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的部分是林语堂《苏东坡传》中的“王安石变法中的苏东坡——不屈不挠的斗士”这一部分。
众所周知,王安石变法在北宋乃至整个封建历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也是一场至今仍然充满争议的变法。
林语堂先生在描述这次变革时用了较多的笔墨。一方面,王安石变法的确对宋朝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另一方面,苏东坡在这次变革中充当了牺牲品和斗争者的角色。至此以后,他的政治生涯和人生轨迹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谈到王安石变法,自然就离不开这次变革的主人公王安石。林语堂对王安石的评价相对客观公正,褒贬兼具。
如他在书中所言:“王安石是个怪人,思想人品都异乎寻常”,“学生时代很勤勉,除去语言学极其糟糕外,还算得上是个好学者”,“徒有基督救世之心,而无圆通机智、处人治事之术”,“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者”……
倘若我们说理想主义者指的是不注意自己饮食和仪表的人,王安石正好就是这类人。他衣裳肮脏,须发纷乱,仪表邋遢。苏洵在《辨奸论》那篇文章里形容王安石:“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
在王安石自二十一岁考中进士到他四十六岁得势的二十五年里,他一直谢绝任命,拒绝朝廷给予高位之意,宁愿在一个偏远的省份当一小吏。而这二十五年,正是他壮年最活跃的时期,这一时期他也获得了很高的声誉。
仁宗嘉佑五年,王安石来到京师,时人都视之为奇才。他已经写过好些诗文,他有创见,也善于言谈。老一辈的名公巨卿如富弼和文彦博对他颇有好评,甚至欧阳修也对他有好感。在他那古怪的仪表之下,暗藏着当时那些官员所不能窥测的才干和品格。
王安石不能算是奸佞之臣,但是由于某些性格上的原因,使得他所发动的这次变革带来了很多负面的作用。
苏东坡的父亲苏洵一开始就对王安石十分厌恶,他还特意写了《辨奸论》,来揭露王安石的“丑恶嘴脸”。
当时,大部分人觉得苏洵责骂得太重,甚至连苏东坡也这样认为。但多年之后,苏东坡的同时代人就看到老苏的所见实在是太对了。那篇文章至今流传,足以显示苏洵的真知灼见。
在仁宗和英宗在位时,王安石并没有得到重任,直到宋神宗即位,这位有野心的帝王对王安石给出的变法设想颇为心动,以致于他决定要不惜一切代价完成这次变革,即使要牺牲其他所有大臣——不幸的是,结果也正如此。
王安石当政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排除异己,在两年之内,稳重的老臣纷纷离朝,取而代之的是王安石旁边的一群小人。抗争之事此起彼落,整个官场闹得乌烟瘴气。
就这样,在年轻好胜、志在强兵富国的皇帝的支持下,和一位固执己见、刚愎自用的宰相的主导下,一场变法已如箭在弦上。
林语堂先生在书中对王安石变法也做了简单的介绍,因为我们只有了解变法中存在哪些问题才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苏东坡等人如此反对它。
王安石变法共九项,分为三种国营企业、三种新税和三项管理人民的登记制度。其中均输法、市易法实际上是与民争利,对全国的自由企业和商业产生了重要的冲击。
青苗法演变到最后,变成了官府强制农民贷款,否则地方政府无法完成中央制定的指标。结果农民变得更加贫穷。而免役法实质上是用保甲法取代兵役法,可谓“换汤不换药”。
王安石不仅在政治社会上冒险改革,他还自命为经典的唯一解释人。他把自己写的《三经新意》定为思想的官方标准,取代过去所有的经典的名家解释。
王安石的这种行为其实是权力的滥用,而权力对学术的干扰也是一种污染。
苏东坡对他的这种行为难以容忍,看不惯王安石把自己的学说定为唯一的做法,这无异于一种思想的控制。
在新法实行的前几年,神宗因受蒙蔽,尚不知道他所竭力支持的新法竟带来了如此多的弊病,而王安石也善于把惨况掩饰,使得神宗坚信他的土地政策颇受农民支持。
数年之后,皇帝看到一位宫廷门吏画的几幅灾民图时,皇上才渐渐了解了真实的情况,废除了多项王安石的新法。
王安石变法在朝廷上引发了一场巨大的政治风暴。
林语堂先生详细地讲述了这场政治斗争,因为这朋党之争笼罩了苏东坡的一生。朝廷上下分成了对立的两派:一派是王安石及他手下支持他的一群人,而另一派则是仁宗皇帝拔擢培养的人才。这一场朋党之争,直到宋朝灭亡之后才停止。尽管几年之后变法方案即遭修正,但两派的裂痕则演变愈甚,其后果亦更加严重。
王安石对待另一派毫不客气,凡是对新法有任何异议的,他都毫不迟疑地把他们贬出京城。他对支持自己的人就盲目任用,使得很多小人得以趁虚而入,青云直上。
而苏东坡作为新法反对派的一员,心直口快的他曾多次上书皇帝表示反对。
苏东坡的《上神宗皇帝万言书》,极为重要,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政治哲学,也表达出其个人之气质与风格,其机智学问与大无畏的精神都显然可见。愤怒的争论与冷静清晰的推理交互出现。有时悲伤讥刺,苛酷批评,坦白直率,逾乎寻常;有时论辩是非,引证经史,以畅其义。为文工巧而真诚,言出足以动人,深情隐忧,因事而现。
在正月蒙皇帝召见之时,皇帝曾称赞那篇《议学校贡举状》,并命他“尽陈得失,无有所隐”。苏东坡即认真遵办。那是他最后一次尽其所能求皇帝改变主意,这时所有高官大臣都已去职,一切情势都呈现不利。苏东坡知道,即便自己不遭大祸,而将遭罢黜,是必然无疑之事。果然,苏东坡激怒了王安石,他被贬去杭州担任太守。
在这一章中,虽然林语堂先生在介绍王安石变法上花了很多笔墨,对苏东坡的描述反而不多。王安石变法是苏东坡政治生涯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他是满腹才华、怀着政治抱负并一路青云直上的当朝“未来之星”。在此之后,他的足迹不再仅仅局限于京城一带,为官一任的他造福了四方。
可以说,正是这些外贬的经历才铸就了今后的苏东坡,试想他如果没有在地方任官,又怎么可能留下那些不菲的政绩?如果没有那些游山玩水的经历,他怎么写得出今后那些传世不朽的诗词文章?
或许,也正是这些不幸,才有了这样一个伟大的苏东坡。
【今日话题】
王安石固执地变法,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甚至对封建朝廷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苏东坡刚入仕途不久,就因为此次变法而贬,对于一个才华横溢、对未来有无数憧憬的苏东坡来说,无疑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对于这一变法,你了解多少呢?或者有什么想说的呢?
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分享你的观点,如果你喜欢麦家理想谷的“陪你读书”栏目,也可以写下你对谷主麦家想说的话。
麦家理想谷正在奖励爱读书的人。我们发起“七天陪你读完一本书活动”,有著名导读,原创音频的精读小组,欢迎你加入。早上7点30,陪你读书15分钟。读书,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
读书就是回家。也许你正在上班途中,或者在发呆……无论你在哪儿,很高兴遇见你。
网友评论
但是,为什么没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