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拆书家在选择多个片段搭配做拆书课时,纠结的往往可不是没片段可选可拆,而是满眼片段不知如何搭配、如何甄选。有过选段困难症的拆书家们,想来怕都有过如皇帝选秀女,满眼美女,却不知圈谁点谁的感觉。
时常有拆书家问到我,选段有没有规律可循,套路可用?我的回答是,有。下面我尝试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选段经验和心得,希望对拆书家做非单页拆解时(如TF2-4、TF3-3,或做多页搭配拆书课时)提供些许参考。
一、表达有逻辑
《金字塔原理》告诉我们,我们的表达逻辑顺序有两种结构,演绎结构、归纳结构。演绎结构最常见的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即我们常说的2W1H。归纳结构有:按照时间顺序、结构(空间)顺序、重要性顺序。其实,现实生活中还有一种“不讲”顺序的逻辑结构,表达的各元素之间不分先后,又具备同等重要性的情况存在,我们可称之为并列结构。
二、搭建有结构
从上面的内容受到启发,为了说明如何选取片段,以及各个知识片段之间表达顺序是如何一种内在关系,我们以逻辑为线,借鉴中学物理学上电路图的串联、并联概念,来给大家做讲解和演示。由此,我会把我们在做多片段拆解时,多个片段之间的顺序搭配分别称之为串联结构、并联结构、混联结构。
1、串联结构:当片段R1、R2,……Rn之间具有时间上或逻辑上有前后关系,即知识点之间为线性和以时间为顺序,需要一步步演进,上一个知识点的输出是下一个知识点的输入,其间顺序是不可颠倒、或缺的。我们常用的2W1H演绎结构就符合串联结构特征,如图一。按照时间顺序的归纳式逻辑表达方式,也属于串联结构,比如:事前、事中、事后,过去、现在、未来,等等。
图一:串联结构按照结构(空间)顺序、重要性顺序的归纳结构逻辑表达方式,虽说不存在上一个知识点的输出是下一个知识点的输入的情况,片段间已经隐含了人们日常思维习惯默认的顺序在里面,片段间的表达先后顺序是不能随意颠倒的,所以我们把这种情况也归属为串联结构。
2、并联结构:当R1、R2,……Rn之间分别属于某个事物、问题、技巧、技能共同组成部分,相互之间处于同等重要度、相互并列的关系,即知识点之间相互并列,共同组成一个主题的整体,知识点之间不存在输入和输出关系。有条件时,每个知识点R都可以单独拿出来做一次拆解。如图二。
图二:并联结构3、混联结构:由于多个片段、知识点之间内在逻辑的关系,有时候,一场拆书课内容结构的搭建,需要出现串联结构和并联结构的混合使用。如图三。
图三:混联结构我们在许多书籍的目录和各类学习情境下,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表达结构。如果我们仔细梳理一下,其实都不外乎上面提及的三类表达结构或其组合。有些书籍作者或者老师,会提到有一些不同的分类标准,比如,按照WHY-WHAT-HOW黄金圈(2W1H)来分,按照时间来分,按照流程来分,按照元素来分,按照结构(空间)来分,按照线索来分,按照社会关系来分。不管如何来安排片段R(内容知识点)间的表达顺序,仔细深究下来,应该符合串联结构、并联结构、混联结构的分类。
三、相知有熟识
这里给大家看看常见的片段组合结构,以便大家根据自己的主题选择合适的片段组合。
1、串联结构:
1)以WHAT/WHY-HOW为核心结构的串联结构(如图四):
图四:2W1H串联结构2)以计划P-执行D-检查C-行动A为核心结构的串联结构(如图五):
图五:PDCA串联结构3)以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为核心结构的串联结构(如图六):
图六:问题分析与问题解决串联结构4)以时间为序的“前中后”串联结构(如图七):
图七:前中后串联结构5)以人类认知模式为核心的串联结构(如图八):
图八:感知-联想-评估-决策串联结构6)“六顶思考帽”、“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式串联结构:
