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古琴,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巧合,有段时间迷上了梁冬主持的国学堂,尤其是关于《黄帝内经》和《说文解字》对于“琴”字的解释,让我对古琴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几番寻找,找到了霞影琴馆,学起了古琴。
作为一名80后,从来没有上过兴趣班的我也算是一枚奇葩,在过了三十岁才开始上人生第一个兴趣班。作为经常好奇兴趣班的一员,其实我很想了解到每周去学习一门完全无用于功利的功课是什么样的感受。
现在的社会环境,人们都追求快速,简洁,马上有结果。能够用眼睛看到的才算是愿意尝试的对象。而琴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项修养培养的内容,讲究的是细水长流,效果是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才能够看到一点儿的。更多的是通过弹奏练习,让我们安静平和,凝神静气。让我们在学习的同时放下快速,放下简洁,放下眼前能够看到的结果,去体会到“无用”这两个字的含义。少一些功利,多一些投入。用不断的练习和反复的弹奏去体会每一次的变化,琴的变化,人的变化,每次都是不同的相遇,和琴相遇,和自己相遇。没有对错,没有好坏,只有遇见和错过,只有专注和分心,还有安静和烦躁。每一次的弹奏,都让我分外的珍惜机会,不论是弹对了,还是弹错了,都是一种相遇。经常的,在弹奏过程中,我会慢慢体会到指尖的变化,手掌的变化还有心里的变化。曾几何时不修边幅的我,居然每天会去认真看着自己的手,细细修理,仔细观察。
有人说谈琴如人生,反复无常。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刻弹的如何,但是我可以做到这一刻用心去弹。在反反复复弹破的“无常”中体会捕捉到弹准的“常”,在“常”中体会“无常”。如同人生在世,世事变化,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保持本心不便而已。
一般练习前,我都选择静坐一小会,然后再安静弹奏,期间不说话,用心和手指共同去触碰琴弦,虽然弹的技术不够娴熟,生嫩粗糙,但是依然能够达到静心的作用,甚至能通过触摸琴弦来了解自己手指的不同平面,让自己更为了解自己的双手和协调能力。对我来说,学琴所重视的是过程,熟能生巧,静而生慧。
学了几次课后,便发现对自己的认识会逐渐有所改变,不管是职场上的能人,还是生活中的主妇,来到琴馆就是一枚小小的学生,认真学习是本分,努力练习方能有所长进。哪怕是再笨的人,只要练习认真,恰当思考,自我督促,便会有所长进。在不断地练习中,会逐渐放下对自己某方面能力的过高评价,也会对自己的不足之处的认识有所提高。琴的练习让我们不断修正对自己的了解。用古人所说的“中庸”大概可以表达这个意思,即不偏不倚,中正平和,既不过分骄傲,也不过度谦虚。我们不必再寻找知音,我们自己就是自己的知音。
做人如学琴,平和的是心境,洒脱的是态度。如“谦卦”所示,保持一种永不满足但不强求的心境。能够遇见古琴,我想是我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情了。
遇见古琴,用琴和自己对话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