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传统文化社会生活社文学空间
【《二桃杀三士》的心理分析】

【《二桃杀三士》的心理分析】

作者: 兴时态_198812 | 来源:发表于2019-08-23 23:06 被阅读1次

    【《二桃杀三士》的心理分析】

    【《二桃杀三士》的心理分析】

    用人性之偏,杀人于无形,甚诡!历古至今,所谓高人,无不精于此道,甚恶!——丁俊贵

    【《二桃杀三士》的心理分析】

    一、引子

    某位老董事长在自己退休之前,一直在培养一位后起之秀,并希望其将来能接任自己的位子…

    当这一天来临,这名后起之秀才发现这个位子不好上,因为还有两名副董事长也在极力争取…后起之秀为此而苦恼,于是他将这个事情告诸于他的一个工于心计的好朋友,希望能为他出谋划策…

    这位朋友听罢后,为他想了这么一个法子:主动退出竞争,实心干事,这样一来两位副董势必会互不相让,极力争取…当二人最终两败俱伤之时,公司业绩也必会受损,届时便也是坐收渔利之时…

    后起之秀在犹豫,因为他担心此时退出,以后恐怕就很难再会有这样的竞争机会了,而尤其担心的是,这二位副董事长不会“鹬蚌相争”…

    这时他的朋友对他说:这是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二、古典文

    景公养勇士三人无君之义晏子谏第二十四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闻。晏子过而趋,三子者不起。晏子入见公曰:“臣闻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义,下有长率之伦,内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敌,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禄。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内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敌,此危国之器也,不若去之。”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晏子曰:“此皆力攻勍敌之人也,无长幼之礼。”因请公使人少馈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计功而食桃?”公孙接仰天而叹曰:“晏子,智人也!夫使公之计吾功者,不受桃,是无勇也,士众而桃寡,何不计功而食桃矣。接一搏猏而再搏乳虎,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田开疆曰:“吾仗兵而却三军者再,若开疆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古冶子曰:“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流。当是时也,冶少不能游,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得鼋而杀之,左操骖尾,右挈鼋头,鹤跃而出。津人皆曰:‘河伯也!’若冶视之,则大鼋之首。若冶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二子何不反桃!”抽剑而起。公孙接、田开疆曰:“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皆反其桃,挈领而死。古冶子曰:“二子死之,冶独生之,不仁;耻人以言,而夸其声,不义;恨乎所行,不死,无勇。虽然,二子同桃而节,冶专其桃而宜。”亦反其桃,挈领而死。使者复曰:“已死矣。”公殓之以服,葬之以士礼焉。

    三、白话文

    时间倒流,回到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

    话说,齐国有了晏婴(晏子)为相,齐景公也就有了恢复齐桓公时期的霸业的雄心,但是时间一长,这位好高骛远的国君就熬不住了。他想通过豢养一批勇士的办法来建立自己的武功。当时,齐景公豢养了三个勇士:一个叫田开疆,一个叫公孙捷,一个叫古冶子,号称“齐国三杰”。

    这三个人个个勇猛异常,力能搏虎,深受齐景公的宠爱;他们恃宠自傲,为所欲为。这时齐国田氏的势力越来越大,曾经联合国内几家大贵族,打败了掌握实权的栾氏和高氏。田氏家族势力的提高,直接威胁着国君的统治。而田开疆正属于田氏一族,晏婴很担心“三杰”为田氏效力,危害国家,便劝齐景公除掉这三个“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内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敌”的勇士。齐景公担心“搏之恐不得,制之恐不中”。晏婴决定伺机智杀这三勇士。

