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生活随想心情随笔随笔散文
教育,重新回到人的生活————青岛学习随感

教育,重新回到人的生活————青岛学习随感

作者: 大唐小筑 | 来源:发表于2019-04-01 17:33 被阅读202次

            3月29日至31日,我校一行五人在秦泗明老师带领下到青岛市少年宫参加了“重塑教育原点,重构诗意人生”第十一届明霞教师成长联盟高峰论坛会议。让我们重新认识我们的教育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的教育生活原点在哪里?怎样让我们的课堂充满诗意。受益匪浅,与大家分享。

            首先感悟深的是会议之前的小册子。每一个篇章的流程图就充满诗意。第一篇章:百川逐梦,与海相逢;第二篇章:追根溯源,与家相知;第三篇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第四篇章:踏浪而歌,听海夜话。看到这些小标题就感觉到一股新意扑面而来。

            张文质老师说教育的原点在家庭,然后才是学校。不管在哪个层面做教育,都要做回到人的生活中去。人的生活是什么?是按照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做事,而不是以教师一颗所谓的好心善心去善意地摧残孩子的心灵和身体。比如孩子的敢怒不敢言,孩子的活泼好动的天性,孩子的动手动脑的机会,往往是在老师们的无微不至中得以善意抹杀。

            所有的人生问题都可以追溯到童年。讲道理弥补不了爱,最好的爱是陪伴。成绩不好的人往往是最努力的人,一个经常做坏事的孩子不一定是一个品质低下的孩子,它们往往是一个个背后有故事的人。孩子的成长需要什么样的土壤很重要。家庭到底怎么了?长辈或者长辈的长辈到底怎么了?它们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了?孩子的身边都有谁在陪伴?张文质老师讲“没有陪伴就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孩子们在低幼时期没有陪伴,一生中会反反复复出现断奶现象,他们的断奶爆发时就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怪异表现,有一些甚至于直接就以破坏性的言行在增加收视率,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外部表现就是违法纪律、欺负别人、损坏公物等。所以当孩子们有坏事表露出来时我们应该首先找到事件的根在哪里,然后从根上处理问题才能“浇树浇根”之后的“育人育心”。建议所有的家长无论在哪里谋生首先要考虑能不能带上孩子,做父母是一生的事业,孩子的成长需要真正的家长真正的在身体、时间、心情上去做真正在场的陪伴。所以我们这些普通人都可以想大问题做小事情,在做小事情中,累积起来解决大问题。

            家长要多跟孩子讲故事,少跟孩子讲道理;教师要多跟学生讲故事,少跟学生讲道理。道理不是不讲,而是在故事中稍微一点,那就是道理。所以做家长应该做有故事的家长,做老师应该做有故事的老师。没有故事去讲就不要空口讲道理,因为那样不但没有多大用处,而且有时候往往会造成孩子们的“道理恐惧症”,会造成师生之间,父子母子之间因爱生厌、因爱生恨。双方都觉得冤枉、委屈导致互相抱怨,心里产生隔阂,最终矛盾升级,严重者一发不可收拾。

            作为学者有任务型学者和生长型学者,孙明霞老师、张文智老师、柳袁照老师都是生长型学者。作为普通老师也是一样,生长型教师是从生根、发芽、张叶、开花、结果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任务型学者、教师空降式研究或学习,最终结果开起来摘到了高空中的孤零零的果子,但果子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结果出现偶尔高高在上吃果子,偶尔跌落低谷沉溺于淤泥之中再也不露头。所以我们提倡做点教育工作就应该像明霞工作室这样,一个很笨的人,领着一群很笨的人做着一件很笨的事。这就是生命的生成规律,做一个学校的事也是这样,一个很笨的人,领着几个很笨的人,多想一想更多很笨的人家中的柴米油盐、老婆孩子、父亲母亲,大家一起就会做成一件很笨的事——生命教育。

            生命会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人的生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重新回到人的生活————青岛学习随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ifb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