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生于公元前371年-289年,是邹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政治家,人称“亚圣”。他继承了孔子的儒家学说,是儒家的理想主义学派代表人物,而稍晚的荀子则是儒家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其著作《孟子》是我国古代经典的《四书》之一,《四书》是中国古代的儒家教育思想的灵魂和基础。
人性本善
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人性的本质是什么,这向来是哲学争论的话题。我们都应该听过“人之初,性本善”,它就出自《孟子》,孟子所说的人之初性本善并不是说人一生下来就是圣人,而是认为人性内有种善的成分,如不加以适当控制,就会因为环境变化通向恶。孟子将人的本性分为“四端”,或者说叫四种常德:仁、义、礼、智。这些“德”若不受外部环境的阻碍,就会从内部自然发展,像种子一样深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孟子认为,人之所以成为人,就是因为这四端。
儒墨的根本分歧
仁义的本质是利他,而杨朱所代表的第一阶段的道家思想正好相反,是利己,所以这是儒家和道家的区别,而墨子的“兼爱”,目的其实也是利他,而且这个利他的层次甚至比儒家更高,那么为什么孟子还要反对墨家呢?
墨家主张爱无差异,无等级,而儒家主张爱是有差异的,这就是儒家和墨家的根本分歧。孟子说:“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孟子同墨者夷之辩论时,问他:“信以为人之亲其兄之子,为若亲其邻之赤子乎?”(《孟子·滕文公上》)对于兄之子的爱,自然会厚于对邻人之子的爱。孟子认为人应当做的就是推广这种爱使人之及于更远的社会成员: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就是孟子所说的“善推其所为”,这种推广是爱有差等的原则基础上进行的。而墨家则不是,他坚持,爱别人和爱父母应当是同等的,孟子抨击“墨氏兼爱,是无父也”。
政治哲学
墨家的国家起源论,是一种功利性的理论,强调君主的绝对权威。而儒家的国家起源论,也就是治国论则不同。孟子说:“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在于有人伦以及建立在人伦之上的道德原则。国家和社会起源于人伦。照墨家说,国家的存在是因为它有用;照儒家说,国家的存在是因为它应当存在。人只有在人伦即人与人的关系中,才得到充分的实现和发展。国家是一个道德组织,国家元首必须是道德的领袖。
孟子还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孟子的这个思想,在中国的历史中,以至在晚近的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创建中,曾经发生巨大的影响。西方民主思想在辛亥革命中也发挥了作用,这是事实,但是对于人民群众来说,本国的古老的有权革命的思想,它的影响毕竟大得多。如果圣人为王,他的治国之道就是王道。按照孟子和后来的儒家说,有两种治国之道。王道和霸道。它们是完全不同的。圣王的治道是通过道德指示和教育,霸主的治道是通过暴力的强迫;王道的作用在于德,霸道的作用在于力。在这一点上,孟子说:“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后来的中国政治哲学家一贯坚持王霸的区别。用现代的政治术语来说:民主政治就是王道,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自由结合;而法西斯政治就是霸道,因为它的统治是靠恐怖和暴力。
关于宇宙说,在儒家思想中,宇宙的实际上是道德的宇宙,人的道德原则也就是宇宙的形上学原则,人性就是这些原则的例证。孟子讲的天,就是道德的宇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