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东方文库酱香通鉴国学与传统文化
【酱香通鉴】在国君们的汪洋大海中畅游——横纵苏秦

【酱香通鉴】在国君们的汪洋大海中畅游——横纵苏秦

作者: 衣赐履 | 来源:发表于2018-01-23 09:40 被阅读36次

衣赐履按:对纵横家,儒家非常反感,觉得他们是反复无常的小人,无原则无气节,就凭一张嘴四处招摇、骗吃骗喝。苏秦、张仪是纵横家的杰出代表,苏秦终其一生都在忙活合纵,张仪直到死都对得起秦国,还真没觉得他们朝三暮四、反复无常。苏秦本来是想事秦的,你看,连名字都是秦。但是秦惠公嬴驷没用他,只好投奔别的国家。但牛人就是不一样,苏秦如果在秦国干,有在秦国的干法,去别的国家,居然又能弄出一套完全相反的干法,让人不得不服气。

【苏秦下山】

苏秦是洛阳人(周王国人),据说也是鬼谷子的学生,算起来应该是孙膑和庞涓的师弟(孙膑、庞涓学兵法,苏秦、张仪学纵横之术)。艺成下山,胸怀天下,放眼望去,只有秦国配得上自己这一身屠龙之术,况且,商鞅刚刚被秦惠王嬴驷车裂,秦国正需要他这样的栋梁之才。于是,苏秦兴冲冲奔往秦国(具体时间不详,前338年,商鞅死,苏秦赴秦当在此年之后),见到秦惠王后连水都没顾上喝一口,立即滔滔不绝说,秦国四面山关险固,东有关河,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马,渭水横穿国境,不愧是险要、肥沃、丰饶的天然府库。凭着秦国众多的百姓,训练有素的士兵,足以用来吞并天下,建立帝业而统治四方。苏秦刚刚开了个场,不料秦惠王说,鸟儿的羽毛还没长丰满,不可能凌空飞翔;国家的政教还没入正轨,谈什么兼并天下?送客!

衣赐履说:据说秦惠王不用苏秦,并不是觉得苏秦的见解不好,而是因为刚刚干掉商鞅,正对喜欢游说的外国政客非常反感。不过,让我不解的是,既然不喜欢外国政客,还见苏秦干什么?可能还有不为我们所知的故事吧。

苏秦碰了一鼻子灰,并不泄气,口中念念有词: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学得屠龙术,还怕没有龙?苏秦一转身奔向赵国。赵国国君肃侯让宰相奉阳君赵成接见苏秦,岂料赵成也跟苏秦不对眼,没聊两句,赵成说,送客!苏秦碰了第二鼻子灰,依然不泄气,口中念念有词:此地不留爷……拔脚北上,直奔燕国。

衣赐履说:苏秦、张仪学的都是纵横之术。此时,秦国经商鞅变法后空前强大,大有吞并天下之势。山东六国(崤山以东,尚有其他小国若干,不必考虑)都在秦国虎狼之师的虎视眈眈之下。因此,事秦,则实行连横战略,对六国进行打压蚕食;不事秦,则实行合纵战略,联合各国共同抗秦。苏秦见秦惠王时,显然是以连横战略游说的,惠王不用,苏秦再见其他国君,则改为合纵战略。两种完全不同的驾驭天下之策,纵横家们谈笑间运用自如,让后人不得不击掌佩服。

苏秦在燕国混了一年多才见到国君燕文公,他说,燕国之所以没有受到秦国的侵犯和掠夺,是因为南面有赵国做挡箭牌。秦国和赵国发动五次战争,秦国胜了两次而赵国胜了三次。两国相互杀伤,彼此削弱,而大王可以凭借整个燕国的势力,在后边牵制着他们,这就是燕国不受敌人侵犯的原因。秦国要想攻打燕国,不但需要远涉千里,而且要路经其他国家,而赵国要攻打燕国,抬脚就能抵达燕国都城。现在您不担忧眼前的灾患,反倒顾虑千里之外,实在让人费解。我希望君上能与赵国结为亲密友邦,两国一体,则燕国可以无忧了。燕文公说,燕国弱小,如果能够通过合纵战略确保国家安全,我愿倾国相从。

