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初十。
唐玄宗刚派遣李福德领着监牧兵出发赴潼关救援,潼关失守的消息就传到了长安,唐玄宗大惊,名将哥舒翰的十八万人马,就这么没了?到了傍晚,京城东边的平安火没有点燃,唐玄宗终于感到了恐惧。
他叫过一个小宦官:“你去把杨国忠宣来。”一会儿,杨国忠来了。
玄宗问:“潼关的情况你知道了吗?”杨国忠说:“知道了。”玄宗压了压心里的怒火说:“:刚才得报,东方的平安火没有点起来,说明贼兵已近长安,下面你有什么对策?”
杨国忠说::"陛下,臣以为长安守不住了,我们先到成都去避一避吧。臣一直领着剑南节度使之职,安贼叛始,臣已派副手崔圆私下里作了一些准备工作,我们去是没有问题的。”
玄宗心里极愿意,但还是说:“听听大臣们怎么说再定吧。”
02
六月十一日。召百官上朝,商议对策。
玄宗道:“众卿,贼兵已占潼关,昨夜,长安东边的平安火没有点燃,这就说明反贼已在来长安的路上,不知众卿有何良策退敌?”
众臣都沉默不语,过了一会儿,宰相杨国忠站出来说:“我一直都说安禄山要反,陛下不信,到了今天这个地步,不是我宰相的责任。”
玄宗心中那个气呀,你杨国忠排挤他人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我宠信安禄山,还不是为了东北边境的安全?我准备让安禄山入朝,你不是怕他危及你的权位没同意吗?哥舒翰出潼关不是你力主的吗?现在局面失控了,还说你没责任?你没责任,责任都是我的?
玄宗心中生气,但面上不能显露,他还是平静地说:“众卿就都没有退敌之策吗?”
大臣们见到了这个时候,杨国忠依旧如此张狂,更不敢多言了。
玄宗左边看看,右边看看,过了好大一会儿,才看见从低级班列里走出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他是监察御史高适,高适说:“长安危险,请陛下紧急招募城中勇士作好守城的准备。各级臣工也要尽发自己府中的子弟仆人上城墙守护,我们是可以一战的。”
玄宗说:“你们也说说。”众臣不语。
玄宗宣布退朝。
马嵬殇03
杨国忠回府,他的两个堂妹韩国夫人和虢国夫人过府来问询情况,杨国忠说:“陛下还没有最后定去蜀地的行程,你们进宫找贵妃再去劝劝。”于是二夫人入宫,玄宗终于决定离开长安去蜀地先避一时。
六月十二日,早晨,百官入朝者不足平时的二成。唐玄宗下诏说自己要亲自东征。下午,他却偷偷地进入北宛禁军的营地。到了晚上,玄宗命令禁军统帅陈玄礼整比六军,厚赐钱帛,并另选出九百匹战马备用。
六月十三日临晨,玄宗与贵妃姐妹、在皇宫的妃子、皇子、皇孙、宰相杨国忠、韦见素、御史大夫魏方进、陈玄礼及亲近宦官、宫人出西门而去。连住在宫外的妃子皇孙都没带。
六月十三日中午,一行人到了咸阳望贤宫,人饿马乏。本来唐玄宗出发前就派宦官王洛卿出去打前站,通知沿途各地为皇帝准备吃住,可周围的县官全跑了,连王洛卿也跑得没影儿了。
见皇帝饥饿,杨国忠在市面上买了一些胡饼,见到胡饼,小皇孙们争相伸出小手抓来吃,饼尽,孩子们依旧饿得哇哇大哭,唐玄宗含着眼泪问周围围观的老百姓:“卿家可有饭否?”众百姓纷纷拿出饭来,这些平日里锦衣玉食的贵人们也不顾饭菜的好坏,抢过去就吃,见皇帝都落魄到了这个地步,老百姓都哭了,唐玄宗也掩面而泣。
六月十三日夜里,玄宗一行人来到金城县,金城县的情况更糟,县令跑了,老百姓也跑了。士兵们就各处找吃的,有些人也开了小差儿。驿站里没有灯,当官的与士卒横七竖八躺在地上。
六月十四日中午,大队人马来到马嵬驿。这里以往就是个小小的官家驿站,而以后,它将大大有名。
马嵬殇04
一到马嵬驿,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就发现军中出现了异常情况,士兵们因为离家乡越来越远,再加上行走了一天半,饥饿疲惫,都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愤怒地骂人,陈玄礼心里感到一阵恐惧,这要是不让士兵们有个出气的地方,很容易发生哗变,到时候就无法控制了。
那么,找谁当出气筒呢?他马上想到了杨国忠,这个奸相,自打上位以来,就没干什么好事,安禄山反叛与他的处置不当有极大关系,还害的陛下和我们这样颠沛流离吃苦受罪,不如借机杀掉他,既平士兵之怒,也为天下除害。
可陈玄礼知道,自己只是个将军,如果动手杀宰相,那就是造反,所以,这样的行动必须得到高层的支持。可找谁呢?皇帝?不可能,皇帝和杨国忠的关系太紧密了,他不会杀杨国忠。接着,他想到了太子,太子与杨国忠有矛盾,他看不惯杨国忠也不是一天了,对,找太子。
于是,陈玄礼通过太子李亨的亲近宦官李辅国见到了太子,太子听完陈玄礼的讲述,没有说话,史书上只记了四个字“太子未决”,这“未决”可不是没决定,而是不阻止,也就是说,太子李亨默许了陈玄礼的兵变计划。
