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阿姨修衣点

作者: 巷小酒 | 来源:发表于2023-12-09 16:47 被阅读0次

    前些年我网购了一件速干面料的体恤,有点长,拿去商场的修衣店去修。

    店主是个五十来岁的女人,烫着头,瞄着眉,穿着精致,收费不低。

    她拿过衣服摸了摸说:“这种面料太滑了,在普通缝纫机上不走线。”看我临走时很失望。她补充一句:“缝制这种面料得用专业缝纫机。”

    回家时路过小区旁边的便民市场,市场旁边的小树林头上,有个老太太天天在那摆摊,树上挂着一块手写的纸牌子,歪歪扭扭写着“李阿姨修衣点”。

    我犹豫,这种面料老太太没见过吧。转念又想,反正顺路,过去问问吧。

    那天是阴天,李阿姨接过衣服后顺手带上她的老花镜,仔细看了看,从镜片上方的缝隙盯着我不慌不忙地问:“尺寸量了吧,修到多长?”。

    我一阵欢喜:有戏。慌忙说了尺寸,但仍忍不住提醒:“这个料子有点滑哈。”

    李阿姨下巴一抬,示意我坐到小马扎上等,同时手脚麻利地将衣服铺平,拿起米尺标记裁剪位置,一边裁剪一边缓缓地说:“现在流行的衣服面料,穿着是真舒服,可是修起来可也真麻烦。”我点着头嘴里附和着,仍旧满心狐疑。

    李阿姨的裁剪操作台是放在她电动三轮车后斗上的一块长方形木板,从其边缘的光滑程度可以断定,这是一块久经沙场的板子,木板的四个角早失去了棱角,究竟是李阿姨专门打磨过还是岁月将它磨圆的,不得而知。

    我正在神游。

    “老粗布最好干活,它挺括啊,可是现在谁还穿它。念旧的人最起码也要穿棉麻。你们年轻人穿的料子,都是什么?”

    我以为她是问我呢,我正在想现在人都穿啥衣料,没等开口,李阿姨自问自答地挨样数落起各种面料来。从木(莫)代尔、真丝、天丝、竹纤维,到牛仔……

    最后得出结论:“啧啧,现在流行的面料都不好干活。要么太硬,要么太软。不过衣服是为人服务的嘛,怎么好看怎么穿,怎么舒服怎么穿。”

    说话间,李阿姨已经裁剪完毕,接着她并没有上缝纫机缝制,而是在她的三轮车斗里掏出一本旧书。呲啦撕下一页,随即拿起剪刀咔嚓咔嚓剪起来。

    这是什么操作?我充满疑惑。

    不一会儿,那页纸已经被她剪成一条条二三厘米宽的长纸条。

    看到老太太这一系列神操作,我越发一头雾水。

    只见她把纸条与衣服下缘对齐,然后拿来缝衣针粗粗地走了几针,纸条被固定在衣服上,衣服下缘立即就挺括起来。

    我恍然大悟,忍不住夸赞:“您太聪明了。”

    “不是我聪明,是现在的衣服逼着我想办法,不然咋干活?”李阿姨又从眼镜缝瞅了我一眼,淡定地说。

    说话间她已经踩起那架老式缝纫机,随着吭瞪吭瞪一阵有节律的声音,衣服顺着针头平滑地往前走,不一会儿就走完了一圈,体恤下缘出现一条笔直的走线,看上去和裁剪前一样,平整、精细。随后老太太拿起一把小剪刀,认真地拆起纸条来。

    那天阴着天,四处灰蒙蒙的。我看到李阿姨的头发已几乎全白,可并不显老态。她眼角的皱纹很深,有一抹光照进那些沟沟壑壑中。

    纸条快拆完时,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女人骑着电动自行车风风火火地过来,停车后她没下车,从车筐拿出一个袋子倾着身子递给李阿姨:给我家老头买的上衣,长了,帮我修修,还是那个长度,一会儿回来取。说完骑上车匆匆走了。李阿姨应声接过袋子放在车斗中,继续拆纸条。

    我忍不住说:“记性这么好呢,顾客衣服的长度都记住啦?”

    李阿姨停下手上的动作,又从眼镜上方看我一眼笑着说:“给她一家人修了一辈子衣服了,她从二十出头刚结婚那会儿就找我修衣服,现在她儿子女儿都结婚生孩子了,一大家子的衣服还是找我修。”

    原来是修衣界的老把式。

    李阿姨来了兴致,说:“你们小区,后面那个小区,再往后那个村的人,都找我修衣服。我就是那个村里的人。”

    我说:“这么多年您一直在这里摆摊吗?没考虑开个店?”

    “只要不下雨不下雪,我就出摊。不出摊我心里痒痒,总惦记着,万一谁找我修衣服呢,不能给人耽误事儿啊。“

    又说:”开店干啥,露天多好,冬天多穿点,晒着免费的太阳;夏天晒了,我就搬到树荫下,吹着免费的凉风。一天到晚有人陪聊天!”

    说完满足地笑了。

    怪不得,每次从这里经过,这边总聚着不少人,有喝水歇脚的环卫工人,有看孩子的老太太,还有围着小桌下棋的老头。

    李阿姨一辈子在欢声笑语中裁剪测量、修修补补。

    小树林很小,不过,这是她的大江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阿姨修衣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dxu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