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不是情人节

作者: 雨寒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8-08-17 07:09 被阅读281次

        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双七、香日、星期、兰夜、女儿节[1]或七姐诞等。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诗经》时代,人们就对牛郎织女的天象有所认识,在东汉时就出现了人格化的描写:“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有文字记述的七夕始于春秋中期(《书经》时代),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七夕节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礼拜七姐、陈列花果、女红(gōng)等诸多习俗影响至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国家。

七夕不是情人节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牛郎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今天,是我们熟知的传统佳节“七夕”,是传说中牛郎织女一年一度鹊桥相会的日子。然而,七夕并不是“中国情人节”!——而是名副其实的“女儿节”!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

        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

        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节最初是一个女子的节日,与爱情无关。

        首先,我们从时序上就不难判断,七夕节是在每年的农历七月份,所谓“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夏已末,秋将至,古代的女子们要开始摇动纺车,织布制衣了。

        而天上闪耀的织女星就被遥想成人间女子的保护神,被寄予了各种美好的心愿。

        大家对织女的崇拜最终落在了七月七,这个时间对于古时的女性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孔雀东南飞》中云:“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七月初七”作为节日源于古人对数字和时间的崇拜。古代民间把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这“七重”列为吉庆日。在这些“重日”中,不难看出古人对数字的崇拜,如九与五是重要的数字,九五至尊是地位的象征。而“一”是万物起始之意,是成就、地位和尊荣的象征。“七”是算盘每列的珠数,浪漫而又严谨,给人以神秘的美感。“七”与“妻”同音,于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与女人相关的节日。

        “七夕”月逢七、日逢七。在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在民间表现为时间的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结。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七夕不是情人节

        初七,是古代女子相聚嬉戏的日子。

        为什么?因为按照阴阳术数之说,单数属阳,七月初七是阳月阳日相重的日子,这被古人认为是阳气大盛的,需要有阴气来调和补充。于是,便给了女子们在七月七参与游乐、祭祀、社交等各种社会活动的契机。

        在七夕节的节俗活动中,织女是核心形象;而短暂脱离出日常生活、享受着同性小团体私密空间的女子们,自然就是节日里的绝对主角了。

        所以,我们把七夕称作为“女儿节”,是毫不过分的。

        而另一真相,七夕不仅是女儿节,在秦初时,更是个“婚嫁禁忌日”!

        因为在古人的观念中,七夕对于婚嫁,并非一个吉利的日子,牛郎织女的坎坷爱情,也并没有花好月圆的意味。

        秦代占卜简书《日书甲种》里就有关于“牛郎织女”为占的条目,“丁丑、己丑取妻,不吉。戊申、己酉,牵牛以取织女,不果,三弃。”

        ”七七"是生命周期。《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它说男子以8岁一个周期,女子以7岁一个周期。女子7岁肾气盛,换牙齿头发变长;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天癸是肾精,任督二脉,以中医说法,"为一身阴阳之海,五气贞元",也就是说,二七就来月经,可以生子。三七肾气平均,最后的牙齿长齐,发育完全成熟。四七筋骨坚,头发长极,身体盛壮,到了顶点。五七阳明脉衰,面容开始焦黄,头发开始掉。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是一个生命周期结束。

        "七"这个数字又指西方,所以七七相遇,应该是结束中的诞生。《周易·复卦》:"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孔颖达疏:"天之阳气绝灭之后,不过七日阳气复生,此乃天之自然之理,故曰天行。""来复"是去而复来,也就是重生,轮回循环,所以七七四十九天魂魄散尽,又七七四十九天魂魄丰满。

七夕不是情人节

        所以在古人心中,七夕这一天,对于爱情和婚嫁而言,是凶多吉少的“下下签”,是抽不得的。

        那来到我们现代,七夕怎么就成了“中国情人节”了呢?其实也不难理解,这是在外来文化冲击下催生出来的“西为中用”节日模仿、消费主张!

