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yings:
前几天,同事 Cassie 分享了一条新闻:
今年春季跳槽季,新一线城市首次超过北上广深,成为年轻人首选的城市。
其中表现最突出的,是杭州。
我身边也出现了这个趋势:越来越多同事、朋友告别了北京,去了杭州。
去年杭州的常住人口涨了 28 万,而同时,北京的常住人口比 2016 年减少了 2.2 万人。
这是 40 年来,北京第一次人变少了。
Cassie 很想知道杭州到底哪里好。
她跟十几个离开北京去杭州的人聊了聊。现在我很担心她明天要辞职了。
那些逃离北上广去杭州的年轻人
口述:Cassie 的朋友们
其实我一开始对杭州真的没兴趣。
在北京工作压力特别大的时候,我会想,以后去成都养老。
直到我采访了这些离开北京去杭州的人,最后终于被他们说服了:为什么杭州比北京好。
现在我对杭州很动心。
完了,怎么办,好担心老板找我谈话。
1、有工作,也有生活:
“在杭州,朝九晚五不丢人”
多少北漂都说过这句话:来北京是想要自己的生活,到了发现根本没有生活。
然后人人都习惯了这种状态:在北京,没有生活很正常。
朋友小羽形容自己几年前在北京的日子:
“每天通勤 4 小时,很正常。谈创业、融资很正常,但谈到有谁买了房有了车结了婚,就感到不可思议。
当时有个女同事结婚怀孕了,就觉得哇塞,惊讶。”
另一个朋友 Anny 说,杭州治好了她长达两年的焦虑症。
她曾在北京做了两年运营,压力很大,“回到家只想躺着”。
2016 年她离开北京到杭州,整个人都放松了很多:
“没那么紧张,走路都不急。
我在北京市特别不爱坐公交,人太多。在杭州,我爱上了坐公交。
有很多路,想出门散步压马路,很快就能找到。”
杭州还有生活感。好多人跟我说:最大的感觉是周围居家过日子的人特别多。
小羽去了杭州一家著名电商公司,还是很忙,但心态变了。
工作之外,他开始考虑找女朋友、结婚、成家。会讨论去谁家里玩,谁谁谁生孩子了。
人生变得立体起来:“在北京不太关心别人的生活。在北京就是拼命,‘要有追求’。而在杭州,朝九晚五的工作也不会被鄙视。”
Anny 说以前在北京,自己像个民工。到了杭州,“我开始想好好打扮自己了。”
2、买得起房:
“住进自己的大房子,皱巴巴的人生一下变舒展”
很多人去杭州的一大原因都是:买得起房。
虽然我们当初来北京,是为了梦想,不是为了买房。
我来北京三年了,现在跟男朋友租一个卧室,合租的人有 3 家。刚开始,觉得辛苦打拼很兴奋。可时间长了,住在局促的房间里,“呼吸都被抽干般局促”。
漂泊久了,总会累。抬头看看北京的房价,心更累了。
在北京连续交满 5 年社保有资格购房,新闻上说今年北京的平均房价是 5.5 万(还可能更多)。
身边有人选了更辛苦的方案:在天津或河北买房,在北京租房,周末回一次家。
但大部分人折腾不起。
朋友阿俊是前年离开北京去杭州的,现在满了两年,可以买房了。
杭州目前的房价 3、4 万左右,非主流城区也有 2 万的普通商品房。阿俊已经在计划了:
“北京的房价让你有种够不着的感觉。在杭州你会发现,不用靠父母,你使劲踮一踮脚,可以够到的。”
有朋友在杭州买了房后,形容自己的状态:以前皱巴巴的,现在终于舒展了。
尤其在长期租房的状态下,房子成了北漂最大的痛。我也动心了。
3、落户不难:
“杭州愿意接纳我,未来人生计划变得可执行”
想拿北京户口,比买房还难。
几种方法是:考公务员;找关系进指标很少的大型国企;或事业单位(还得是在京研究生才行)。或者和北京人结婚,10 年后你能拿到户口。
很多在北京十多年的人、也买了房的人,因为没户口,都只能把孩子送回老家上学。
小鹿已经在杭州落户买房了。
杭州政策友好:毕业生一般找到工作签了合同就能落户。非应届的连续交一年社保就行。
为了吸引人才,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没社保没居住证也可以直接落户,连劳动合同都不需要。
包括小鹿在内的很多年轻人刚到杭州不久,就很快变成了“新杭州人”。
