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说两个故事,故事里面有两位主人公,
一个婚内出轨;另一个是个恋童癖,
巧合的是两人还住在一个小镇上,
带大家走进出轨者和恋童者真实的内心世界——
《小孩子 》(又名《身为人母》)
Little Children
先说出轨者,他叫布拉德,
法律大学毕业但是却没能考上律师,
娶了个美貌的女强人老婆,
老婆负责赚钱养家,他就负责在家貌美如花,
当起了家庭妇男,
但是布拉德渐渐地对这平静如水的家庭生活感到了厌倦,
他没有经济权,连要个手机都屡次未得到批准,
再加上夫妻二人长期没有性生活,
布拉德心底这颗不安分的炸弹终于快要爆炸了……
幸运的是,
在他们小区同样有这样一个不幸福的女人,莎拉
莎拉是个家庭主妇,丈夫也是某个高层品牌策划人,
女儿也漂亮可爱,
但纵使如此,萨拉并不幸福,
她是一个文学硕士,
但是为了丈夫和家庭只能做一个家庭主妇,
并且在婚后莎拉才发现丈夫有手淫癖,
宁愿在书房打飞机也不愿意和她亲密接触。
这对于任何人来讲都是一种极其伤自尊的事情,
于是莎拉也决定放飞自我,爱谁谁吧!
她知道布拉德每天会带孩子去游泳,
于是她就在游泳馆为自己和布拉德制造机遇,
两颗寂寞的灵魂渐渐地走到了一起,
理智被抛出脑后,欲望一点就着,
就连那个突然降起暴雨的下午都变得顺理成章。
事后,罪恶感接踵而至,
莎拉问布拉德,你觉得这样对吗?
布拉格承认他会觉得愧疚,
但是却对这种激情非常享受,
从此和彼此之间的接触成为了调味彼此生活的唯一乐趣,
他/她的出现让他们让原本单调的生活有了色彩。
看到这里我们或许会破口大骂:
别为出轨和偷情找借口!这就是一对狗男女!
但是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
那些逐渐应验的画面那些情节却开始牢牢地抓住你的心,
为什么要在不幸之中故作坚强,
为什么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
为什么导演要设定这样的情节来让人为难……
终于两人商量好决定要私奔,
但是在当晚在另一个主人公的身上却发生了一件痛彻心扉的大事。
好。
我们接着来看那位恋童者的故事:
罗尼,恋童罪被抓,刚从监狱释放出来。
“恋童”这个标签被终生的钉在了他的身上,
他回到小镇想要和母亲一起生活,
却发现他成了人人都想要隔离的对象,并且遭尽了白眼。
更有一个自诩正义的退休警察三天两头的去打搅罗尼,
希望把他撵出小镇,
出狱后的罗尼渴望正常的生活,但是可能吗?
他也想去游泳池游泳,却被妈妈们认出来,
戏剧又滑稽的场景出现了,
妈妈们疯狂把自家孩子打捞上岸,
泳池中央,只剩罗尼自己。
人们只知道他有不光彩的前科,
却不知道他的癖好是来源自他性紊乱精神疾病,
除了他的母亲,没人愿意搭理他,
更不会相信他出狱后在极力克制自己,渴望回归正常生活。
但是不幸的是,
在布拉德和萨拉约好私奔的那个晚上,
纠缠罗尼的正义警察在骚扰他们一家的过程中
不慎推到了罗尼的母亲,
这个警察一直自诩正义凛然,
但他在几年前误杀了拿玩具枪的小孩,
一直无法忘记这段让他疼痛的过去,
罗尼的老母亲梅厉声反驳他“我儿子再坏也不会杀死小孩”,
他彻底崩溃。
但是老人却不幸犯病去世。
罗尼看到母亲留给他的一封遗书,上面只有剪短的一句话:
Please be a good boy。(请做一个好孩子)
罗尼看完信,内心崩溃,
他拿起一把刀冲出了屋外.....
他要做什么?
拿刀杀死那个警察,还是像大家以为的那样找到一个可怜的孩子侵犯他?
……
我们会发现看到这里每个人内心都是恶的想法,
但是也许是母亲的遗言,也许是罗尼内心真实的想法,
他拿刀自宫了……
为了做一个好孩子。
那个夏季的夜晚暗流涌动,
当女儿的哭声,布拉德的爽约,罗尼的自残同时在黑夜袭来的时候,
莎拉也终于回到了现实,
她说“我们哪里都不去,我们回家”。
原来,那不是真正的爱情,
那只是逃避现实压力的借口罢了。
为什么片名叫《小孩子》?
因为,小孩子面对困难,条件反射的第一反应是逃避。
他们渴望解脱,也因此在彼此之间的交集中得到救赎,
从而完成了从小孩子到成人的转变。
罗尼的最后一刀表示他最终不再逃避,他最终做回了一个好孩子。
这部片子于2006年上映,乍一看,
凯特·温丝莱特的激情戏、婚外恋、恋童等噱头众多,还以为是XX片。
但影片却获得奥斯卡金像奖多项提名。
不仅仅电影最后罗尼的自宫过于震撼,
更让人思考的是影片本身的意义,
我们都是“小孩子”,遇到了困难最先想到的还是逃避,
并且为这份逃避找到一个最完美无限的借口,
而你知道的没有人会一直是“小孩子”,
所有人终将学会如何长大成人,任何人在这个过程中都会付出代价,
只是对于罗尼,这种代价太惨痛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