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故里的乡村,曾经有位老者,不富不贵,看上去不显山不露水。
谁都想不到,这位老者居然让毛泽东着墨甚多,是一位《毛泽东文集》第一卷有专门记载的人物。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下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开始了创建中央苏区的艰苦斗争。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奋斗,不仅巩固和扩大了红色区域,发展壮大了革命力量,红四军本身也得到很大的发展。但在这一时期,不论是上级领导机关还是红四军党内,都出现了不重视调查研究,不了解实际情况,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革命经验生搬硬套的严重教条主义现象,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这使毛泽东深感忧虑。1930年3月,利用国民党新军阀忙于中原大战的时机,红四军先后攻占大余、南雄、信丰、安远、会昌、寻乌等县城。
但红军占领县城后,因分不清城市商业与地主财产的区别,一度将城市的商业店铺查封、没收,造成城市居民生活的不便,甚至引起了一部分城市平民的不满。这一现象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重视。5月初,他率红四军二纵队来到寻乌县城,在寻乌县委书记古柏的陪同下,对寻乌县城的经济社会情况进行了一次详细的社会调查,史称“寻乌调查”。
1930年5月1日,毛泽东率红四军二纵队到达赣闽粤边境的寻乌县城,驻扎在马蹄岗。由于当时战局相对稳定,毛泽东决定部队在寻乌小住一段时间,一方面作些休整补充,一方面作些调查研究。他得知寻乌县城在当时周边地区还算是一个比较繁华的县城,商业也比较发达,赣粤闽边境贸易也比较活跃,就在此地对城市商业诸多情况展开调查。他把意图告诉古柏,并开列了长长一串的调查提纲,要古柏找几个各方面都很了解情况的人,其中一定要几个真懂商业的人来开座谈会。古柏是本地人,很快就根据毛泽东的要求,陆续找来了十一个“寻乌通”,他们中有乡苏维埃主席,县苏维埃委员、童生、秀才、职员、教师、工友、农民、商人。毛泽东很高兴地说:“我们的调查会,就是我和以上十个人开的,我做主席和记录。我们的会开了十多天,因为红军部队分在安远、寻乌、平远做发动群众的工作,故有时间给我们开调查会。”其中,毛泽东对参加会议并积极、坦诚提供城市商业情况的“怡和号”老板郭友梅特别满意。
郭友梅,江西万安人,12 岁离家到寻乌叔父店中学徙。他叔父在寻乌经营杂货布匹店“怡和号”六十余年,是远近闻名的老字号。叔父离世后,郭友梅接过生意,当了老板。“怡和号”在寻乌是百年老店,光绪末年是鼎盛时期,有底本三千元。由于老店信誉度高,粤闽和赣州客商原赊借货物,每年间生意额做到三万余元,成为寻乌县城最大的商号,郭友梅先后两次被选为寻乌县商会会长。
座谈会之前,古柏向毛泽东介绍这些情况后,毛泽东对郭友梅很感兴趣,一定要去见见这位商贸里手。古柏带着毛泽东来到寻乌县城南门街,老远就看到了“怡和”的招牌。到了店门前,看到店里货柜上摆着一些布匹、日用杂品等货物,还有一些当时算比较时髦的瓷桌灯、洋蜡烛、洋纱巾、骨筷之类“洋”货。古柏指着柜台边的一个老者说:“那就是郭友梅。”郭友梅听古柏介绍来者就是大名鼎鼎的“朱毛红军”的毛委员,肃然起敬:“久仰,久仰!”并请进店里落坐。
郭友梅因被军阀敲诈过,也经历过军队抢店,对当兵吃差的人没有好感。前几天听说工农红军打进了县城,还着实慌张了一阵子,怕有什么不测,或者又要“募捐”送款,但见进城的红军和蔼可亲,买东西付现钱,买卖公平,又见早就熟识的本地人古柏和红军那么亲热,才放下心来,照常做生意。
郭友梅给毛委员斟了茶,俩人随和地聊起了家常和生意经。毛泽东听古柏介绍过怡和号的衰落,与几次遭抢劫有关。毛泽东颇为同情地询问,郭友梅捂着胸口,连连摇头道:“辛亥革命,推翻满清,革命军光复,我们商家也拥护啊。光复派号召四乡农民进城造反,竟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劫各家商店,几千人呀。不多久,北洋军反扑回来,又在城里大肆抢劫,暗无天日。动乱和军阀我见得多了,还是你们工农红军好!”
