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团队的实验室文化

作者: 行者慎思 | 来源:发表于2017-05-19 09:08 被阅读8493次

昨天微信iOS版本更新,发布了“微信实验室”,实验室里包含了“搜一搜”和“看一看”两个功能。

这几年来,微信每一次更新总能引起外界的集体狂欢。这次更新,大家关注的重点是“搜一搜”和“看一看”,说微信要干掉百度和头条。

但有一件事,不知你想过没有:

1)搜一搜、看一看的功能,早就是微信搜索框里的已有功能,这次并没有增加什么新能力;

2)这两个功能被放在实验室里面,需要用户自己打开才能看到。

既然是重仓搜索,为什么不是大张旗鼓直接推出这两个功能,要扭扭捏捏地干什么?

所以重点根本不在搜和看,而在实验室。

一、为什么要实验?

因为目前搜索的体验根本没有达到微信的产品要求。

众所周知,微信团队的对产品的要求高,但很多时候是听说,也许感受不深,我说说些亲身体验。

1)

微信里曾经有一个功能,叫实时对讲。

做这个功能之初,我们有个设计,就是一旦进入对讲状态时,手机界面顶部的状态栏从一行变成两行(红框部分),所有的页面元素往下沉20个像素。不了解技术的朋友可能不明白,但没关系,你只要知道,这个功能是我负责的,为了做这个功能,我必须把微信每一个页面的代码修改一遍。

当时我的内心是崩溃的。但更崩溃的不是这个。当我花费了大概一周的时间修改完成了这个个性,设计方案又变了——小龙说不需要这样做了,做一个悬浮按钮来显示对讲状态吧(跟现在微信视频聊天那个悬浮窗一样)。

在绝望之余,我心里想,说不定哪天又要变回来,代码先留着吧。所以我把代码注释掉,没有删除(在微信复杂的代码包里面,通常是不能这么干的)。

一直到这个新版本的微信发布前几天,果然方案变回去了。我的先见之明让我逃过一劫,如果让我重来一次,大概不如把我杀了吧。

这是在讲多变。

2)

我前些天在家收拾东西的时候,发现了微信4.5版本的设计稿,这是13年2月发布的版本。你可以对照一下现在微信的聊天发图片功能,基本跟这个设计稿是一样的。

4年多,对于微信这样体量的产品来说,一个功能可以一成不变,真的难以想象。这只能说明当初的设计是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的。

而这样的一成不变又还很好用的功能,在微信里面有很多。

这是在讲不变。

3)

现在很多人在讲小步快跑,迭代试错。但他们说这句话时心里想的是,应该像微软一样把错漏百出的版本给用户用,然后再不断打补丁。甚至有些公司,经常发布一些没有经过大脑的版本,然后反复折腾,折腾反复。

这就是——恶心用户,成全自己——的焦虑感。

而小龙评审微信的功能有一个习惯:不看原型图,不看设计稿,也不看Demo,要体验前后台代码开发好后的产品。这就意味着:如果一个功能在给到用户之前有过n个方案,则前后端开发人员已经开发过n个版本的代码。

如果你从事互联网行业,特别是在创业公司,你肯定会知道:这是极大的资源浪费,并且对开发速度和质量要求都非常高,还很考验开发团队对产品经理的信心和耐心——他们只会认为这个什么都不懂的产品经理整天在瞎改。

但是微信团队做到了,经常是昨天半夜开产品会,想出了一个方案,今天半夜就能体验这个新方案,并且把它否掉了。

正是因为一直坚持这种做法,所以微信的每一个功能都是深思熟虑、高度试错过的,一经发布就几乎不用修改。

比如朋友圈,微信团队默默地倾团队之力开发了半年,做了40多个版本才终于确定发布。而在朋友圈发布之后,它基本就没怎么修改过了。

这是不变的底气。

……

变与不变,恰恰就是“恶心自己,成全别人”,或者叫死嗑我们,愉悦你们。

PS. 所以有些创业团队找我讲课,想让我讲讲微信团队的工作方法,我就跟他们说,微信的做法是学不来的——如果像微信团队一样去折腾开发人员,大概产品经理活不到版本发布……

二、微信是否准备好“对抗”百度?

