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我国凡是提到依法治国的内容,均可以纳入到依法执政范畴。因此,我们目前所表述的依法治国,实际上应该表述为依法执政。
关于为什么要将依法治国表述为依法执政,其更深层次的原因,我将在文章中做详细论述。
但说起以德治国,它实际上自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一直是我国奉行的既定方针。所谓以德治国,就是把人民当家做主、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中国,作为我们治国的目标。改革开放以前是这样,改革开放以后依然是这样。
例如改革开放伊始,我党就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以及“和谐社会”、“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以确保我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保障改革开放不偏离社会主义道路。
与此同时,还不间断地推出了像“五讲四美三热爱”、“四有新人”、“社会主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措施,来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和道德教育。
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更加重视以德治国,“十八大”不仅首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提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随即开展了“三严三实”教育和“两学一做”活动,以及现在正在进行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思想教育,都是以增强共产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来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领导,从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
“十九大”,习近平又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精神实质和内涵依然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事业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并拟定了十四项具体措施以贯彻落实。这充分说明,我党始终没有放松过以德治国,以德治国一直被中央历届领导所重视,是我党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各历史朝代大多也主张以德治国。
中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三皇五帝时期天下太平的景象,一直影响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
伏羲、女娲、神农时期为三皇,三皇并没有留下什么修身治国的言论,但三皇潜移默化的仁德遍布四海,因此天下太平。
从轩辕黄帝开始,到撷硕、高辛、尧、舜这五帝,依阴阳四时制定历法,依四时五行之气教化民众,虔诚地祭拜天地、祖先之灵。使得四海和平、互不伤害。
综观五帝的治国之道,就是善用无为而治的法则,才体现出了最高的和谐。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受到了实惠,却不知道怎么回事,行为合乎道义却好象生来就有这种修养。
如果说五帝是以德治国,那么夏禹、殷商、周文王这三王的治国之道,那就是征服人心了。
夏代推崇忠实,殷商讲尊卑、敬鬼神,周代提倡礼治、文治。但各种做法都有流弊,所以三王的治国之术是,因时制宜,救弊补偏。
到了春秋战国,霸主的治国之术是,以权势来驾驶,以信誉求团结,以赏罚来使用人才。
经过春秋战国六百年的战乱,社会整体道德框架已经沦陷。秦统一中国后,不仅没有修复社会整体道德的标准,反而推崇酷刑,所以造成秦朝很快灭亡。
到汉高祖刘邦,对社会制度进行了彻底改革。肃何、曹参在新制度下,又开始执行无为而治的方略,使汉朝保持了一段时间的平安。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继承了六代的帝业,海内殷富,开彊拓土,建立了伟业。但由于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由其是他放弃了以德治国的方略,在取得了辉煌业绩的情况下,为汉朝的长治久安埋下了动乱的隐患。
幸亏汉朝又出现了一个中兴皇帝刘秀,平复了王莽之乱,建立了东汉政权。
刘秀说:“吾治天下亦以柔道行之。”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安抚战乱中流散的平民;废除擅杀奴仆不治罪的陈规;减刑轻税、招纳人才;严惩贪官、关心下属。可惜,象刘秀这样的好皇帝,可遇而不可求。
由于没有制度保障,东汉未年到了汉灵帝时,社会上出现了一首歌谣:“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天下苍生已经到了要与汉政权“与日同亡”的地步了。
席卷全国的黄巾大起义终于暴发。
汉室衰落后,天下分崩,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苦心经营30年,政权却没有维持到50年。加上东晋,前后也才150年。
可见,乱世英雄的浮浅智慧,是不会得到百姓拥护的。用这样的智谋治国,同样不会长治久安。
然而历史上的以德治国,是主要服务于封建社会家天下的统治。其中之德治,又往往成为统治者以言代法、以权代法、以权压法的借口。
而我们今天主张的以德治国,却是基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中德治之德,也不仅仅只是一般意义上的道德伦理,而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为基础的道德体系。
因此,为了说明我国应当实行以德治国和依法执政,下面我们就从德治与法治的辩证关系和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