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与实

作者: 绿豆糕 | 来源:发表于2023-07-01 22:27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的职责是文参与书香澜梦第41期“名”专题活动。

    网上时不时地就会弹出教授出轨或者性骚扰女学生,不禁感慨,是网络太发达,让很多污秽无所遁形?还是教师队伍中一些人的价值观令人堪忧?

    其实,无论是哪种原因,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名与实的分离。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作为培育下一代的工作者,不只是学识上能力上高于学生,在价值观上也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作为教授,顶着这个“教授”的名,就要符合教授的“实。”传授授业解惑,以身作则,尽责于事业,忠心于家庭,在自我实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一旦有教授之“名”,而无教授之“实”,终不能长久,毕竟名正言顺则事行。

    凡事都要名实相符,方可顺遂,走得长远邪乎

    宋朝王安石曾经给司马光回过一封信——《答司马谏议书》,他提到: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意思是说,本来知书识礼的读书人所争辩的,尤其注重于名实是否相符。如果名和实—经辨明,天下的是非之理也就清楚了。

    王安石针对司马光之前几封信中提到的他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进行辩驳。

    他高屋建瓴,直接跳出二人的争执点,从名实的角度切入,指出自己的所行是名实相符。

    王安石说: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意思是说,我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在朝堂上公开议订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修改,把它交给有关部门官吏去执行,这不属侵犯官权;效法先皇的贤明政治,用来兴办好事,革除弊端,这不是惹是生非;替国家理财政,这不是搜刮钱财;驳斥错误言论,责难奸佞小人,这不是拒听意见。至于那么多的怨恨和诽谤,那本来预料到它会这样的。

    王安石行得正,做得端,名实相副,才能面对司马光的指责一一反驳,而且驳的声势浩大,气势汹汹展。展现了改革的力度与决心。

    虽然王安石变法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并不说明他的名实之论错,错就错在他的变革与时代潮流不符,朝前太多势必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

    这也就是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提到的《名实的分离》

    文章指出,社会变迁常是发生在旧有社会结构不能应付新环境的时候。新的环境发生了,人们最初遭遇到的是旧方法不能获得有效的结果,生活上发生了困难。人们不会在没有发觉旧方法不适用之前就把它放弃的。旧的生活方法有习惯的惰性。但是如果它已不能答复人们的需要,它终必会失去人们对它的信仰,守住一个没有效力的工具是没有意义的,会引起生活上的不便,甚至蒙受损失。另一方面,新的方法却又不是现存的,必须有人发明,或是有人向别种文化去学习,输入,此外,还得经过试验,才能被人接受,完成社会变迁的过程。

    王安石变法,其出发点是为国家,为百姓,但是由于其性格与社会环境的原因,最终失败。变法虽失败,但是不妨碍他成为一代改革家。

    可见,名实相符不仅在人,在社会也是一样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名与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ohx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