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智慧呢?
狭义的智慧是高等生物所具有的基于神经器官(物质基础)一种高级的综合能力,包含有:感知、知识、记忆、理解、联想、情感、逻辑、辨别、计算、分析、判断、文化、中庸、包容、决定等多种能力。
老子《道德经》关于智慧的理解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智,是自我之智。明,是心灵之明。“知人者”,知于外;“自知者”,明于道。智者,知人不知己,知外不知内;明者,知己知人,内外皆明。智是显意识,形成于后天,来源于外部世界,是对表面现象的理解和认识,具有局限性和主观片面性;明,是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和客观全面性。欲求真知灼见,必返求于道。只有自知之人,才是真正的觉悟者。
也就是说知道别人,你是智慧。你了解别人,你是智慧;你知道自己,了解自己,这是高明。
也许是性格的原因,我并不擅长与成人交往,但我喜欢与孩子们呆在一起,简单,不需要有太多的顾忌,这也是我选择当老师的原因之一吧!
一直认为做好自己的本份,用心对待学生,努力让他们获得点滴进步就可以了。
今天当我听到校长引用道德经中的那番话时,突然间我才意识到原来自己一直以来的观点竟是错的。
智慧教师要了解他人,这其中当然包括了解孩子、家长、同事等人。这不正是自己的薄弱之处吗?
了解他人不容易,了解自己更是难上加难。我是谁?为什么我刚刚会为学生的行为而大发雷霆?为什么要去批评学生⋯⋯诸如此类的问题常常会引起我的思考。
作为一名教学语文教师,我既不了解家长、学生,也不了解自己,何谈智慧呢?
反思每日的工作,只是在尽自己的力量去做,可是自己的做法不但没有获是家长的理解,家长没有配合,孩子也仍然我行我素,甚至还有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做法。
见到此种情形,我想许多老师肯定会想各种办法去管。但如何拿捏好尺寸,如何让家长心服口服,让孩子有所觉悟,有所改变,这才是关键。
回顾自己的执教生涯,自己离“智慧”二字,还离得太远,不会使用巧妙的办法,只有一双勤快的双手与双脚与一副不疲倦的皮囊,这是远远不够的。
孩子作业没有完成,我拿出业余时间陪他完成;孩子学习态度不认真,我找他谈话……但即使是这样,孩子的行为从根本上并没有因为自己的付出而变得自觉。他们就像提线木偶一般,我提一下,他们动一下,这样被动的学习,谈何进步呢?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反思自己近一段时间的教学行为,面对那几个上课不听讲,下课玩得欢,作业随意写的学生自己总是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与家长联系,家长就表示自己也没有办法,试问,作为家长都没有办法了,我们只有一个人面对这群不想学的孩子,自己真的有办法吗?
好几次自己产生既然他们不想学,干脆就像别人说的那样让他们快乐一点儿吧!这样他们也快乐,自己也不会那么烦恼。
之所以如此头痛,如此纠结,也正是由于自己的智慧不够,他们不喜欢学习,自己就不可以动不动脑筋,让他们慢慢喜欢上学习吗?有时候我会问自己,我真的有这样的本事吗?如果换一种方法对待他们,是否他们就会改天换地,呈现另一种面貌呢?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后,我发现他们还是那样,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于是,我告诉自己,自己应该多多学习,学习了解他们,了解家长,只有大家统一认识,大家一起努力,或许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发生改变吧!
我知道要做到智慧的教师绝非易事,就算是特级教师也不一定敢说他们的教育是智慧的,何况是作为一线再普通不过的民办教师呢?
民办意味着家长交的钱多,他们也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享受到的服务也应该与金钱相配,所以老师的付出也应该更多。
怎么做?我想只有不断调整自己,不断学习,不断改变自己的方法,努力做一个了解别人,认识自己的人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