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
@荷边书房@解读王阳明《传习录》【160】践行天地良知,简约却不

@荷边书房@解读王阳明《传习录》【160】践行天地良知,简约却不

作者: 唐松涛经营实学 | 来源:发表于2019-02-03 15:35 被阅读37次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世之君子惟务致其良知,则自能公是非,同好恶,视人犹己,视国犹家,而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求天下无冶,不可得矣。古之人所以能见善不啻若己出,见恶不啻若己入,视民之饥溺犹己之饥溺,而一夫不获,若己推而纳诸沟中者,非故为是而以蕲(qi)天下之信己也,务致其良知求自慊而已矣。尧、舜、三王之圣,言而民莫不信者,致其良知而言之也;行而民莫不说者,致其良知而行之也。是以其民熙熙皞皞,杀之不怨,利之不庸,施及蛮貊,而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为其良知之同也。呜呼!圣人之治天下,何其简且易哉!】

           人是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来与我是一体的。老百姓的困苦荼毒,那不也是痛在我身上吗?如果不知道自己身上的痛苦,那就是没有是非之心。是非之心,是不用考虑就知道的,不用学就会的,这就是良知。良知就在人心,在圣人和愚人上都一样,天下古今也都是如此,世之君子,只要按着良知做就好,就能秉公判断是非,自然能与他人同好同恶,将他人看作自己一样来对待,将国家看作自己家一样保护和建设,将天地万物看作一体,要想天下治不好都难。

           古代的圣贤看到别人有好运、好思想、好想法和好行为,不会去嫉妒,反而当做自己拥有一样,向他们学习,与人为善。他们看到别人倒霉运,就像是自己遭遇了霉运一样,能够感同身受,觉得有责任去解决。看到老百姓有饥饿,或者溺亡,就觉得是自己没做好,让百姓忍饥挨饿,让百姓掉水里了。如果还有一位百姓没过上好的生活,他们觉得是自己把他们推到沟里的,也就是拉下水的,他们所作的这一切都不是因为让天下人信任他们,而是就是为了践行良知而已。

           尧、舜、大禹、商汤和周文王,他们说话,民众没有不信的,因为他们都是为了致其良知而说的;他们做事,老百姓没有不高兴的,因为他们都是致其良知而做的。他们的人民安居乐业,就算是要被杀头,也没有怨言,知道自己罪有应得,给好处也不用答谢,因为是自己该得的,将这种治理推广到蛮夷地区,凡是有血气的人都会尊重自己的双亲。因为大家都是人,良知都是一样的。呜呼!圣人治理下的天下,是多么的简单啊!

           做事情的最大成本是机会成本而不是交易成本。因为古之圣人都是根据良知的大是大非去做事,机会成本就会降到最低,因为,他们的言行是大家所接受的,不仅交易成本降低了,机会成本也会降低。我们之所以整得复杂,那是因为自己根本做不到没有私心,不仅机会成本增加,交易成本也增加了。就像我们经常说的,我们之所以不伟大,那是因为我们不甘于平凡。平凡似乎意味着雷同,没特点,所以我们经常干的事情是为了不一样而不一样,就是为了让自己不平凡。故意让自己不平凡,私心甚重,这就使得自己行为偏执。让自己在平凡中用功,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踏实做好每一步,看似平凡,实则不平凡。之前我们说:格物是起点,也是终点。我们手上有绝活,不断事上练,在格物中不断升华,这样才能向良知靠近,让自己的言行变得简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荷边书房@解读王阳明《传习录》【160】践行天地良知,简约却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ipy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