我认为完全没有。

微信做搜索的优势无非是:

1)微信自有内容,也就是微信的聊天记录、朋友圈消息、公众号文章,这些都是封闭在微信系统内的信息,除了搜狗这样的合作方能搜索到公众号文章外,其他公司是完全没法触及的;

2)微信庞大的用户量和用户活跃时长,使得大部分用户的时间都停留在微信里面,而聊天记录等的搜索功能已经给用户做了初期的用户教育。如果微信能提供一个相当于甚至优于百度搜索的搜索结果,肯定能够大量抢占百度的搜索份额。

但这两个优劣完全弥补不了它的劣势:

1、在微信外的全网数据方面,微信没有基础,借助搜狗的技术和数据支持是能做的,但跟百度相比较,数据量少,信息检索的算法也没法比,赶上还需要时间。

我这两天找了微信搜索的产品经理,还有在百度、搜狗等几个搜索平台工作过的几位朋友探讨了这个问题,大都持这个观点;

2、移动端搜索的各个产品目前还沿袭着PC搜索的体验,主要靠打字搜索。而语音搜索、图片搜索虽然有几家做了尝试,但搜索的体验和效果都不够好,所以这里需要产品创新,针对移动端的创新。

我想,微信团队如果要重仓移动搜索,那就必须在前无古人的路上,找到一种交互上的突破性创新,也还是需要时间。

什么叫交互上的突破性创新,我拿微信支付作为例子来说说。

微信支付13年发布时,大部分的设计是参考支付宝的,但有一个功能却让所有人惊艳,那就是6位数的密码。

在此之前,用户用支付宝付款,需要输入一个非常复杂的“登录密码”,然后输入一个同样非常复杂的“支付密码”,再然后还要输入银行发送的验证短信的验证码,在这个过程中还可能要选择哪一张银行卡或者支付宝余额来支付,要选择是否使用优惠券,是否使用支付宝红包,是否使用集分宝……这是极其复杂的流程,用户通常需要五六次点击才能完成支付,小白用户显然应付不了。

而微信把这个流程简化为一至两步:使用默认银行卡支付,直接输入6位数字密码完成支付,如果金额大的话也只需要再输入短信验证码而已。这大大降低了用户使用移动支付的学习成本。

正是这个功能让支付宝团队措手不急,对整个产品设计大改特改,也才因此对微信产生了无限的畏惧,并做了很多的社交尝试。

也只有这样的创新才能掀起一场波澜壮阔的支付大战。(如果你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可以阅读我已连载了一期的系列文章《支付大战简史》

3、微信并没有准备好做一个真正的浏览器,也就没有准备好去承接搜索功能。

微信在设计时,对页面的跳转有一个规则: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也即是:你点开某个页面,点击它的左上角返回时,就回到上一个页面,不管你打开多少层页面,都是如此。

比如,你从页面1进入页面2,再进入页面3,然后页面4。这时你想返回到页面1,你就必须点返回,回到页面3,然后再返回页面2,再然后才能看到页面1。

既然如此,如果微信加上外部搜索功能,那就冲突了。

我们都知道通常在PC搜索时,用户的习惯是:先打开第一个结果,发现不满意,关掉(或者不关掉),回到搜索页面,点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如果第四个里面有内容符合,则会在第四个页面里面不断再点击,再打开。

如果你在这种循环打开网页的过程中,来了一条微信新消息,怎么办?如果让你打开新消息,那么搜索结果就全没了。如果不让你打开消息,坚持让你搜索完信息,导致你漏了信息怎么办?如果那些因此导致回家要跪搓板的男士们找上门来怪罪微信,怎么办?

相信大家常有这种体会:在朋友圈或者公众号里面看文章,看了一半,有新消息来了,到底出不出去看,这是一件每天都在发生的烦人的事。

这个问题由来已久,只是做了搜索必然加重。所以,这里需要微信团队把整个逻辑重新设计。这又需要时间,而且可能是很长很长的时间。

这此之前,就需要实验室了。

三、微信团队的实验室文化

微信团队的基因里原来就有实验室文化的,这个要从微信的历史说起。

微信团队在做微信之前做的是QQ邮箱。QQ邮箱里面有一个功能叫“邮箱体验室”,用户在这里开通一些新奇的功能。

QQ邮箱正是靠一次次的实验,尝试各种功能,才从一个烂到没人用的鸡肋邮箱,慢慢变成雄踞行业第一位置的七星级邮箱。

而微信从创始之初,就一直在继承QQ邮箱的“遗产”,从邮箱的QQ对话功能到微信的“QQ离线消息”,从邮箱“漂流瓶”到微信“漂流瓶”,从“附件收藏”到“微信收藏”,从邮箱的“阅读空间”和“邮件订阅”到微信的公众号……

同样的,微信也继承邮箱的体验室,有了“第一个实验室”,那时的名字叫“插件”。

所谓插件,就是把功能选择的权限给到用户,用户觉得喜欢和需要,就“安装”插件,觉得不需要,就“卸载”插件。

而开发团队届可以通过看用户安装和卸载的情况来决定插件的去留。

于是,有的插件试着试着就变成不可插拔的功能了,比如朋友圈,现在已经不能卸载了;

有的插件试着试着就不见了,比如微博阅读。

后来,大概在13年,微信5.0发布前后,微信插件改叫“功能”,深埋在微信的设置选项里面。

因为随着微信用户量的增长,用户习惯的改变,早期的那些插件功能已经被证明不需要了,但又有个别老用户在用,不好删除,就把它们的入口深埋起来。比如语音记事本、QQ离线助手、QQ邮箱提醒、群发助手。

这个修改,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微信的第一个实验室时代结束了。这一轮实验,基本伴随着微信团队在移动互联网的探索和成长。实验之后,微信也奠定了它的行业地位,所谓的“移动互联网船票”。


在这之后呢?