毛泽东交上了这个做生意的朋友,人心换人心,郭友梅也信得过毛泽东,积极参加毛泽东主持的座谈会,而且有问必答,郭友梅成了参加毛泽东寻乌调查座谈活动最多的人。对此,毛泽东在著名的《寻乌调查》中有详细记载:
“在材料上与我以大量供给的,是郭友梅(五十九岁,杂货店主,曾任县商会会长,本城人)......四人,他们都是经常到调查会的。”
“我是下决心要了解城市问题的一个人,总是没有让我了解这个问题的机会,就是找不到能充足地供给材料的人。这回到寻乌,因古柏同志的介绍,找到了郭友梅和范大明两位老先生。多谢两位先生的指点,使我象小学生发蒙一样开始懂得一点城市商业情况,真是不胜欢喜。”
“杂货。大的上十家,连同小的共十六七家杂货店。.....郭怡和是本钱最小的杂货店,百多块钱本,卖些黄烟、纸眉、蛋、自来火、带子网红索子(红绳子)、丝线、综条(镶鞋口用)、笔墨、毛巾、洋纱巾、骨扣等等东西,店主郭友梅(他是参加我们这个调查会的)和他一个老婆,每年穿衣吃饭缴费百多元,生意赚项仅敷了它。他是万安人,十二岁到寻乌,现在五十九岁了。他未来前,他的叔父早就在寻乌做了六十年生意,连他到今共做了百零年了,历来做的是杂货布匹。光绪二十五六年生意最盛时,有本三千元,从外边缴(商家赊借货物叫做“缴’)到五六千元,自已缴给人家也有四五千元,故那时虽只三千元本,却做得二万元上下的生意,乃是寻乌城里第一家大商店。现在是往留车、八尺、牛斗光、车头等处去买货,那时候那些地方的商店却都要到寻乌城中他的店里来买货。因为那时货物来源主要是赣州(布匹、绸缎、纸张、笔墨、草帽、苏席),吉安亦有来往(紫花布与丝线)。那时向赣州买三百块钱货只付一百块现,就可拿得动。现在不行了。这种不行,也不止郭怡和,差不多什么商店都缴不动了。不独赣州,梅县兴宁也缴不动了,这是一种经济的大变化。”
“民国五年郭怡和遭了一个大抢(光复派率领农民千多入城,抢了许多别的店子。随即官军克复,又大抢郭怡和,抢去六千九百多元东西)。从这年起,就衰下来,一年不如一年,弄到现时这个样子。郭做过两任商会长——民国十四年到十六年”
“忠实可靠而又精明能干的先生,老板把生意完全交给他做,自已回到家里长住也是有的;赚了钱分红利给先生,赚得多分三成,赚得少两成,再少也要分一成。象怡和的老板郭友梅回到万安长住家,把生意交给一位可靠的姓高的先生做,就是一例。”
毛泽东在调查时,还注意到一种行业帮会性质的社会现象。这种行业帮会性质的组织,大概原先的宗旨是行内互帮互助,以壮大势力图自保谋发展。如寻乌一带就有个“同善社”的会道门组织,是从先天道分化出来的。同善社内道级分十六层,前三层为一般道徒,四层称“天恩”,五层叫“证恩”,九层为“十地”。四层以上均为道首。郭友梅为了自身的发展,也随同其他老板加入了“同善社”。
“约当光绪二十七八年时,赣州一个绸缎店恒孚号的熊老板(南昌人)到寻乌来开办同善社,他就是所谓天恩先生。郭友梅是光绪二十七八年进的同善社,那时候有社员百把八九十个,.....进同善社要入社费一元,以后随时捐钱,也不勉强。南昌同善社、四川同善社都有公事来要捐钱,公事上说‘捐了钱,二天到那里去了,簿子上有名字,就可吃得饭哪。’郭友梅捐过南昌三元,四川五元。”同善社“每天早中晚三次静坐,叫作‘做工夫’,同善社有秘密,做到五层工夫,天恩先生才有秘密讲,郭友梅还只两层工夫,未曾听得什么秘密。” (以上记载录自《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12月版)
1930年6月初,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从寻乌出发,再次入闽作战。郭友梅望着远去的毛泽东,心里充满不舍和惆怅。
好在共产党还在,寻乌县苏维埃政府还在,而且经毛泽东主持下,苏区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制定了保护中小工商业者的政策,鼓励发展苏区商贸经济,怡和号杂货店经营又有了起色。寻乌原属中央苏区江西省苏维埃政府辖内,1933 年 8月,中央苏区新设立粤赣省,辖寻乌等七县,郭友梅的怡和号照常做生意。1934 年秋,工农红军长征,苏区共产党组织转入地下。国民党反动派来了,郭友梅因与共产党有过来往,吃了一些苦头。但当时偌大的一个寻乌县城,共产党占领几年,工农商学各行各业,谁没有跟共产党有过交往?何况是生意人,所以郭友梅出了一些钱,当局也就算了。怡和杂货店照常开门营业,但白色恐怖下的生意更难做了,郭友梅一家只能惨淡经营。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扩大侵略中国的战事,中国的沿海各地也时遭日机轰炸,1938年4月11日,日本海军侵占福建厦门,同年 10月 21日,国民党放弃了广州,寻乌周边的福建广东形势越来越吃紧,日本鬼子若打了过来不说做生意了,就连性命也保不住。郭友梅家乡毕竟还是后方,相对比较安定一些。于是他决定歇了怡和号的生意,率全家老少返回家乡万安,回家后不久就离开了人世,终年 68岁。
寻乌调查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毛泽东非常珍惜,一直带在身边,经过长征带到延安。1937年筹备出版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时才送交出版社,后因在出版过程中《寻乌调查》不慎丢失。全国解放后,为指导土地改革运动,毛泽东于1950年又将找到的《寻乌调查》作了精心修改,这篇调查报告收入《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和《毛泽东文集》第一卷,郭友梅的故事也随这篇调查报告载入青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