这下,陈玄礼有主心骨了,他来到军菅,把禁军将领叫到一起,对他们说:“现在天下崩难,万乘震荡,都不是因为杨国忠残虐百姓,朝野怨恨才至于此吗?若不杀掉他以谢天下,又怎么能遏止四海的怨愤?“众将说:“我们早就这么想了,如果这事成了,我们虽死也心甘情愿。”
政变将士们随即来到驿站,正看见杨国忠骑着马刚回来,在驿站门口和二十来个吐蕃人在谈话,一个士兵就大喊:“杨国忠与蕃人谋叛。”然后一箭射向杨国忠,箭射偏了,射到了杨国忠的马鞍子上,杨国忠跳下马来往驿站里面跑。将士们哪会放过,上去一刀就砍了他,把他的首级挂到了驿站门外。
御史大夫魏方进出来一看,见此情形,下意识地说了一句:“你们怎么敢杀宰相?”众军没多废话,上前一刀,把魏方进也杀了。驿站里面的另一个宰相韦见素听到外面乱糟糟的,就想看看怎么回事,他刚一出门,立时头上被士兵打了一棒,鲜血直流,幸亏旁边有人认得他,忙叫:“不要伤了韦相公。”他才得救。
士兵们围住驿站,喧哗声传到了里面,唐玄宗问怎么回事,左右说杨国忠反了,被士卒杀了。玄宗大惊,连忙出来,一看,杨国忠的头就在那里高挂着,他忙说:“国忠误国,你们杀的对,现在你们可以回去了。”众军闻言一动不动,都看着唐玄宗,玄宗惊惧,派宦官去问问将士们还有什么条件。高力士亲自与士卒沟通,士卒说:“祸源尚在。”旁边的陈玄礼直接说:“杨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希望陛下割恩正法。“
听了高力士的回话,唐玄宗说:“我自会处理这事。”言罢,走回驿站。大门一关,玄宗倚杖倾首,直感到天旋地转,好久都说不出话来。
旁边韦见素的儿子韦谔跪下来说:“陛下,现在众怒难犯,危险是随时会发生的,求陛下早下决断。”言罢叩头,头都叩出血了。
玄宗说:“贵妃常居深宫,怎么会知道杨国忠反不反呢?”旁边高力士说:“贵妃是无罪,可是将士们已经杀了杨国忠,而贵妃还在陛下的身边,众将士能心安吗?众将士心不安,陛下能安全吗?”
唐玄宗马上明白了其中的利害关系,他让高力士把杨贵妃领到驿站里一个小佛堂内作最后的告别。杨贵妃在知道了所有的情况后,对玄宗说:“愿陛下保重,妾诚负国恩,死无所恨。”玄宗说:“愿妃子来世生在一个好地方。”说完,唐玄宗掩面走出佛堂。
杨贵妃看看这个小小的佛堂,正面端坐的佛祖雕像上虽然略有尘灰,但佛祖的面容还是那么安祥。
杨贵妃跪在佛前的蒲团上,双手合十,低语道:“佛祖啊,我杨玉环十岁丧父,之后叔父收养了我,十七岁嫁给寿王,我们少年夫妻过的是多么幸福。如果就这么过下来,该有多好。可是皇帝却让我出家,不到一年,他就把我收到了宫中,后来被封了贵妃,当时我二十二岁,佛祖,你说我一个弱女子有什么办法呢?”
杨贵妃抬起头来,“佛祖啊,在皇帝身边这十六年,皇帝对我也真的不错,三千宠爱于一身,这么多年,他击鼓,我跳舞,我们在一起有很多的共同语言。他也宠着我的家人,封我三个堂姐为国夫人,封我的远房族兄为宰相,虽然,这不是我的主意,但谁不认为是我在保护他们呢?佛祖啊,如今我们杨家遭难,士卒围住了驿站,皇帝都有危险,我只有死了,他才会安全。佛祖啊,您一定保佑我来世转生到一个平常人家,我不愿再当什么王妃,也不想再当什么贵妃了。”
言罢叩下头去。然后起身走向屋中的那条白绫。就这样,杨贵妃自缢于佛堂,终年三十八岁,绝代佳人,香消玉殒。
唐玄宗走进佛堂抚尸痛哭,然后让高力士置贵妃尸体于驿庭,召陈玄礼等众将验看,众将检之无误,方才脱甲顿首请罪,六军三呼万岁,散去。贵妃以紫茵包裹,葬于道边。
05
六月十五日,众议后,决定去扶风。途中,太子李亨秘集众百姓拦马留玄宗,玄宗执意西行,李亨借口众百姓不让自己走,与唐玄宗分道扬镳。于是,两队人马,一路向西,一路向北,绝尘而去。小小的马嵬坡,只留下贵妃的一座小小的坟墓在记录着这场马嵬之殇。
马嵬之殇,是佳人之殇。杨玉环与寿王本是金童玉女,美满夫妻,无奈,迫于威威皇权,来到唐玄宗身边,最后,又为了皇帝的安全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一切都身不由己。
马嵬之殇,也是爱情之殇。当多情的帝王沉默地背过身去,用一个女人的生命来换取自身的平安,谁还会相信长生殿的誓言呢?
马嵬之殇,还是政治之殇,在位四十多年的太平天子唐玄宗威信失尽,唐室出现了新的政治格局。政变者与被政变者达成了妥协,皇帝还是皇帝,卫兵还是卫兵。父子也达成了妥协,一个保住了性命,成了太上皇。一个得到了皇位,成为了皇帝,在外人看来,史书记来,依旧是父慈子孝。
马嵬之殇,更是盛世之殇。从此,终封建社会以后那千余年,中国任何一个朝代都没有再达到开元之盛,后世,或有领土广大者,或有经济繁荣者,或有文化昌明者,但众美皆俱,却再也没有了。
马嵬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