    一天,鲁昭公访问齐国,齐景公设宴款待。鲁国由叔孙蜡执礼仪,齐国由晏婴执礼仪,君臣四人坐在堂上,“三杰”佩剑立于堂下,态度十分傲慢。晏婴心生一计,决定乘机除掉他们。当两位君主酒至半酣时,晏婴说:“园中金桃已经熟了,摘几个请二位国君尝尝鲜吧?”齐景公大悦,传令派人去摘。晏婴忙说:“金桃很难得,还是臣亲自去吧。”不一会儿,晏婴领着园吏,端着玉盘献上六个桃子。众人一见,只见盘子里放着的六个桃子,个个硕大新鲜,桃红似火,香气扑鼻,令人垂涎。齐景公问:“就结这几个吗?”晏婴说:“还有几个没太熟,只摘了这六个。”说完恭恭敬敬地献给鲁昭公。齐景公一人一个金桃。鲁昭公边吃边夸奖桃味甘美。齐景公说:“这桃子实在难得,叔孙大夫天下闻名,当吃一个。”叔孙诺谦让道:“我哪里赶得上晏相国呢?相国内修国政,外服诸侯,功劳最大,这个桃应该他吃。”齐景公见二人争执不下,便说:“既然二位谦让,那就每人饮酒一杯,食桃一个吧!”两位大臣谢过齐景公,把桃吃了。

    这时,盘中还剩有两个桃子。晏婴说道:“请君王传令群臣,谁的功劳大,谁就吃桃,如何?”齐景公自然明白晏婴的意图,于是传令下去。

    三勇士而赐二桃,故意少其一。不足则争,因使其计功而食桃,意味着功大者得食桃,功小者不得吃. 三勇士各言其功,都自认为功大无比。

    果然,公孙捷率先走了过来,拍着胸膛说:“有一次我陪大王打猎,突然从林中蹿出一头猛虎,是我冲上去,用尽平生之力将虎打死,救了国君。如此大功,还不应该吃个金桃吗?”晏婴说:“冒死救主,功比泰山,可赐酒一杯,桃一个。”公孙捷饮酒食桃,站在一旁,十分得意。

    古冶子见状,厉声喝道:“打死一只老虎有什么稀奇!当年我送国君过黄河时,一只大鼋兴风作浪,咬住了国君的马腿,一下子把马拖到急流中去了。是我跳进汹涌的河中,舍命杀死了大鼋,保住了国君的性命。像这样的功劳,该不该吃个桃子?”齐景公说:“当时黄河波涛汹涌,要不是将军斩鼋除怪,我的命早就没了。这是盖世奇功,理应吃桃。”晏婴忙把剩下的一个桃子送给了古冶子。

    一旁的田开疆眼看桃子分完了,急得大喊大叫:“当年我奉命讨伐徐国,舍生人死,斩其名将,俘虏徐兵五千余人,吓得徐国国君俯首称臣,就连邻近的郯国和莒国也望风归附。如此大功,难道就不能吃个桃子吗?”晏婴忙说:“田将军的功劳当然高出公孙捷和古冶子二位,然而桃子已经没有了,只好等树上的金桃熟了,再请您尝了。先喝酒吧。”田开疆手按剑把,气呼呼地说:“打虎、杀鼋有什么了不起。我南征北战,出生人死,反而吃不到桃子,在两位国君面前受到这样的羞辱,我还有什么面目站在朝廷之上呢?”说罢,竟挥剑自刎了。公孙捷大惊,也拔出剑来,说道:“我因小功而吃桃,田将军功大倒吃不到。我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 说罢也自杀了;古冶子更沉不住气了,大喊道:“我们三人结为兄弟,誓同生死,亲如骨肉,如今他俩已死,我还苟活,于心何安?”说完,也拔剑自刎了。

    鲁昭公目睹此景,无限惋惜,半天才站起身来说道:“我听说这三位将军都有万夫不当之勇,可惜为了一个桃子都死了。”齐景公长叹了一声,沉默不语。这时,晏婴不慌不忙地说:“他们都是有勇无谋的匹夫。智勇双全、足当将相之任的,我国就有数十人,这等武夫莽汉,那就更多了。少几个这样的人也没什么了不起,各位不必介意,请继续饮酒吧!”

