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喜欢和学习书法的人越来越多,即便不接触书法也能聊上几句,可是我发现,即使写了许多年书法的人,或称“书家”的,突然有人问起:“什么是书法?”这一问还真给问蒙了,竟然一多半哑口无言。
有人说书法就是写字;书法是一种视觉艺术;书法是线条的艺术;书法是抽象艺术;书法是中国传统独特的书写艺术等。看似都有道理,但都没说到根上。提醒之后,才有人说是用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对啊,你不用毛笔写汉字,还是传统意义上的书法嘛!
但这个回答是不是恰当的呢?应该说还缺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用正确的方法。书法——用毛笔以正确的方法书写汉字的艺术。这样总算可以了吧。但个人认为:书法——用毛笔以有效的方法书写汉字的艺术。这样是不是更准确一些呢。正确与否谁说了算?没有标准。因此,有效的方法才是好方法,不管是前人的总结还是今人的实践,不管哪种方法,只要有效、有用,能解决问题就可行,否则都是虚伪的概念,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甲骨文(已知最早的汉字)
接下来,我们说一下什么是基础?基础,本指建筑物体埋在地表以下的构造,即地基,它的作用是承载本身和地表以上建筑物的重量,即承载。依次概念,回到书法,那么什么是承载书法的基础呢?这个基础一定是为你将来的书法艺术走多远、走多高而准备的。那么,书法的基础到底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咱们等到把三个问题都分析完了再做解答就清晰了。
楷书,它的发展主要分为四个时期:1.萌芽期(秦汉),2.发展期(魏、晋、南北朝),3.成熟繁荣期(隋、唐、五代),4守成期(宋、元、明、清)。我们都知道,楷书是由隶书发现而来,在隋唐之前虽然已经有了楷书,但尚未真正成为最规范的标准书体。古人比我们今人更懂得尊重追根溯源,当然不会把最后成型的楷书作为书法的基础。隋唐之前,楷书还不成熟,当然不会把不成熟的东西作为书法的基础。楷书从隋唐以来,以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等为代表的楷书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的最规范、最成熟、最标准的通用字体和书体。其实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行书、草书也在唐代以前已经达到了巅峰,后来虽有小变,但也更多的是在技艺上有所实践而已,结体已无多大改观。从这几种书体来看,随着实用和艺术欣赏的变化,大篆之后才更趋向艺术性发展,之前主要是对汉字结体的探索与发展。
纵观历代书家,是不是都把楷书作为书法的基础呢?我想不尽然。想想看,在楷书成熟之前的那些书家,从李斯到钟繇、卫瓘、卫夫人、二王等,哪一个是把楷书作为基础的。咱们再说说唐代书家颜真卿,他的楷书蕴含着篆、隶基因。各种书体,谁是谁的基础都很难判断,何况把楷书作为书法这么大的一个概念来说是基础,就更片面了。之所以现在很多人把楷书作为书法的基础来看待,主要是书法越来越远离实用。而我们今天连手写汉字的机会都少了,在日常生活中唯有楷书还时而需要写一写,所以就判断为楷书是有用的,是书法的基础。楷书结体和笔法法度严谨,那么掌握好了极其有难度的楷书之后,再学其他书体就容易些,我觉得这只是似乎很符合逻辑的理论,但对于艺术而言可不是太讲规律的。难道说写好了楷书就能写好篆书吗!我反倒觉得学好了篆书对写隶书有帮助,然后写楷书更有效。
《散氏盘铭文》金文
《石鼓文》大篆
《峄山碑》小篆 李斯
《张迁碑》隶书
通过以上三个问题的分析,如果非要问书法的基础是什么的话,我觉得书法的基础不是某种书体,也与先学什么后学什么无关。从广义而言,书法工具、用笔、文化、历史等都是基础。我觉得,汉字才是书法的基础。你对汉字了解多少?作为国人,天天跟汉字打交道,难道还不懂汉字,没准很多人还真不太懂我们的汉字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汉字的造字、汉字的结体、汉字的故事、汉字的规律,这些难道不是书法的基础吗!记得以前在大学书法课上,可能是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让我顿开茅塞,老师说:笔画之间要相对均匀。这不就是汉字结体的规律之一嘛,一下子解决了汉字结体的问题,之后再写书法,我就特别注意这一点。这个规律在各种书体中是通用的。现在我教学生书法,就把这条规律编进口诀里,非常实用。
《圣教序》行书 王羲之 怀仁集字
《书谱》草书 孙过庭
另外学习书法跟年龄阶段和个人天赋也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要探索什么是书法的基础,也是不能固定下来的。
当下,丑书横行,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对汉字稀里糊涂的结果。我认为,学习书法要研究汉字,然后才是笔法、章法等问题。
我认为,汉字才是书法的基础。当然除此之外,浓厚的兴趣、历史文化都是书法的基础。那么书写英文会不会也是书法呢?我想,书法不再是我们中国独有的,它是世界的,只不过我们汉字的书法是根源,其他文字书法是支流,未尚不可。
《颜勤礼碑》楷书 颜真卿
/
观上艺术课堂原创2019/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