没办法,户口直接决定了一个人未来的生活:结婚成家、孩子的教育机会。
更重要的,这意味着一种接纳。这是在北京得不到的感受。
朋友小羽 2015 年到杭州。他说:“在杭州,没有那么高的门槛,一切都是可计划、可触及的,两三年就可落地、可执行。”
另外,杭州还有一条叫“投靠”的户口政策。如果你是独生子女,父母达到一定年龄后,可以将他们的户口迁到你的户头上。
楠楠去了之后,把父母也接到了杭州,户口、医保等福利都一起迁过去。
杭州有可预见的未来生活。
4、环境好:
“在北京变僵硬的脸,都能被西湖的风吹软”
北京大、粗狂,因为要容纳效率和梦想,到处在建设,没空精致。
想要接近自然,得找周末坐漫长的地铁去公园,进去之后,满眼人头。
到了杭州,出门就是绿。阿俊说“自然”现在在他上下班的路上,频繁出现在每天的生活场景里。一出公司,烦恼就没了。
我前同事老程离开北京前,有一天正因为工作糟心:
“当时说看看窗外风景宽宽心吧,一到窗户边,大雾霾,对面的楼都看不清。”
那一下的情绪,促使他下了离开的决心。
走时他有点不甘心,觉得没混好。但到了杭州,天气一好就忘了北京。
这个月他到杭州刚满一年。上周末同事约他去挖笋,他从没试过,跟我说“笋在地面只冒一个小尖儿,地下却有足球那么大一块。”感觉很新鲜。
我给他打电话时,他说:
“这会儿在窗边跟你打电话,楼下绿油油的,不远处就有河。”
5、找工作不难:
“机会越来越多,北京的经验还能为你加薪”
特别是互联网行业,比如阿里、网易的总部都在杭州,整个江浙一带几乎是国内电商行业的中心。
阿俊离开北京时,在互联网行业刚一年,工资只有 4000 多。
到杭州后,工资涨到了 1 万 2。因为新公司看重他在一线城市积累的经验。
我的学姐和她男朋友在离开北京前,分别是品牌策划和产品经理,去杭州后,学姐进了全球 500 强,男朋友去了准备上市的互联网公司。收入都涨了不少。
“在我周围的圈子里,从北上广来杭州工作,涨薪是蛮普遍的情况。
北京机会多,但门槛高,最好最大的公司很难给我机会。 来杭州后,阿里、网易我都面过。
这边人才需求比较大,竞争没北京那么激烈,求职门槛相对低。”
加上杭州衣食住行方面的生活成本都相对较低,收入可观的情况下,性价比就更高了。
6、人情味:
“北京孤独又紧张,杭州连交通都偏温柔”
北京太孤独了。
倒不是城市冷漠,北京是热情的,尤其的哥能把你热情死。
但很难交朋友。第一没时间:人们来是为了奋斗,都忙着奋斗。想约个晚饭太难,总有人在加班。
还有距离。我住望京,我高中闺蜜住丰台,就算相约中间点见面,每人也要花一小时。
在北京,不住一个区,很难做朋友的。
阿俊去了杭州后,常去参加同事家的聚会,大家一起买菜、炒菜。这在北京,人们得从四面八方、千里迢迢赶来,基本等于一年才能一次的隆重团建了。
杭州的城市也显得有人情味。
最有名的就是车让人,只要有斑马线,车就得停下来,不然要罚款。久而久之,这变成了城市的性格。
大家没那么紧张。“北京变个灯,后边司机会嘀嘀嘀死你。”
杭州还有个“一次性原则”:到政府机构办事尽量让你只跑一次。
阿俊去办暂住证,有个人差了项手续,工作人员说:跑一趟挺不容易的,我先帮你提交了,看能不能过审。
“要是在人多的大城市,多半让你走人。”
听起来太美好了。
Cassie 写在最后的话:
说实话,采访完我挺纠结的。
很犹豫该离开还是该留下——毕竟北京能提供的机会和资源是很难取代的。
恨不得再写一篇“我为什么要留在北上广”来平衡一下。
但令人高兴的是:选择更多了。崛起的“新一线”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如果你也一样纠结,我想说,不管是北上广还是杭州,还是其他新一线城市,最重要的是清楚它能提供的和你最想追求的东西是否对口。
有时离开可以有 100 个理由,但留下只需要一个。
同样的,有时留下有 100 个理由,离开,也只需要一个。
读后思考:
你在哪?你准备去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