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乡村(六)

作者: 艾冰台 | 来源:发表于2024-01-03 19:58 被阅读0次

【文·艾冰台】



婚礼正日前一天帮厨很忙碌,除了这些以外,还要借那么多的桌椅板凳,碗筷也是一件累人的事。农村个人家里哪有那么多的桌椅板凳,哪来那么多的碗筷?

所以没办一次婚礼,几乎是集全村众力,到了婚礼那天同村的男亲戚都会把自家的桌子板凳抗在肩膀上过来,也有的提前一天就来了。为了避免桌椅的丢失,在自家桌椅背面上都用粉笔或者毛笔写上自家家主的名字。

张明辉小时候吃饭,家里无论大碗小碗碗底都刻有名字,同村里如果有同名还得刻三个字。所以,对于新人而言,到集市上买好饭碗,店里就有免费的刻字。同时用墨汁在碗底涂上一笔,回到家一洗就永远留下家主的名字了。原来感觉这个没啥意思,到了村里有人家办事向你家借东西时才知道它的用途。

村里红白喜事都会这样全村借碗筷,遇到借的无论哪一家都会借的,本村本土的,乡里乡亲。作为办事的人家,还桌椅板凳碗筷时也不会忘记送上一份点心。

早上帮厨的,无论是亲戚还是本村的家族的人,都是喜气洋洋。中午不是正餐,没有炒头。就是那种硬八样,浦东地区农村特有的。早早吃完饭,男女宾客开始忙碌。

男宾客要负责去女方拿嫁妆,同时还有和新郎同辈的有男女年轻人,一般都是自己的兄弟姐妹。俗称“陪新客人”,和“邀新娘子”两拨人。这些人都得穿上新年才穿的新衣服,尤其是新郎,或许人生第一次烫头,第一次穿中山装,那时还不流行穿西装。

除了这些人之外,还有大队人马去搬嫁妆。搬嫁妆分陆路和水路,张明辉属于西面的靠近市区,一般采用陆路。而在他们家西面,就在他外婆家,路稍微有点远,一般采用水路。距离近的话还是喜欢陆路。

那时也没有什么汽车,一般就是拿着扁担居多,俗称“挑嫁妆”。当然还有很多辆“劳动车”,就是两轮的拖车,北方称之为“板车”。一大队人,浩浩荡荡,人越多男方女方也越有面子。张明辉虽然小,也就喜欢跟着搬嫁妆的队伍。吸引他的就是搬嫁妆可以“摸红蛋”,吃糖果。在那个年代哪个小孩不喜欢呢?

2024.1.4

沪上北风斋

今天没上班,在家批改无机期末试卷,有喜有忧,两极分化。

相关文章

  • 远去的乡村

    端午节后,乡村里满是夏日气息,一切植物都生长茂盛:抽穗的禾苗、嫩长的豆角、青红的辣椒、健壮的玉米、转黄的烟草以及池...

  • 远去的乡村

    那水中的鱼虾 地里的虫豸 如今都在哪 是否都在路上迷失 那长草的田埂 泥筑的土坯房 都已归入历史风尘 消失在不为人...

  • 远去的乡村

    曾经的乡村是孩子们的乐园。放学后,放下书包,相约一起,来到村前的空地,跳绳,过家家,推铁圈。热闹非凡,不小心碰了一...

  • 远去的乡村

    我的早晨是从天未亮开始的,尤其是冬天。天空还泛着蓝,山峦和树在晨光熹微中影影绰绰。我背着书包,穿过树林,经过田地间...

  • 远去的乡村

    弯弯的小河 青青的山冈 依偎着小村庄 蓝蓝的天空 ...

  • 怀念远去的乡村…

    特殊的日子,得以慢下来整理哪些曾在某个瞬间漫上心头的人和事,以此纪念远去的乡村… 她是一个美丽的姑娘,高高的个子,...

  • 远去的乡村语境

    在夜里,我会想到那时候乡下的星空。那个夜晚,在农家的小院子里,时断时续的蝉鸣托举着流转了千年的银汉。爸爸让我抬头看...

  • 渐渐远去的乡村

    晚上跑步又路过被新公路抢了生意的老公路,一两个月以前的房屋,如今悉已拆掉,只有一家以前酒厂未拆孤灯残照,想...

  • 诗歌‖远去的乡村

    文系原创,文责自负 可以预想的, 四天之后, 除了寥寥几户人家, 环目四顾, 红砖黑瓦崩塌,田园牧歌绝响。 因地才...

  • 远去的乡村,老去的父母

    温馨提示 全文1400字,阅读2分钟 春节假期,结束一年的忙碌,在老家待了六天。老家的变化,让人欣喜,让人忧愁。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远去的乡村(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trv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