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两篇的书评链接:宗教与种族歧视的双重牺牲品——《八月之光》书评(上)
与乔相关联的,除了乔安娜这样一个牺牲品以外,还有就是乔的外祖母和他的养母。后面这两人在性格上十分相像,都是逆来顺受的女性典范。面对强势的宗教狂丈夫,她们虽然都不赞同,但也都不敢反抗,而是默默忍受。她们都非常疼爱乔,而乔对养母冷漠,甚至不认识他的外祖母。因为外祖父在他刚生下不就就趁着外祖母外出购物偷偷把他送到了孤儿院,而且一直不告诉外祖母乔的下落。
乔的外祖母是在乔被抓之后,才领悟到乔就是她朝思暮想的外孙。她带着已经失去理智的外祖父一起来到杰弗生镇。此时,她已经不祈求能救乔的命,只求人们能够通过正当的审判程序对乔进行审判,不要对他私刑处死。
不过,就连她的这个极其朴素的愿望,她都看不到实现的希望。她早就失去了自己的女儿,后来也失去了外孙。这个一无所有的女人到最后已经变得麻木。拜伦将他们两人安顿在莉娜所住的小屋里。当莉娜生下儿子的时候,给海托华当帮手的外祖母将这个新生儿当做了乔。
莉娜是《八月之光》中唯一的希望。如果没有莉娜,整篇小说就是一部令人绝望地、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悲剧。除了乔的外祖父、和养父、以及将他私刑处死的帕西以外,所有的那些压迫者都是不需要姓名和脸孔的。他们是一个保守的、封闭的、固执的整体,你可以感觉到他们无声的压迫,却无法对他们进行反抗。他们是公众,积极参与镇上的所有事务、散布强大的舆论。他们是福克纳虚构的杰弗生镇上的那些人,更是美国南方的白人社会。
当一开始莉娜出现的时候,小说读起来还是很温馨的。莉娜天真到简直令人目瞪口呆的程度。不过,她是一个天生的幸运儿。当她大腹便便地从阿拉巴马一路走到杰弗生镇,打听卢卡斯的下落时,路上遇到的每个人都给了她无私的帮助。有一个农村妇女甚至把自己的私房钱都给了她。在教规如此严厉的南方,一个未婚先孕的女子不是被众人鄙弃,而是受到每个人温柔的照顾,可能就是由于莉娜的天真、善良、镇定和对所有人的信任吧。
正是由于这种温暖,使得福克纳描绘的南方世界,不至于坏到不可救药的程度,还存在着希望。福克纳本人于1957年在弗吉尼亚大学演讲时,有人问他“八月之光”的含义。福克纳回答:
“在密西西比州,八月中旬会有几天突然出现秋天即至的迹象:天气凉爽,天空里弥漫着柔和透明的光线,仿佛它不是来自当天而是从古老的往昔将临,甚至可能有从希腊、从奥林匹克山某处来的农牧神、森林神和其他神祗。这种天气只持续一两天便消失了。但在我生长的县每年八月都会出现。这就是那标题的涵义。对我来说,它是一个令人愉悦和唤起遐想的标题,因为它使我回忆起那段时间,领略到那比我们的基督教文明更古老的透明光泽。”
作者说得非常清楚,他的这部作品题目的涵义就是西方在基督教文明之前的希腊文明。那时候的宗教十分宽容,不像基督教给西方社会带来的是倒退、禁锢和黑暗。那时也有奴隶制,不过不像美国南方的奴隶制在解放奴隶之后,种族歧视和迫害反而变得更加根深蒂固。如果没有宗教和种族歧视,也就不会有乔·克里斯默斯的悲剧,他完全是这两个因素的牺牲品。
无论是乔、乔安娜,还是海托华,他们都选择留在南方的杰弗生镇,而不愿去北方或者国外寻求逃避或者另一条发展之路。从乔·克里斯默斯的名字来看,“乔”是基督的养父约瑟夫名字的爱称,而“克里斯默斯”则是指圣诞节,他的名字似乎在暗示着基督,也就注定了要承受苦难。海托华(Hightower)则是高塔的意思。他在祖父过去的荣光中逃避以及他与世隔绝的生活,无一不是他名字的绝好写照。作品就是为了反映他们的痛苦和殉难,他们都是整个南方社会残酷的祭品。不过,作品同时又描写了莉娜的故事,并以“八月之光”作为这部小说的题目,是为了说明,这个世界还是存在着纯洁、美和拯救,以及最美好的东西——希望。
作品的这两条主线、以及三个故事,是被打乱了时间和空间、并通过不同的叙述角度来展现的。当读者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着莉娜的故事时,作者突然转换视线,让拜伦来接着叙述。这样的转变是频繁而突然的。它们增加了阅读的乐趣,为理解作品提出了挑战,并显示出作者独特的文学风格。
当我还在读大四时,我不知天高地厚地去阅读这部伟大的作品。当时看了以后,完全不知所云。等自己的英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后再回头看这部作品,看懂了情节,但是对于作品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思想还是没有什么深刻的认识。那是要等自己比较系统地去自学世界的主要宗教以及历史之后,再回过来看这部小说,才清晰地理解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与海明威无法被打败的英雄主义和陀思妥耶夫斯基认为宗教是人类的救赎的观点相比,福克纳在他虚构的世界中冷静地将人们的苦难展现在读者面前。他没有说教,没有抗争。他笔下的人物是默默地接受强加于他们头上的命运,走完自己悲惨苦难的一生。不过在这样浓重的黑暗之中,依然会有像莉娜这样的“八月之光”,照亮前进的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