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1月21日 星期一 晴
在毛姆看来,托尔斯泰的小说《战争与和平》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了,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堪称一部理所当然的史诗。
托尔斯泰36岁开始创作《战争与和平》,历经六年之久完成了这部小说。这部小说没有激烈昂扬的结尾,结局稀松平常,却有着深刻的悲剧意味。这一切都只因为托尔斯泰明白,人生的结局不过如此。这样的结尾极富新意,精彩绝伦。
托尔斯泰从少年时代起便不再相信上帝。由于缺乏信仰,他常常感到空虚与烦闷,他需要一种观念帮助他解开生活的谜题。
在经过几年的痛苦、反省与沉思后,他终于确立了自己的观念。在他看来,坚信一种主张就意味着采取行动,他认为基督教的宗旨是爱、谦卑、自我否定和以善报恶,那他就得义不容辞地放弃生命的享乐,投身劳作,经受贫苦,贬低自己,宽恕他人。
他认为“金钱即罪恶”,甚至“施舍别人钱财,也同于作恶”。他决定放弃自己拥有的一切。在这个问题上,他和妻子发生了激烈地冲突和无数次地争吵。
他并没有因为信仰的转变而感到任何幸福,相反,他为此失去了以往的朋友,家庭中又有如此巨大的矛盾,与妻子整天争吵不休。他的大批追随者们责备他仍旧过着优越舒适的生活,他也因此感到羞愧。
他在日记中写道:“在我人生的第七十个年头,我全部的希望便是得到平静和安宁,虽然这并非我的本意,但比起生活在实际需求和道德良心的明显矛盾之中,还要好得多。”
他的信仰和他的生活无法和谐一致,这其中虽然有太多别的的原因,但根源还在于他下意识里并不真的想那么做。
但他又被自己的学说牢牢禁锢住,被自己的信徒逼迫着,这一切都把他推向了一条他并不想走的绝路,使他痛苦不堪。
为了暂时逃离妻子,他选择了离家出走,却在旅途中因病去世。
他一生惧怕死亡,但在生命的最后却不再害怕了,他不断地喊着:“逃吧!逃吧!”
生活在实际需求与道德良心的矛盾中的他太累了,他只想着“逃吧!逃吧!”
1910年11月7日,一个星期天,早上六点过几分,他离开了人间。这一时刻,托尔斯泰终于逃开了也解脱了,他永远不会再因为这样明显的矛盾而痛苦不堪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