不足了,还要被人抢夺、杀害。这真是“天地不仁”啊。

    社会发展也能套用这个熵的理论。原始社会的熵是比较平均的,部落也比较分散,互相之间也很少来往,因为对于原始部落来说,太多的人口是无法管理的,老子也很向往这种社会。然而,某个部落发明了文字,图腾,组织起了更多的人力,建立了一个强大的部落,这个部落为降低整个部落的熵,变得更加高级和有序,必然向外扩张,把熵转加到其它部落或环境中。所有停止在原始的部落都无法对抗,只能被消灭、合并,然后就建立了国家。组织起了更多的人力,开发更多的能源,降低整个社会的熵。这是一个必然的事件。在这一过程中,也可能失去秩序,社会变得混乱,熵增加了,但总会有一个组织在混乱中建立新的秩序,这也许是生命本身的驱动吧。

    我对未来社会越来越有序熵越来越低充满信心。当然,这也需要寻找更多的能源,改善分配方式以加强稳定。老子说得好,以有余奉天下,就是有道者。一般人会听从生命的本能极力吸取负熵,但有时候放弃一点资源去帮助别人,是不是会得到更大的快乐呢?从而帮助整个社会降低熵,也会使自己熵更低。这就是老子所说的“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啊。

    这世界并不缺能源,太阳照射地球几分钟就够我们用几年的。缺的只是转换能源的科学方法。在化肥农药普及之前,谁会料到如今地球能养活60亿人还营养过剩呢。国家也并不缺财富,只是需要一个合理的分配机制。关于分配就不讲多了,古往今来哪个哲学家、社会学家没考虑这个问题呢。

    后记:此文是我最正能量的鸡汤文了。散布正能量,有人赞同,感觉自己的熵也低了,层次也略有提高。散布负能量,并不会令你的负能量减少,越有人赞同你,负能量只会越来越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七十七章与热力学第二定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ceq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