于是,燕文公资助苏秦车马,让他去游说赵国。此时,奉阳君赵成已死,苏秦进见国君赵肃侯说,当今之时,崤山以东的国家以赵国最强,秦国的心腹之患也是赵国(此为实话,后面我们会看到,赵国军队之强,不在秦军之下;赵国大将之强,甚至还在秦之上;只不过赵国国君之猪,更在秦国之上),然而秦国始终不敢起兵攻赵,就是怕韩国、魏国在背后算计。秦国要是攻打韩、魏两国,没有高山大川阻挡,一出函谷关便是一马平川,兵临两国国都就是分分钟的事儿。韩国、魏国不能抵挡,必定会向秦国俯首称臣;秦国一旦不用顾忌韩国、魏国的牵制,就会立即把战火烧到赵国头上。来,咱们看看地图哈,各国的土地面积是秦国的五倍,而各国的兵力则为秦国的十倍,如果六国同心,实施合纵战略,组成联军进攻秦国,一定可以攻破。现在主张结好秦国的人为了向秦国献媚,总是用秦国的威势来恐吓国君,劝说国君以地赂秦,求得一时平安。秦国成就霸业他们可以获得个人荣华富贵,而各国遭受秦国的践踏和羞辱,他们却毫无分忧之心。因此,我为君上着想,不如联合韩、魏、齐、楚、燕各国为友邦,共同抵抗秦国,让各国派出大将、宰相在洹水(洹读如环,河南省安阳市北安阳河)举行会议,互换人质,结成同盟。盟约规定:如果秦国攻打某一国,其他五国都要派出精兵,或者进行牵制,或者进行救援。哪一国不遵守盟约,其他五国就一起讨伐它!各国结盟对抗秦国,秦国势必不敢兵出函谷关。赵肃侯听罢大喜,拨给他安车(可以在车上睡觉)一百辆、黄金二万四千两、白玉一百双、绸缎三千六百米,去说服其他各国。后来又封苏秦当武安君(与秦国战神白起封号相同)。

苏秦合纵战略实施相当顺利,然而就在此时,秦国突然派公孙衍(又称犀首,也是纵横家的重要代表之一)为大将攻打魏国,大败四万多魏军,活捉魏将龙贾,攻陷雕阴(陕西省富县),之后扬言引兵东进。苏秦担心秦军攻打赵国会挫败合纵同盟计划,为了阻止秦国进攻赵国,苏秦用激将法挑动师弟张仪(不知他俩谁大,张仪后死,我们姑且认为他是师弟吧),前往秦国。

张仪是魏国人,当年与苏秦一起在鬼谷先生门下,学习纵横之术,苏秦自认为才能不及张仪。起先,张仪也到各国溜达了一大圈,但并未跟哪个国君对上眼,目前流落楚国(挺邪乎,此时张仪尚未成名,谁知其是阿猫阿狗,然而,身在赵国的苏秦却知道张仪在千里之外的楚国),这时苏秦便召他前来,又加以羞辱。张仪被激怒,心想各国中只有秦国能让赵国吃苦头,便前往秦国。苏秦又暗中派手下送钱去资助张仪,使张仪见到了秦惠王。秦惠王听了张仪的见解甚为高兴,任他为客卿。苏秦手下向张仪告辞时说,苏秦先生担心秦国攻打赵国会挫败合纵战略,认为除了您没有人能操纵秦国,所以故意激怒您,又暗中派我来供给您费用,这些都是苏秦先生的计谋啊!张仪感慨地说,罢了!我在别人的计谋中还不自知,我不如苏秦先生是很明显的事了。请代我拜谢苏秦先生,只要他活着,我一定不让秦国攻击赵国。

衣赐履说:这个事情也是相当让人费解。苏秦何需“激”张仪去秦国?哥俩商量一下不就行了?张仪此时穷困潦倒,苏秦只需告诉他如此这般,张仪必定照办。张仪对秦惠王所说的,当然也就是苏秦当初对秦惠王说的,彼时秦惠王说“送客”,此时拜张仪为“客卿”,这个差别也是相当不小。