        那么问题来了,咱们中国有没有自己的“情人节”呢?

        当然有,而且不在秋天,在春天。

        在古代,包括春分、花朝、春社、清明、上巳等等在内的春天节日,除了其特有的与农事、祭祀有关的仪式内容之外,无一不是风情摇曳的爱情节日。

        且不说自古以来那些在春天节日上吟唱的诗篇中流露出来的无边风月,翻翻宋明话本、元人戏文,那些多情的才子佳人们几乎无一不是在清明上巳、踏青游春的游戏场上一见钟情、私定终身的。

        说到底,万物盛开、摇荡性灵的春天才是滋生爱情的季节。

        话说回来,正宗的七夕节是怎么过的呢?

        过去的女儿家们,都希望自己心灵手巧,日后能相夫教子、男耕女织。而织女是巧星,传统女性的偶像。

        所以每到七夕,姑娘们都要做各种奇巧小玩艺,向织女星乞求智巧。“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祈祷之后,姑娘们还会互相赠送小工艺品,送上美好祝福。

七夕不是情人节

        穿针乞巧: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七夕晚上对月穿针,针有双孔、五孔、七孔、九孔之分,最先穿过者“得巧”。

        目前能见最早记述此事的文字是东晋葛洪所著《西京杂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

        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

        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喜蛛应巧:大致起于南北朝,盛行于唐。七夕节前抓一只红色的小蜘蛛,七夕晚上把它放在首饰盒或其它器皿里,第二天早上观察蛛网形状,如果蛛网形状规整,疏密有致,就表示得巧多,反之则少。

        投针验巧:这是“穿针乞巧”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盛行的七夕节俗。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

        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

        宋周密《乾淳岁时记》说;“以小蜘蛛贮合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久”

        明田汝成《熙朝乐事》说,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

        明《帝京景物略》中载有“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的做法:七月七日正午,女孩将一碗水放在太阳下暴晒,过一会儿,水面生膜,将绣花针轻投水中,针会浮着,此时就看水底的针影像什么。如果针影像云朵、花卉、鸟兽,就说明女孩“得巧”;如果针影粗如棒槌或细得像丝,就说明女孩“得拙”了。

        兰夜斗巧:据说起源于汉朝宫廷的游戏,汉高祖爱妃戚夫人的宫女贾佩兰在离开宫中嫁给扶风人段儒为妻后,经常跟人们谈起在汉宫七夕的事。她说:“汉宫在每年的七月七日,首先在百子池畔,奏于阗乐之后,就用五色彩缕,互相绊结起来,叫做‘相怜爱’。随后,宫中的宫娥彩女们,一起到闭襟楼上,大家学习穿七巧针乞巧。而有个叫徐婕妤的宫女,可以把生的菱藕雕刻成各种奇花异鸟呈献给皇上,皇上把这些小玩意在晚上随手放置在宫中的桌角上让宫女们摸黑寻找,这种游戏就叫做‘斗巧’。”

        种生求子: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16]

        为牛庆生: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贺牛生日”。因为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晒书晒衣:据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有鉴于当时政治的黑暗,为求自保,他边装疯病躲在家里。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个亲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也在家中晒书。令史回去禀报魏武帝,魏武帝马上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可收押。司马懿只乖乖的遵命回朝。

        另有一种人,在乱世中,以放浪形骸来表达中的郁闷。他们藐视礼法,反对时俗。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卷二十五说,七月七日人人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晒书”。这一方面是蔑视晒书的习俗,另一方面也是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学。晒肚皮也就是晒书。

        汉代晒衣的风俗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室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名列“竹林七贤”的阮咸就瞧不起这种作风。七月七日,当他的邻居晒衣时,只见架上全是陵罗绸缎,光彩夺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旧的衣服,有人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由这几则小故事看来,就知道当时七夕晒书、晒衣的风俗有多盛了。