    四、心理分析

    晏婴料到二桃赏赐三勇士,他们必然不会遵照齐景公之命,“计功而食桃”,而是“无长幼之礼”,炫耀己功而抢桃。

    勇士相争,必以兵剑。不出晏婴所料,田开疆和公孙捷都争先恐后“援桃而起”,都自以为武功盖世,“无与人同矣”;

    古治子也自以为其勇猛超过田开疆和公孙捷,但是桃已被他们抢占,于是拔剑而起,要求他们交出二桃。

    看来纷争已起,解决问题的方式或以刀兵相见,杀个你死我活,或交桃受辱,而辱为勇士最大的忌讳,如此必然以死免辱。

    以辱致人于死,则辱人者为不仁不义,不仁不义又甚于受辱,那么,辱人者又有何脸面活在世上?

    可以说,不管用哪种方式解决,三勇士都难免一死。

    三士之死,虽属悲壮,但是他们居功自恃,甚至被人作为阴谋篡位的工具加以利用。

    四肢短小的晏婴伺机使巧,兵不血刃,不费吹灰之力,以二桃杀死三个力可拔山的勇士,消除政治隐患,其智慧也却非寻常,但是手段也太阴险毒辣了。

    中国古代的开国帝王在打下江山,夺得政权之后,往往会对于有功之臣封官赐爵,大加奖赏。然而不久又会对这些昔日亲密无间、忠实听命的手下有所忌惮起来,担心他们军政大权在握,对自己和自己的位置构成威胁。

    这也难怪这些帝王,因为他们自己往往就是这样取得王位的,他们熟悉这些套路。

    于是,就会想方设法来削减那些大臣们的权力,消除那些潜在的不安定因素。这其中,有像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那样,大开杀戒,对那些分封不久的公侯将相,凡是自己不放心的,统统痛下杀手,一网打尽。

    《二桃杀三士》主要是写了晏子如何运用计谋(心理学)而杀掉了三个居功自傲的谋逆之臣。微不足道的桃子,被赋予了无尚荣誉象征。二桃为三士所分,以最小的代价,造成了最大程度的客观和主观意义上的不平等,使得二枚桃子由绕指柔化为百炼钢,五步之内,足以夺人性命,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个故事最打动人的,是三位勇士的“君子之风”。晏子本想利用的三人恃才傲物的弱点,让彼此相互争功,离间人心,从而削弱他们的政治威胁,并没有想到他们会舍生取义,有如此君子风度。

    他们开始时比较骄傲,都看重自己的事功。是古冶子的一番话让另二人感到了羞耻,当他们觉得自己做错事情时,宁愿用生命去弥补耻辱,这是一种很高贵的精神。

    古冶子后来的举动同样如此。所以他们自刎之后,无论是晏子还是君王,都有悲切之意,为稳定朝野,反错杀了三位大义将才。

    晏婴早料到用两个桃赏赐给三个勇士,当然无法分配。有勇无谋的三个人必然会各自炫耀自己的功劳而相争,是想让他们产生矛盾,或者杀个你死我活,或者有人因此受到侮辱。

    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受辱者必会以死免辱。这样又将另外两个铁哥们置于不仁不义,从而羞愧难容。所以晏婴使的是借刀杀人之计,而他的目的果然也达到了。这就是“二桃杀三士”的典故。

    这个故事在汉代的画像石中就有描绘,看来确有其事。而后来诸葛亮也留下“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的诗句。李白在《惧谗》一诗中也写道:“二桃杀三士,讵假剑如霜”,都表达了惋惜的意思。

    对于这个故事,后来人们赞赏的却是三位勇士的君子风度。当他们觉得自己做错事情时,宁愿用自己的生命去弥补耻辱。这是中国历史上那个时代独有,后世有所缺失的一种侠义的骑士精神,故事显示的恰恰是他们高贵的一面。

    而自以为聪明的晏子谋杀三员杰出人才的手段委实阴险毒辣,纵使他巧舌如簧,也掩饰不了他在这件事上的卑劣。

    而至此,晏子包括齐景公之目的算是已经达成,虽然可能与晏子最初的设想有所出入,虽然他们看到这一幕之后也觉其悲壮…

    然而,却也不得不说,晏子对人性剖析至深。

    【《二桃杀三士》的心理分析】

    丁俊贵

    2019年8月23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二桃杀三士》的心理分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kfxe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