安排好了张仪的事情,苏秦离开赵国前往韩国,向国君韩威侯说,韩国方圆九百多里,有几十万甲士,拥有天下最强的弓弩兵器。韩国士兵双脚踏弩射箭,能连发百箭以上。用这样勇猛的士兵,披坚甲、踩劲弩(原文:跖劲弩),持利剑,可以说以一顶百。君上如果屈服秦国,秦国必定索要宜阳(河南省宜阳县)、成皋(河南省荥阳市西北)两城,现在满足了它,明年还会要割别的地。再给它已无地可给,不给以前的讨好就打了水漂。况且君上的地有限而秦国的贪欲无止,以有限的地来迎合无穷的贪求,这正是自找苦吃。俗话说“宁为鸡口,无为牛后”,君上这样贤明,拥有韩国的强兵,竟然要当牛的屁股,我私下里可要为您害臊呢!韩威侯脸色大变,手按剑柄,仰天叹息说,我宁可死,也不向秦国屈膝,我愿率领全国,参加盟约。

衣赐履说:关于韩国的弩,我感觉有必要拿出来说一下,挺有意思的。我理解,弓和弩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弓由人拉弓弦把箭射出去,而弩则是由机械把箭射出去。文中说,韩国的弩是用脚踩来发射的(原文“跖劲弩”).我们可以合理想像,韩国弩应该是放置在地上使用的,上好机关,一次能安放好多支箭,然后用脚猛踩发射。这样的弩,其精确性一定不如弓,但是如果对面是海洋一般的敌军,往哪里射都能射死人,则不需精准,只需对着人群发射即可,一张弩能够连续百发以上,这在当时应该是了不起的超级武器,韩国兵器之厉害,也可见一斑(原文:韩卒超足而射,百发不暇止)。

【 手持的弩,可以瞄准,使用时用手扣动机括进行发射】 【韩国的弩装置比较复杂,估计根此图类似,可同时多发,用脚踩。找不到合适的图,用此图意思一下】

苏秦又到魏国,对魏惠王说,大王的领地方圆千里,表面上虽不算大,然而村镇房屋的稠密,连放牧的地方都没有了。百姓、车马之多,日夜络绎不绝于道路,熙熙攘攘,好似千军万马。我私下估计,大王的国家不亚于楚国。现在听说大王有野战军二十万、奴隶军二十万、突击队二十万、后勤部队十万、六百辆战车、五千匹战马,却打算听从群臣的浅见,向秦国屈服。所以赵国国君派我向您建议,订立盟约,望大王明察决断。魏王也同意了苏秦的建议。

苏秦再去齐国,对齐威王说,齐国四面要塞,广袤二千余里,披甲士兵几十万,谷积如山。精良的三军(上军、中军、下军),以“五家”为基础的兵力,进攻像离弦利箭,作战如雷霆万钧,撤退时有如风雨消失立即无影无踪。对外作战,敌人从来没有越过泰山、渡过清河、跨过渤海的。临淄城里有七万户,以我的猜度,每户男子不下三人,不用到边远县乡去征发,仅临淄城就可征兵二十一万。临淄城富庶殷实,居民都斗鸡、赛狗、下棋、踢球。临淄的道路上,车多得互相碰撞,人多得摩肩接踵,衣服连起来成了帷帐,众人挥汗如同下雨。韩国、魏国之所以十分害怕秦国,是因为与秦国接壤,出兵对阵,作战用不了十天,就到了存亡的生死关头。韩国、魏国如果打败了秦国,自身也损伤过半,边境难守;如果败给秦国,那么紧接着国家就濒临危亡。所以韩国、魏国对与秦国作战十分慎重,常常表示屈服忍让。而秦国来攻齐国就不一样了,要背靠韩国、魏国的国土,经过卫国阳晋隘道(山东省郓城县东),再经过亢父(山东省济宁市南)的险隘,车辆、骑兵都难以并行。只要有一百人守住险要,一千人也不敢通过。秦国即使想驱兵深入,也要顾忌韩、魏两国在它背后的活动,所以它虽骄横,却又疑心重重,虚张声势而不敢冒进攻齐,以此而见,秦国难以危害齐国是明显的。秦国对齐国根本就是无可奈何,但我听说贵国却要向秦国俯首称臣,这是大王的臣下们的失策。现在听我的建议,齐国可以免去屈服于秦国的卑名,而获得强国的实际利益,因此我希望大王您能留意划算一下!齐王表示,我愿率全国人民,追随赵国之后。

