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家人一个多学期援教,我经常去一民办学校,感受到校园、工作单位与家园之间有多重关系。——题记
与前辈文友文化馆馆长有机会去外地考察、旅游一定会到知名高校走一走不同,我很少去中小学,更不要说去高校访问了。自去年起,开始在周末时不时住金华湖海塘东之后,总想去塘北职业学院走一走,也没去成,连家人的母校浙师大,虽然她多次说想我陪她重回,但也是口头上说说而已,并没有十分果敢的行动,估计还是个人没有在工作单位里取得多大成就而内心有愧吧,才不敢轻易跨入母校去面对面“汇报”。由于我也有这样的心理存在,她产生了这种思想与行为严重不一致的情况,我懂。
校园角落。我在树下活动后,鸟儿离开了它心中的“家园”尽管她援教的学校考虑得特别周到,有两人一室的寝室,开始是与同乡同事居住在一起,但自从有金华房子的同乡同事需要带孙女不得不离开后,她倍感孤独,要么叫我到金华陪她,要么三天两头回兰溪夜住。起初,我还以为她年纪大了,特别想身边有一个老伴陪她,哪怕经常争争吵吵几句也行,后来,我在周末去了几次之后,才知她所在学校的老师成分各一,有把学校当作工作单位的在编老师,有把学校只当作援教的外聘老师,其中这类老师也分两种,一是平时不必签到也不必签退,只完成课业的,一是与在编老师同吃同住同教但相对来去自由的,甚至可以说离开(辞职)就离开(辞职)的。在学校,如果一个人心无所依心非所属,那自然就孤独了。当然,她还是心有所系的,所系的人中有学生有我也有正在长大的孙子。
说真的,那些不承认学校是工作单位只是作为赚钱的对象,上课只是完成援教合同规定的责任与义务,拿几百块一堂课,学校也没有安排寝室用来午休,他或她是不会把它当作校园和家园看待的,而那些来去自由,说离开(辞职)就离开(辞职)的,尽管学校安排寝室的援教老师,虽有校园之念头,但的确没有家园之感觉的。只有那些承认学校是工作单位,且可以整天整夜吃在学校住在学校的在编老师,自然心中会有校园和家园,起码有半个家园吧。
我属于后者,只要在一个地方与自己工作紧密联系起来,且有地方可住有食堂可吃,我是会把自己重置,且把它当作“家园”看待的,无论在义乌、永康和台州路桥驻点招商,还是在老家新兴产业园去当招商部主任,都会这样去想这样去做。当然,兰溪那个单位那个家就失去了“家园”应有的意义。
陈水河整理于2023年3月12日早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