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回来,龙苇的心情比较低落,原本想着去刘一凡的老家能有所收获,反而更加疑点重重。孟天河兄妹的心情更糟,尤其是孟丽丽,她不但生气没有收获,自己的心上人越来越让她看不懂更让她感到无所适从。
龙苇没有回孟天河的家,而是让他直接把自己送到精神病院,她现在需要有独立的时间去理清头绪。龙苇回来后,离晚饭还有段时间,就来到刘一凡的病房。刘一凡躺在床上,闭着眼睛,听到门开的声音,睁开了眼睛但没有起身。龙苇走到床前,看着刘一凡,刘一凡并没有看她,而是一直盯着天花板。
龙苇说:“你在屋里不闷吗?我们出去走走吧。”
刘一凡慢腾腾地从床上坐起来,低着头抠手指甲,没有搭理龙苇。龙苇不明白,刘一凡今天为什么沉默寡言了,他们刚开始还是可以交流的,可近两次好像不太好交流了。
龙苇搬张凳子坐在刘一凡面前,他们就这样对坐着,过了有两分钟,谁都没有说话。龙苇首先打破了沉默,说:“我昨天去你老家了。”刘一凡正在抠指甲的手不经意的停顿了0.1秒,接着仍是面无表情地抠指甲。
龙苇看刘一凡没有什么反应,接着说:“你六月初回老家做什么?”
刘一凡抬起头,问:“你是在和我说话吗?”
龙苇气得想站起来就走,但一想不能和一个病人一般见识,就强忍着问:“这个房间里就我们两个人,我除了和你说话还能和谁?”
“哦。”
“你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呢。”
“什么问题?”
“你上个月初回老家做什么去了?”
“我老家在哪?”
“你老家在张家界,你忘了吗?”
“不知道。”
龙苇不明白他是不知道他老家在哪还是不知道张家界是什么地方,这种“话不投机半句多”的谈话真的让她无法忍受,但她的专业知识告诉她,和病人谈话必须要有耐心,这也是对从事精神病学专业人的必备要求。
龙苇必须找到突破口,问:“你的烟抽完了吗?”
刘一凡稍微坐直了身体,眼睛也睁大了点,但一秒过后又低头继续抠指甲。
龙苇问:“你怎么了?”
刘一凡用食指向龙苇背后的天花板指了指,龙苇回头一看,原来她身后天花板的墙角上装了一个摄像头,为了防止病人突发各种情况,精神病院的病房里一般都装有摄像头。
龙苇不得不佩服他的洞察力,看来他的大脑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正当龙苇准备接着问的时候,医生范佳推门走了进来,说:“原来你在这里,我现在有点急事,请你帮我一个忙,13号病人现在有点烦躁,往常这个时候都是我带他到院里走走,你替我带他到院里转转吧,谢谢了。”还没等龙苇回答,范佳推门出去了,在走到门口时说了句“他在10号病房”。
龙苇知道精神病院的医生平时都很忙,因为那么多病人,不知谁会出什么情况,而她作为实习生,医院给她安排的工作很少,所以范佳才想起让她帮忙。龙苇也乐意帮这些小忙,正好可以接触更多的病人,对自己的论文也有好处。
龙苇站起身,说:“你先休息一会,等我回来我们再谈,好吗?”
龙苇刚准备走,刘一凡抬起头说:“我也去。”
龙苇想笑,刚才费那么大劲想让他出去走走,可他不去,现在让他一个人呆在这里,他反而要出去。
13号病人是个五十多岁的男人,精神状态很差,甚至可以用萎靡来形容,整个人瘦得皮包骨头,脸色腊黄,双目无光,稀疏的头发无力地铺在头上,龙苇在这个病人身上看不到任何生命的力量。
龙苇带着13号病人和刘一凡走出病房区,来到活动区,两个病人分别在龙苇的两侧,好像两个保镖。由于13号病人走得很慢,龙苇也故意放慢脚步,这让龙苇感到很别扭。
刘一凡不声不响地走在龙苇的右侧,期间有几次扭头看了看龙苇左侧的13号病人。他们不知不觉走到了小树林旁边,龙苇感觉这几百米好像走了几天,再加上刚在路上奔波了两天,实在太累了,就说:“我们在这坐会吧。”三人在石凳上坐下来,龙苇用手揉了揉腿,感觉腿有点发酸,心想这两天真是累得够戗,明天腿该疼了。
这时刘一凡说话了,他坐在13号病人的对面,问:“你老家是哪里的?”
13号病人马上像触电一样浑身打了冷战,也不说话,使劲地摇了摇头。龙苇感到有些奇怪,这是刘一凡今天第一次主动说话,而且还是向另一个病人。
龙苇看向13号病人,发现他有严重的自闭,对与外人交流既抵触又害怕,只见他的右手在上衣的右口袋里像是一直在摸什么东西,就问他:“你口袋里是什么东西,能不能让我看看?”
13号病人不知是对龙苇有好感还是对她的问题有兴趣,右手慢慢地从口袋里拿来,手里攥着一个纸片一样的东西,好像是担心龙苇抢他的东西,右手仍拿着纸片的三分之一,给龙苇看。
这时龙苇发现13号病人手里拿的是一张黑白照片,可能是他经常攥着的缘故,照片已经破烂不堪,只能依稀的辨认出是一个人站在一个房子前,照片上人脸的部分还在13号病人手里,看不出是男是女,但从下半身看,像是个小孩。
当龙苇正想请13号病人让她看看照片的全貌时,刘一凡猛地一下站起来,头也不回地往回走去,龙苇赶紧站起来,喊:“你等一下,我们一起回去。”看到刘一凡并没有停下,就对13号病人说:“走吧,我们也回去吧。”13号病人颤颤巍巍地站起来,右手仍然放在上衣口袋里,跟着龙苇向病房区走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