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传习录比对学习
@荷边书房@解读王阳明《传习录》【137】良知在有为,更在于无为

@荷边书房@解读王阳明《传习录》【137】良知在有为,更在于无为

作者: 唐松涛经营实学 | 来源:发表于2019-01-09 08:11 被阅读15次

【来书云:尝试于心,喜、怒、忧、惧之感发也,虽动气之极,而吾心良知一觉,即罔然消阻,或遏于初,或制于中,或悔于后。然则良知常若居优闲无事之地而为之主,于喜、怒、忧、惧若不与焉者,何欤?

知此,则知未发之中、寂然不动之体,而有发而中节之和,感而遂通之妙矣。然谓“良知常若居于悠闲无事之地”,语尚有病。盖良知虽不滞于喜、怒、忧、惧,而喜、怒、忧、惧亦不外于良知也。】

       陆原静来信说,我曾经在心中验证过,喜、怒、忧、惧的感情发出来,虽然生气生得不得了,但是我的良知觉醒的时候,马上就消失了,或者遏制在萌芽的时候,或者抑制于生发之中,或者后悔于生发之后。然而,良知似乎常常处于悠闲无事的地方而主宰着我的感情和情绪,与我的喜、怒、忧、惧的感情好像没关系,这是什么关系啊?

        你知道了这个,那你就知道了未发之中和寂然不动的本体了,良知本身的状态,所以你才能体会得到发而中节之和,以及有感而通之奇妙。所谓“良知似乎常常处于悠闲无事的地方而主宰着我的感情和情绪”,这是有语病的。因为良知虽然不会滞留在喜、怒、忧、惧的感情里面,但是喜、怒、忧、惧的感情也不会在良知之外。

       《中庸》里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中节谓之和”,未发之中就是良知对情感把控较为到位,虽然没有发出来,似乎良知就处于悠闲的地方,没发挥作用,这就是无为而治;等喜怒哀乐发出来了,良知立马觉醒,报警,直接干预的时候,我们才知道良知出手了,才感觉到良知的存在,这就是有为而治。我们不能说良知发挥直接的作用了才说其有用,这就是眼见为实的思维。实际上,良知最大的作用就在于无为,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安安稳稳的保障我们幸福的过了一生,这不是很好吗?良知的觉醒不在于有事时,更在于无事时的行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荷边书房@解读王阳明《传习录》【137】良知在有为,更在于无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rxw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