2013年8月微信5.0发布,发布了游戏中心、微信收藏、微信支付、表情商店等重磅功能。在此之后,微信一直就没有发布什么大功能。

一年后的2014年9月,微信6.0发布,主要是小视频和微信卡包这两个功能,这两个功能又不怎么成功。

一直到现在,微信的版本号还停留在6.x上。

是这几年微信团队不努力么?

显然不是,从6.0至今,微信不但倾团队之力发布了小程序平台,还发布了近30个小版本。

在这些小版本里,微信团队一直在给过往的功能做优化,做小修小补,也做一些新的尝试,比如搜一搜、看一看的原型:“微信全局搜索”、“朋友圈热文”就是在某个小版本中发布的功能。

微信团队想默默发布,看用户反馈,然后再进一步优化。

很多人讲是因为微信团队“克制”,但与其说克制,不如说“不确定”。就是微信团队还没有想清楚。

想清楚显然太难了。当家难,当这8亿活跃用户的家是难上加难,难的8亿次方。

事实证明,微信团队无法能过自己的尝试去做出是否做一个功能的决定。把这个选择交给用户,是最好的办法。

如果给这个时期的微信团队做个注解,我想到的是这几个字: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心怀壮志,却迟迟无法施展,在外人看来就是一个扭扭捏捏的姑娘态了。

我们这几年听到太多对微信老化的评论。而作为一个前团队成员,我其实也慢慢从那种自豪和信任,变成种种的失望(可以参考我之前的一篇文章《我们会不会像逃离微博一样,逃离微信?》)。


所以,当微信再一次发布“实验室”,它的第二个实验室时,我想微信应该是重新找回了活力吧。

大概微信团队终于发现:既然那些功能想不清楚,那就公开做实验吧,给用户一个开关,让用户去决定。

这个开关,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微信一个新时代的开关,上一个时代结束了,下一个时代来临了。

这是一个迟到的时代,但终究还是来了。


未来的微信实验室,你希望它会有什么实验呢?

