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陌·心读书
读《文房四谱》// 纸谱·二之造(三)

读《文房四谱》// 纸谱·二之造(三)

作者: 原麈 | 来源:发表于2019-05-27 21:00 被阅读6次

纸谱·二之造(意译)

蜀地人制作十色笺,

十幅为一榻。

每幅之末端,

必用竹夹夹好,

调和十色染液逐榻染色。

染色之际,

纸堆放一旁用木棒捶打,

满盈盈地堆在染缸左右,

软塌塌的不成样子。

等到晾干后,则光彩辉映,

不可用文字形容。

然后逐幅放置于方版之上压印,

则隐隐显现出花木麟鸾之纹样,

千状万态。

又用细布把面浆涂抹在纸张上

如同上胶使纸张劲挺,

隐隐现出花纹,

称为“鱼子笺”,又称“罗笺”。

如今剡溪也产这种纸。

也有用变质的面糊,

调和五色颜料,

把纸在上面拖曳,

让纸沾染颜色,流离可爱,

称为“流沙笺”。

也有将皂荚子膏煮透,

加入巴豆油铺于水面,

便能在上面点墨或绘制丹青,

用姜水浸没则散开,

用狸须拂头垢引之则聚集。

然后在上面画人物,

压出云霞及鸷鸟翎羽的样子,

繁密细致,甚为可爱。

再把纸铺于其上染色,

必须在虚开窗扇的暗室,

用明洁的盘子和净水,

澄清精神与思虑而制作,

才可臻于精妙境界。

近来有江南僧人

在内庭造纸进呈皇上,

皇帝御笔在纸上一挥,

真是光彩焕发。

纸谱·二之造(原文)

蜀人造十色笺,凡十幅为一榻。每幅之尾,必以竹夹夹,和十色水逐榻以染。当染之际,弃置椎埋,堆盈左右,不胜其委顿(1)。逮干,则光彩相宣,不可名也。然逐幅于方版之上砑(2)之,则隐起花木麟鸾,千状万态。又以细布,先以面浆胶令劲挺,隐出其文者,谓之鱼子笺,又谓之罗笺。今剡溪亦有焉。亦有作败面糊,和以五色,以纸曳过令露濡,流离可爱,谓之流沙笺。亦有煮皂荚子膏,并巴豆油(3)傅于水面,能点墨或丹青于上,以姜揾(4)之则散,以狸须拂头垢引之则聚。然后画之为人物,砑之为云霞,及鸷鸟翎羽之状,繁缛可爱。以纸布其上而受采焉,必须虚窗幽室,明槃(5)净水,澄神虑而制之,则臻其妙也。近有江表僧于内庭造而进上,御毫一洒,光彩焕发。

【注释】

(1)委顿:疲乏、憔悴。

(2)砑(yà):用卵形或弧形的石块碾压或摩擦皮革、布帛等,使紧实而光亮。

(3)巴豆油:中药名,巴豆种仁的脂肪油。

(4)揾:按,浸没。

(5)槃:承盘,亦特指承水盘。

文房四谱 - 文集 - 简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文房四谱》// 纸谱·二之造(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vbk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