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学之光哲思想法
幸福之源——对叔本华幸福观的解读与批判

幸福之源——对叔本华幸福观的解读与批判

作者: 予雉行 | 来源:发表于2019-04-29 14:13 被阅读3次

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社会道德之上,这是伟大的。我想他也是幸福的,因为他生活在理想信念之中,靠内心真正的强大追寻永恒的幸福,这是其他任何欢愉都不可比拟的。

读了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这本广受好评的读物——我想我对叔本华的幸福观有了一定的了解。他将人生划分为两类:内在与外在,他认为内在的品性是唯一真实永恒的存在,而外在的如财产、名誉等都是暂时的,因此个人的幸福应当基于内在而不是外在。

由此看来,范仲淹的行为和建立在荣誉感或是虚荣心之上的“道德行为”是有区别的。也许两种人都可以成为道德模范,但前者是以道德作为自己的理想信念,是内在动力和外在结果的统一,而后者只是满足感官需求,是单纯地基于外在的。于是,内心强大的范仲淹被贬依然不气垒,坚持信念,追寻幸福,他的幸福是永恒的。

叔本华表明:人唯一真实的财产只有自身的个性、思想,也就是说,唯有基于自身理想的生活才是唯一长久幸福的生活。对于这一点,我很赞同。但是接下来,叔本华又开始讨论下一个话题(因为这是上一个结论不可避免的漏洞):人依然存在人性的弱点,我们不得不需求外在的感受,我们会在乎财富、地位、名誉等等,或者简单来说,我们至少得吃饱才能生活。此时我的观点便出现了分歧。

叔本华将人分为庸人和天才,庸人只有麻木的意识,生活不是陷入无聊就是简单的寻求感官刺激(叔本华举的例子是打牌和社交),而天才则相反,他们具有发达的头脑,天才的感知,他们拥有寻求和创造价值(也就是拥有理想)的能力,他们可以避免无聊的侵袭,但叔本华又说,天才对痛苦的感知又是超乎常人的敏感的,想想范仲淹被贬后的郁闷心情便可以理解。

暂且不讨论这种划分是否合理(我更愿意相信每个人都是天才),单说叔本华这种思路导致的结果:个人与社会对立,幸福与现实对立,因此叔本华说:“闲暇是上天最大的恩赐”便也不奇怪了。但事实上,实现幸福真的这么困难吗?

内在的理想追求与外在的感官刺激可以一致,那便是最幸福的状态,我想,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许有人会有疑问,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如食物、住所,必须靠我们苦力的劳作才能获得,这显然是与理想生活所违背的。我想,这是和叔本华甚至从古到今一代代的哲学家共同的思维错误,那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对立,或是说人的内在喜好与现实环境的对立,或者还可以说是个人与社会的对立。我认为,对立是不存在的,但为什么还会有很多人犯这样的错误,我认为这是对社会和人的理解还不够。社会由人组成同时制约着人的发展,可以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一杯水滴入各种颜色的墨水,开始时显得十分混乱,每种颜色都不协调(当然我说的是通常情况并且排除了一些特别的审美),但当最终稳定时,所有颜色汇聚成一种,达到了一种平衡。我认为,在社会高度发展时,每个人比如各得其所。于是,不存在人与社会的对立,只是社会的发展程度还不够。一个读书的隐士,不得不为吃饭劳作,但在社会中,他却可以成为哲学家。

因此我承认,在以前甚至如今的社会条件下,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得到幸福,那些出生便拥有自由的时间、有价值的理想信念和实现理想的能力的人,是上天的恩赐。除去此类人不谈,我们来讨论大众的情况。我认为,物质必需可以成为社会属性,也就是只有对于社会这个整体,我们才会有纠结物质生活的问题。

考虑到社会中所有物质甚至名誉地位等,都有着一种“商品属性”。只有对于一个隐士,耕作才是问题,当然前提是他不喜欢耕作。像和尚一样“吃饭、睡觉”,耕作并不是劳力。在一个理想的社会中,人尽其所能,用其所用,各得其所。也就是说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了人内在个性与社会的统一,同时这也意味着人完全脱离了自然的掌控,成为一个独特的现象,人和自然将只是存在关系(一种和谐、平等地位的关系),而不是依赖关系(当然,这句话的前提是自然与人都是永恒存在的,也就是说人依然要从自然获取资源,但考虑到自然又不会消失,所以这不是问题)。

到此,我基本阐明了我的想法,最开始,我依照叔本华的观点,将幸福定义为基于自身理想信念的实现的内在感受,否定了外在感官刺激,因为那将不得永恒,但不可避免地引出了幸福与社会的对立。之后我阐明了,人的幸福是依赖于社会的发展,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是必须统一的,不然也不会得到持久的幸福。总的来说,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理想的释放与满足,也必须依赖人们对道德理解的进一步加深,而个人的幸福也离不开社会的发展,两者是统一的整体,相互促进和发展。

这种统一更深一层的存在依据是:意识的无限性与选择的有限性。社会行为的选择是有限的,但任何事情内在的意义由于意识的无限性故而在我们看来是无限的,通俗的讲就是,吃饭睡觉皆为道。一方面,我们可以有多种选择作为自己的理想追求,另一方面,对于同一追求,我们又可以有多种解释。当社会高度发展,物质财富充裕之时,社会本身必然可以调节不同人的幸福选择,同时保证社会资源的供给和分配。

至于人会如何选择,为什么选择,或是说,人为什么有理想。我想这是难以解释的,我认为(其实很多人都这么认为),这是扎根于本性,是与生俱来的,这就是人与人,人与“物”的区别。

相关文章

  • 幸福之源——对叔本华幸福观的解读与批判

    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社会道德之上,这是伟大的。我想他也是幸福的,因为...

  • 叔本华的幸福观

    非凡精读馆中,我听的比较多的是徐英瑾教授的书,他是一位资深的哲学家:复旦大学哲学教授,长江青年学者,其博士论文为上...

  • 《人间失格》摘录

    总之,我对人类的行为仍迷惑不解。自己的幸福观与世上所有人的幸福观迥然不同,这种不安让我夜夜辗转难眠,低声呻吟,几近...

  • 何为幸福?(2)

    何为幸福?(2) 阿尔图·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佛陀与叔本华对幸福的另类诠释,老何2020年的最大收获之五。 ...

  • 《西部世界》威廉的“黑化”与“循环”:对意欲自由的否定

    威廉的“黑化”与“循环”:对意欲自由的否定——以叔本华的意欲观解读《西部世界》中威廉的人设 叔本华在《论意欲的自由...

  • 西方哲学家谈幸福观

    幸福观是指人们对幸福问题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基于对幸福的不同理解,西方哲学史上有两种有代表性的幸福观,即理性主义...

  • 幸福观

    每个人的幸福观是不一样的,大人物有大人物的幸福观,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幸福观,当年,一代伟人毛泽东,他的幸福观是什么?...

  • 《人间失格》

    究竟应该拥有怎样的人生,我完全参悟不透。 对于人类的营生,我可以算是完全懵懂不解。我的幸福观与世人的幸福观存在着天...

  • [Day3-唐清]阅读笔记二——幸福观的理解

    今日阅读《女人幸福课》重点是对幸福观的理解。根据山长的思维模式,把幸福观分为了三个层次,分别为动物级、人级、神级(...

  • 我们的幸福观

    Hi,大家好,我是楷哥,今天给大家分享叔本华的著作《人生智慧》中所谈论到的幸福观。 书中把决定凡人命运的根本差别归...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幸福之源——对叔本华幸福观的解读与批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pwo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