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写连载小说的学员私下跟我交流:“我现在写长篇遇到了个问题,出场的人物越来越多,我不知该怎么把他们描写的能让读者一眼就看出来他们的差别,尽管他们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这几日我集中精力研究了一下这个问题,看了比较多的文本,总结提炼出了写人物的一些方法。
你的小说是谁的故事?
在写小说之前,先问一下这是谁的故事。这也就是说,要想知道小说所系的是谁的命运往往是首先提出来的重要问题。有时,回答相当明确。我一提《西游记》你就会自然反应是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写小说时,要围绕着中心人物来写,自己心中得有个谱,主角是谁,配角是谁,然后再围绕他们展开故事。
接着,再问自己小说的人物自身奔赴着一个什么目的?你能在人物身上发现什么独特的东西?你的人物要去实践什么信念和理想?
其次,你的人物行为方式是怎样的?性格呢?命运呢?你会怎样给他/她安排,有哪些他出来活动的重大事件?
在下笔前,这些事情能多考虑多考虑一些,这样会使你对人物构思更完备,把握更健全。
展开人物性格的两个方法
人物的性格是和人物的行为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的。小说从来不能孤立地处理人物性格,因为怎样的人决定他有怎样的行为。作为读者,我们也是首先根据人的行为来判断人的。
作家表现人物性格的两个方法:
一、直接对人物的品质和特点加以概括
直接叙述适用于相当平庸且脸谱化而成类型的人物。比如欧·亨利的《带家具出租的房间》中这样描写女房东:
“在第12家的门口他打了铃,有个女房东走了出来。这女房东的样子使他想起一条吃得太饱而懒洋洋的驱虫。这驱虫好像已经把一个果核吃的只剩下一只空壳,现在就等着那些可供充饥的房客来填补这个空间了。”
一个比喻再加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一个脸谱化的房东形象,这不禁让我想到了《功夫》中的女房东。这篇小说主要是写一个爱情故事,女房东不必着墨过多,大家在写小说时也可以将次要人物脸谱化处理。
再举一个直接表现成功的例子,莫泊桑的《项链》中这样描写小市民身份虚荣的女主:
她总觉得自己生来就配享受各种精美豪华的生活,因而感到连绵不绝的痛苦。住房寒碜,四壁空空,凳椅破旧,衣衫丑陋,都叫她苦不堪言。所有这些都折磨着她,使她气愤难平,而换了她那个阶层的另一个妇人的话,甚至会一无所感......
到这里为止,大家能从她的想法中看出她是一个自命不凡的女子,那作者是如何表现的呢?直接的描写,直接的描写人物的感受,让人物说出自己的性格。
每当她坐在那张铺着三天未洗的桌布的圆桌前去吃饭,坐在对面的丈夫解开盆盖,欣喜地说:“啊!多好的炖肉!世上哪有比这更好的东西......”那时候她便幻想那些精美的筵席,亮闪闪的因餐具,挂满四壁的壁毯......