注:五家制为管仲创立的军制:五家(五人)为一轨(一班),十轨(五十人)为一里(一排),十里(五百人)为一连,十连(五千人)为一乡(一团),三乡(一万五千人)为一师。

衣赐履说:苏秦劝齐威王接受合纵战略的理由,恰恰又是齐国破坏合纵盟约的理由。六国之中,齐与秦距离远,中间隔着韩、赵、魏,总觉得秦国打不着它。正是这种心态,导致每次行动齐国都不很上心,总觉得事不关己,然而,当别人遭屠戮时,我不帮助抵挡,等轮到我被屠戮时,四下一望,就剩下刽子手和我自己了。齐国亡国,正亡于此。

最后,苏秦又到楚国进见楚威王,说,楚国,是天下的强国,有方圆六千余里,百万甲士,千辆战车,万匹战马,存粮可支持十年,这是称霸天下的资本。秦国的心腹之患莫过于楚国,楚国强则秦国弱,秦国强则楚国弱,两国势不两立。所以我为大王着想,不如联合各国孤立秦国。我可以让崤山以东各国四季向您进贡,以求得大王的抗秦明令;再把江山社稷、祖先宗庙都托付给您,练兵整军,听从您的指挥。大王果真能采纳我这不成熟的计策,那么,韩、魏、齐、燕、赵、卫等国动听的音乐和美丽的女子,一定会充满您的后宫。燕国、代地所产的骆驼、良马一定会充满您的畜圈。所以,合纵成功了,楚国就能称王。连横成功了,秦国就能称帝。如今您要放弃称王称霸的功业,蒙受侍奉别人的丑名,我私下认为大王这种做法不可取。楚威王说,我自己思量,以楚国一国跟秦国打仗,不见得获胜。跟政府高级官员策划,他们争争吵吵拿不出个方案,使我夜不能安枕,食不能知味,心乱如麻,好像大风中飘摇的旗帜。而今先生想团结天下,拯救危难,我楚国愿参加行列。

【挂六国相印】

于是苏秦成为主持六国合纵联盟的纵约长,兼任六国的宰相。他北归赵国复命时,车马随从之多,可与君王相比。

衣赐履说:《史记·苏秦列传》记载,苏秦约定六国联盟之后,回到赵国,赵肃侯封他为武安君,并向秦国送交了六国合纵盟约。秦国惊恐,此后十五年间不敢窥伺函谷关之外。

奇妙的是,燕、赵同意合纵不会在前336年之前(前338年商鞅死,苏秦到秦国递简历被拒,然后又到赵国被拒,然后又到燕国等了一年多才见到燕王,之后开始进行合纵,说服赵王后,担心秦国攻打赵国,又安排张仪去秦国任职,再加上那时的旅行速度,所以即使紧锣密鼓推进合纵大业,苏秦游说韩、魏、齐、楚也只能在前336年或之后)。苏秦游说韩国时曾说,秦国必定索要宜阳,可以判断当时宜阳还属于韩国,然而前335年,秦国占领宜阳,其他国家并未救援,说明合纵还没完全谈好。通鉴记载合纵事是在前333年,司马光显然认为合纵最终签约是在本年。于是,我们往下看,前332年,秦惠王派犀首(公孙衍)逼迫齐国、魏国,共同出兵攻伐赵国,借此破坏各国盟约。赵肃侯斥责苏秦,苏秦十分恐惧,请求让他出使燕国,一定报复齐国。而苏秦一离开赵国,联合盟约便土崩瓦解。赵国引决黄河水淹灌齐国、魏国军队,齐国、魏国军队于是撤走。

这说明什么?说明六国合纵,维持了不到一年,山呼万岁了一阵子,又落得和以前的一样下场。太史公说,秦不敢窥伺山东十五年,姑且当成是一种美好愿望或文学修饰吧。

六国都认为合纵是一个最优战略决策,那为什么这个战略甫一出台就破产了呢?这就涉及了博弈论的内容。人是自利的,国家也是。我们说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没说过全世界的利益高于一切。有远见卓识的国君不多,更何况,合作伙伴太多,你远视,还得担心别人近视,有了这个担心,基本上联盟形同虚设。根本不用张仪出马,一个公孙衍就够六国喝一壶的了。贾谊说,亡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我们可以断言,合纵一定是个短命的行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酱香通鉴】在国君们的汪洋大海中畅游——横纵苏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owj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