本文作者陆树燊,创业者,微信创始团队成员,前支付宝资深产品经理,简书账号:“行者慎思”。转载请保留原文和作者信息,需要转载请在私信留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潘小山:꧁收录恭喜꧂恭喜本文作者,本文已被由「小潘大大」主编的〖科技3点半〗专题和〖简书文章精选集〗专题收录!!!!期待作者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也期待各位围观的朋友关注我们的专题和「小潘大大」!…………
  • 钟毓文:不容易,不过互联网产品的创新权力在自身团队,体验的反馈是激发团队创新灵感的必要因素。但用户毕竟是门外汉嘛,专业的问题还是专业的人去处理会好。把握用户反馈也是一件需要智慧的事情啊
  • smartbeng:微信群什么时候才能出个管理功能,能屏蔽人:flushed:
  • touchmii:微信是最烂的社交软件,没有之一
  • ElizaSSSS:这种文化很棒,然而我不喜欢一个简单的微信有那么多复杂的功能。
    弱弱地吐槽:社交不如QQ,聊天不如tele,支付优惠活动不频繁,也就是抢红包发红包啥的挺好用,朋友圈几乎没啥可看的,公众号、服务号简直增加了我筛选的时间。再乱七八糟的功能也懒得用(X
  • fruitymoon:看到下移20个像素的需求做了一个星期,有点无语,这架构是有多烂。。。
  • 书童薯蔓儿:写这篇文章会不会羞臊?从微博看到这篇后感到很不以为然,回来简书吐槽。纯粹从用户体验来说,微信很多功能设计都差强人意,只是我不满意也不得不忍者用,毕竟没有替代产品。随便一个例子,每天多次使用微信支付,支付凭证服务通知好几个,还无法屏蔽。就算设置不接受通知,关闭微信上面还是可以看到通知,那这个不接收消息的设置的意义何在?实验室文化有那么好么
  • c92cdf2fdbbe:如果把微信做成浏览器,那你们离倒闭不远了
  • 青山居士行:我喜欢微信就是因为它的简洁和简单,如果再加一些乱七八糟的功能我可能就会慢慢抛弃了,但是也许作为开发者不前进也不行吧……唉
  • a98127707994:屁!!!之前微信更新版本取消了“聊天文件”这个功能,多少人在评论区骂喊要这个功能回来。小编你是无知还是收了微信的公关费?????还是一时的粗心没尽到符合实际的责任?居然大言不惭地说“每次都更新总能引起外界的集体狂欢”
    e1472402e903: @威猛的汉堡包 我就是看到了说集体狂欢才点进来看看到底能写出什么样的软文😂
  • 日月鬼斗:在微信复杂的代码包里面,通常是不能这么干的。你~行者慎思真乃诸葛,竟然有先见之明!!佩服!佩服!!
  • e1472402e903:看评论水军太多
  • e1472402e903:我只想说,微信一直都很难用。要不是国内环境封锁国外社交软件我不会用微信的
    touchmii:@好几年的账号绑定了别人身份证 WhatsApp好用
    e1472402e903: @uncochen line没被封的那段日子体验比微信好太多,也没微信这么臃肿,line更立足于聊天体验这个根本功能。语音功能上skype比微信好太多。微信现在想把各种功能都杂合起来,给我的感觉是越用越卡,越来越臃肿,功能杂而不精
    uncochen: @好几年的账号绑定了别人身份证 相反我觉得微信挺好用的
  • 逆风X:笔芯
  • Hwn9909:8亿用户,太牛逼了。昨天看到实验室,感觉挺有趣的。微信支付对支付宝的打击,支付宝也进行反击,线下支付会有奖励金,这会使大量用户转投支付宝吧,我还是比较喜欢支付宝的功能,功能太强大了。微信支付作为后起之秀,也很不错。
  • 800843d0a574:说实在的,意识到问题不去解决还开发所谓的新功能,并不看好。微信看文章,不说来消息,纯粹返回桌面,再点微信回来都得重新打开,有哪个软件是这样的?
    e1472402e903: @goodwatera 我一直搞不懂首先微信是个聊天软件,即便加入了阅读公众号文章的功能,也不能本末倒置了啊。现在的情况是看文章时来了信息只能点出去看信息,想回来继续看文章必须一步一步回头找。这不论对于聊天还是阅读公众号都不是个好体验,还不如做成两个app,后台切换一下就好了,也不会造成阅读的过度中断。功能整合到一个应用内体验却不如做成两个应用,我觉得这样就是失败的。
    800843d0a574: @Hwn9909 这算哪门子改善?来来来,要谈工匠谈走心,就这一个小问题我们展开深究下。回到桌面,回到微信本来就只需要按2次很简单的操作,你给我说要置顶,很方便?置顶怎么按,右上角菜单,右下角按钮里选择置顶,然后同样按主页键返回桌面,回来,点上面的置顶。首先,2步能解决的问题凭空多了3步,增幅高达150%,其次,按钮具体从右上角到右下中部,再回到上面,手指移动距离凭空多了很远,大屏手机的今天本身就是很失败的设计,你不需要2只手?再次,进入页面要重新加载浪费流量,多图网络不佳是个糟糕体验,再再次,置顶按钮的位置不是固定的,增加了记忆成本,跟作者提到好几年页面不需改变形成强烈反差,最后如果是聊天界面的网页链接,这样子就退出了原来的聊天记录位置,还需要从头翻找。
    Hwn9909:@goodwatera 微信文章未看完,可以在聊天中置顶啊,就算再点开微信,页面还是显示着你未看完的文章,这很方便啊,而且点开还是显示你之前看到的段落,这已经是进行改善的了。
  • 左小蝉:看了那么多年微信,忽然觉得眼前的微信ui好像有点老了,什么时候来个大换血就炫了
  • 柠萌黄:“ 所以我把代码注释掉,没有删除(在微信复杂的代码包里面,通常是不能这么干的)。” 佩服你的先见之明!!
    cd006588d4d7:@柠萌黄 不是有代码管理工具,难道不能记录?
    b2fcc9834564:一般开发多余的代码、注释只会存在开发机及测试机,不会出现在发布版
  • dodo_lihao: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
  • 巍峨一世:不折腾,永远不知道自己有点厉害。
    试错是最宝贵的经验。
    自己革自己命,需要勇气。
  • Pasca:苦的就是那些半夜还写代码的人了😂😂😂
  • 6662d19ecc16:有钱就折腾去呗
  • 斗梦丶:试错迭代,还真不是一般人能玩得起的
  • a1e38775301f:真的辛苦那些幕后的开发人员了!
  • 超人不是凹凸曼:要多大的底气,多大的信任,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做到一成不变?让人肃然起敬啊
  • Zander:“但是微信团队做到了,经常是昨天半夜开产品会,想出了一个方案,今天半夜就能体验这个新方案,并且把它否掉了。”————————————就喜欢这样的

本文标题:微信团队的实验室文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gbe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