        染指甲:我国多地旧俗在七夕用凤仙花捣成汁染红指甲,说是可使手指灵活,纺织时手指不抽筋。染指甲这个习俗,除了“乞手巧”,还有“乞美”的含义。

        同样,七夕日用槿树液洗头发、以及用脸盆接七夕夜露水抹在眼上和手上的风俗,也寓意着“巧上加美”的祈愿。

        磨喝乐:民间七夕节的玩物,即小泥偶,多是嗔眉笑眼、手持莲叶莲花的男童形象,曾盛行于宋元时期。不言而喻,这是关于“乞子”的。

        磨喝乐被视为“巧儿”,供儿童把玩游戏;也可以在七夕时供奉起来,传达妇女们“宜男”的心愿。“捏塑彩画一团泥,妆点金珠配华衣;小儿把玩得笑乐,少妇供养盼良嗣”,正是关于七夕节物磨喝乐的写照。

        巧果:巧果是七夕的应节食品,形状弯扭,以“七曲八弯”来寓“巧”之意。那手巧的女子,自己制作巧果时,会捏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或寄托了自己美好心愿的花样。

        其实,不管是“乞巧”,还是“乞美”,抑或“乞子”,都是为了婚姻家庭生活的如意美满。正如《乞巧歌》中所唱:“乞手巧,乞貌巧;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千万年。”

        拜织女:“拜织女”纯是少女、少妇们的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举行的仪式,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

        那么,约好参加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斋戒一天,沐浴停当,准时都到主办的家里来,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玩到半夜始散。

        在以前传统社会中属于妇女的天地并不大,要在有限的空间里经营出自己的幸福,也许真要像巧果所象征的那样,有一颗七曲八弯的玲珑心呢!

        拜魁星: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魁星爷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也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都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

七夕不是情人节

        现在的我们也许不能把这些乞巧的习俗“手手相传”下去,但拥有一颗七曲八弯的玲珑心,必是美丽而智慧的,也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相关文章

  • 七夕随想

    七夕快到啦,要说说七夕,七夕是农历初七。七夕,是信守承诺的夫妻团圆又分离的日子!不是情人节!说七夕是情人节...

  • 2018年8月17日浪漫七夕情人节,吃喝玩乐住行,七夕节活动注意

    2018年8月17号,浪漫七夕情人节,如果你不是只想,每次七夕情人节约会都是吃饭,看电影,逛街这样老套路,太无趣,...

  • 七夕银河

    61#1188【节庆】七夕情人节 《 七夕银河 》 —— 写在七夕情人节 几个千年 牛郎...

  • ❤️不一样的巧“七夕”❤️

    七夕是中国情人节吗?应该是,牛郎织女那情比金坚的爱情也是我们所期待的爱情美好的样子。 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吗?也不是...

  • 七夕,它不是情人节

    七夕,它不是情人节 据说七夕它不是情人节他是一家团聚 小孩对于父母而言永远是小孩董永只是挑担他在这一天打扮了几千年...

  • 溯源情人节: 名画里的LOVERS

    2月14日, 晴。 今天扒一扒情人节。 这个情人节, 不是七夕, 不是520,也不是韩国欧巴每个月都来一次的什么黑...

  • 不能任意打扰的人,留着过节,是想晒眼泪吗?

    文/小谈话 七夕情人节,牛郎和织女相会,一年就只有这么一天相见,可见七夕情人节本身就很凄美,并不是我们向往的爱情故...

  • 七夕泪

    14#277【节庆】七夕情人节 《 七夕流下的泪 》 —— 致七夕情人节 云雾结彩这一天 就到鹊...

  • 七夕,请给单身狗一个理由

    文|安筱淼 01 七夕到了,为什么还是单身? 是不是还是每到情人节,就被喂狗粮吃的单身狗?是不是每到情人节,就在朋...

  • 你把七夕过成了情人节,古人却忙着抓蜘蛛

    现在的七夕已经被小情人们过成了情人节,一到时间就四处虐狗。 可是我们都知道,古时候的七夕本意并不是情人节,而是乞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七夕不是情人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raa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