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到了贾平凹先生的《废都》,作为一个没什么文学造诣的人,自然不会评论这部作品的好坏,仅是有点想法遂记录下来。
之前对贾平凹先生的了解不多,一本《自在独行》便是我的书架里关于他的一切了。读《自在独行》纯属机缘巧合,只是因为这个名字,所以买了这本书来读。这本书收录的是贾平凹先生的散文,可惜至今书签还夹在书的三分之一处,以致于“读完这本书”成了压在我心里的一件事,总想着有一天能完成。
《自在独行》中关于父亲、关于乡下闲居的叙述让我印象深刻,读贾平凹先生的散文,甚至说是读散文,总能让我于世间浮沉的心慢慢降落,直至彻底平静下来。所以,这次看到《废都》下刻着“贾平凹”三个字,就毫不犹豫地加入书架,以备阅读。
《废都》是一部小说,根据前三分之一,我推测这是记录庄之蝶以及围绕在他周边之人的故事的作品。真的是巧合,这本书我也只读了三分之一就放下了,但和《自在独行》不一样,后者是待阅读的书,而前者,是近期不想再读的书了。缘由不是此书写得不好,而是因为庄之蝶的生活方式,我切实不能认同。
书里,庄之蝶是一名大作家,一字千金,文学底蕴无可指摘,但是他对于感情的背叛和不尊敬让我放弃了这本书。周敏把他当神一样恭敬,他也视周敏为朋友,可他和唐宛儿之间的勾当不仅是践踏了与牛月清的夫妻之情,更污染了他和周敏亦师亦友的情谊。
我没有深究这样的故事情节于贾平凹先生而言是否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可能是嘲讽当下对文学的神化和神秘化吧,亦不想再了解庄之蝶唐宛儿众人会有什么样的下场,所以放下了《废都》。
在我的认知中,文学家们或者清冷,或者亲切,或者犀利,或者柔和,断没有道德沦丧之举。我也清楚,人无完人,再德高望重的人,也会有不为人知的小阴暗,但是,我始终希望,混迹于文学的人,会洁身自好,以文学的庄重约束自己。
至于原因
今天有人问我说,每个人都得有个理想,不管是先成家后立业,还是先立业后成家,总得要有个想法,你的理想是啥?我口上没有回答,只是在心里说,我想做一个写文章的人,仅此而已。写文章,不是从小就有的那种追求,而是在上了大学之后,那时候在学校的图书馆里找书读,找着找着就喜欢上了看书,于是也就喜欢上了写文章的感觉。每一本被称作经典的,经过历史长期沉淀的书,我都想读一读。慢慢地,写文章的人在我的思想里就变得愈发高大了,当然,这是理想化之后的结果。所以,我没有继续读《废都》,就当是捍卫我所希望的那个文学圈子吧!
每个圈子都是良莠不齐的,在我的理想世界里,唯有文学这个圈子是一片净土。不为了彰显文学多么高雅,只是想在纷杂人间留一个安心而憩的角落。
人活着,总该有点信仰不是嘛,而我,信自己,和文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