作者在这里通过写她的幻想,丈夫跟她行为的反差,和那“三天未洗的床布”,向我们展示了一位渴望从灰姑娘变成公主的小人物。从她不务实、爱幻想的表现来看,女主是一位虚荣、渴望不劳而获的人。
她没有华丽衣装,没有珠宝首饰,统统没有。而她偏偏就爱这些;她觉得自己生来就应该享受这些东西。她多么希望讨人喜欢,惹人妒羡,风流诱人,被人追求啊。
她有一个有钱的女友,现在她再也不愿去看她了,因为每次看望回来她总感到非常痛苦。她要伤心、懊悔、绝望、凄苦得哭好几天。
作者在前面揭示的人物性格跟这里描绘的人物行为,是相得益彰的,是合乎逻辑的,这种描写人物的连贯性才使得人物真正地被广大读者所接受。
当然,直接表现也并不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它忽略了戏剧生动性和诱发读者的想象力。直接表现就像一面镜子,让人物站在镜子面前,读者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反而失去了乐趣。小说的乐趣之一就在于想象,适当地在镜子面前披上纱窗效果会更好。由此,我们推荐第二种方法:间接法。
谈写作|如何把小说中的人物写得花开千朵、各表一枝?二、间接地通过对话和动作加以揭示
①通过人物语言,人物的谈话方式
讲话简短的士兵,爱发牢骚的打杂女工,腼腆的中学女学生,饶舌的酒店掌柜,满脸堆满笑容的店小二,迂腐的教授。三教九流,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体系,要使作品中的人物显得真实,显得栩栩如生,一个作者需要使他笔下人物的说话“符合性格”,用他们的口头禅和独特的说话方式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水浒传》是塑造人物技巧经典案例最多的一个写作研习文本,我想列举李逵和鲁智深的口头禅来窥探作者的高明之处。
众所周知,李逵和鲁智深无论在外貌上还是性格上都是十分相像的,刚读水浒时我总是把这两个人的事迹傻傻分不清。但是,只要给我一句话,我便能立刻分辨出这是谁说的。为什么会这样呢?语言暗含着人物的思想性情。
鲁智深:
1.你个秃厮(驴)......
2.帮人须帮彻,杀人须见血!
3.你个害民贪色的直娘贼!
4.且叫你吃洒家100禅杖
鲁智深是提辖,虽然性情豪爽、大智大勇,但毕竟也是跟官府人员经常来往的人,几句稍微文雅点的话还是能说的。“帮人须帮彻,杀人须见血!”则是暗含其思想,为人物后面的行为作铺垫。“禅杖、洒家”更是体现了他特殊的佛门经历。
李逵
1.俺铁牛......
2.....个甚鸟
3.招安招安,招甚个鸟安!
4....打什么鸟紧
5.杀去东京,夺了鸟位!
6.皇帝姓宋,俺哥哥也行宋,为何当不得这大宋的皇帝?
李逵毕竟不是文化人,也不是见过官场的人,其说话办事都透露着他天真鲁莽的性格一面。看他说话,观他办事,没多少个词汇,思维方式也是简简单单的类比,只要姓宋就能当的了皇帝。说话也直,不喜欢招安就直言直语,估计把宋江气得也够呛。
李逵的见识不如鲁智深,从两个人的说话语言就能分辨出他们的独特经历,纵使外貌、豪爽之气再接近,一看语言便暴露出他们的不同来。
有些作者在写连载小说时会遇到出场的人物越来越多,写的人物越来越像的问题。除去一些脸谱化的人物外,处理那些乍见一样,久处不同的人物时一定要警醒的一点是:性相近,习相远。
不同人物安排不同的经历,按照这些经历顺势描写他们的性格,以及在关键事情上的决断,就会把人物区别开来。“人物同质化”问题的症结相应就迎刃而解了。
②通过人物动作
二者要结合使用,如果作家对每个人物的性格都采取间接表现法,即坚持每个人物都得通过自身的自然谈吐、姿态和动作来逐渐展示其性格,那么这个过程会让我们无法忍受,毕竟,我们又不是去相亲。
关羽刮骨疗伤的事情我想大家都清楚,这里我摘录一下原文: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仲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习竽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全文没有一字一句写关羽的豪迈,但处处表现出关羽的豪情气,他听闻要刮骨去毒,就直接伸出胳膊,示意医生来割吧。同时继续跟众将士饮酒吃饭,血都快溢出容器了,他还谈笑自若。这就是通过动作来对人物性格逐渐展开。这里大家可以看到的一点是,采用间接描写法时,不妨设置一个比较吸引人的情节,以此来弥补文章趣味性上的不足。
总结与反思
在写小说的人物时,要把握一个总的原则:人物必须真实可信,必须打动人,必须能驾驭我们的信心。诚然,提出来讨论的人物可以是有怪癖的人,也可以是个凶残的罪犯,甚至可以是个疯子,但他的思想和行为必须完全连贯统一。但也不要忘记,小说人物所感受到的是符合他性格的感受,而不是我们读者的感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