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传习录比对学习
@荷边书房@解读王阳明《传习录》【134】克制物欲,存养良知。

@荷边书房@解读王阳明《传习录》【134】克制物欲,存养良知。

作者: 唐松涛经营实学 | 来源:发表于2019-01-06 07:50 被阅读12次

【来书云:良知,心之本体,即所谓性善也,未发之中也,寂然不动之体也,廓然大公也,何常人皆不能而必待于学邪?中也,寂也,公也,既以属心之体,则良知是矣。今验之于心,知无不良,而中、寂、大公实未有也,岂良知复超然于体用之外乎?

性无不善,故知无不良。良知即是未发之中,即是廓然大公,寂然不动之本体,人人之所同具者也。但不能不昏蔽于物欲,故须学以去其昏蔽;然于良知之本体,初不能有加损于毫末也。知无不良,而中、寂、大公未能全者,是昏蔽之未尽去,而存之未纯耳。体既良知之体,用即良知之用,宁复有超然于体用之外者乎?】

       陆原静来信说:良知是心的本体,就是所谓的性善,就是未发之中,那是寂然不动的本体,就是廓然公正,那为什么常人都做不到,还必须学习呢?中和,寂静,公正,既然都是心之本体,都是良知啊。如今,我在心中做了验证,知无不良,但是中和、寂静和公正却没有,难道良知超然于心体之外吗?

       王阳明回复说:性无不善,所以知无不良。良知即是未发之中,是廓然公正,是寂静不动的本体,我们每个人都有。但是良知都会被外在的物欲所蒙蔽,所以我们学习就是为了去除良知之上的昏蔽;但对于良知的本体,既不能有所增加,也不能有所减少。知无不良,但是中和、寂静和公正不能全部具备,那是因为昏蔽还没有除尽,存养良知还未精纯罢了。体就是良知的本体,用就是良知的作用,难道还有超然于本体之外的良知吗?

       在之前王阳明给道通回信的时候,说到性气一体的问题。性就是天理,就是良知,气只是外在的作用和表征。就好像孟子的性善论,性善是本体,但是要在恻隐、羞恶、辞让和是非的四端上体现出来,并且光有性善还不够,还得抓住这四端才行。

       这里王阳明给陆原静的回复也有类似的逻辑,良知是本体是毋庸置疑的,中和、寂静和公正这些表征要在良知的本体上发挥作用是需要前提条件的,就是我们得学习如何去除物欲,去除物欲不是让其回归为零,而是达到中和的程度。什么叫中和程度呢?就是我们吃饭是应该的,但是吃得太饱,吃得太油腻,就过了,就是吃得刚刚好,甚至是八分饱就行了,中和的作用自然就出来了。可见,中和、寂静和公正是我们在去除物欲的过程中实现的,这是需要习得的,不是有良知就可以了,等我们做到了,才能说知行合一了,否则,空喊自己有良知是没用的。不能说,我们没做好,说良知在本体之外,那就贻笑大方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荷边书房@解读王阳明《传习录》【134】克制物欲,存养良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svj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