乍一看,许多人往往会把“六顶思考帽”、“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归为并联式结构,而非串联结构。但我们细细体会,会发现,“六顶思考帽”里面的帽子是暗含逻辑顺序的。下面是一个六顶思考帽在会议中的典型的应用步骤:a.陈述问题(白帽);b.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绿帽);c.评估该方案的优点(黄帽);d.列举该方案的缺点(黑帽);e.对该方案进行直觉判断(红帽);f.总结陈述,做出决策(蓝帽)。
当然,操作的局部细节也会根据问题、学习者、拆书家(主持人)做微调。我们在拆解“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时,相信也会有层层拔高、逐级递进的体会。所以,我倾向于把二者归为串联结构。
7)以结构(空间)、重要性为核心的串联结构:在此不做举例和介绍。
8)其他一些经典结构:包括有课程设计中经典的Analysis(分析)-Design(设计)-Develop(开发)-Implement(实施)-Evaluate(评价)的ADDIE教学方法模型,聚焦问题-激活旧知-示证新知-应用新知-融会贯通之五星教学法,写文章时的起-承-转-合,培训效果柯氏四级评估法,识别情绪(AWARE)-接受情绪(ACCEPT)-分析清晰(ANALYZE)-调整情绪(ADJUST)4A情绪管理法,EOAC(探索、提议、行动、确认)关键时刻行为模式等,相信大家脑里都有不少类似经典结构的存货。在此不做一一例举。
2、并联结构:
在许多《TTT》课程教学中,有关于讲师的现场呈现的技法:心法、手法、眼法、语法、身法等几部分内容的安排,就属于并联结构。如果我们来拆解罗伯特•B•西奥迪尼的《影响力》一书时,六大影响力武器:互惠、言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以及稀缺,之间也是属于并联结构。中医常用的望、闻、问、切,也是属于并联结构。我们在这里也可以看到,典型的并联结构的组成元素之间,没有明确的依存关系和时间安排的前后关系。
3、混联结构:
1)以二维矩阵为核心结构的混联结构:
图九:二维矩阵混联结构(一)比如,紧急-重要的时间矩阵、PDP性格测试、DISC性格色彩、情境领导力等等。根据用二个维度四个象限区隔出来的不同情境或面向对象,来定义分类标准、按照分类来识别、匹配相应的应对策略三个步骤。宏观上看,表达顺序首先要符合WHAT/WHY-HOW的结构,这是串联结构。其次,微观上看,每个象限又对应了一系列角色(情境)下的应对HOW,每个象限之间的HOW,是并联结构。所以,针对二维矩阵片段的拆解,我倾向于把它归属为混联结构。
图十:二维矩阵混联结构(二)2)其他混联结构。在此不做举例。
四、收获有启示
阅读仔细的伙伴们,可能已经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地方:
1、片段的不同组合结构,与我们许多常用应用模型息息相关;
2、这里的串联、并联、混联三种表达顺序结构,如果有某个模型可与之匹配的话,那么,模型的每一步(每一构成元素,对应的每一个片段R)都需要对应一个HOW(或一系列步骤),这是与其他一些模型(套路)最不一样的地方。比如,我们常用的SCQA结构,S、C、Q、A四个要素并非四个行动步骤;而这里讲到的PDCA串联结构,P、D、C、A是四个行动步骤,而且一般还可以进一步细化为更具体的行动步骤。
我们可否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1、如果我们在做片段选择时,大脑已经预存了大量的行动模型,是否可以帮助到我们,更容易更快速地选择合适的片段来完成一次拆书任务呢。
2、每次选择拆书片段做特定主题组合时,可否借用一些常用和经典的套路呢。
小贴士:
在TF2-4、TF3-3选择两个片段做拆书搭配时,可留意到:
1、当选取2W1H的串联结构时,一般建议是WHAT-HOW片段组合,这属于从概念识别到具体操作;(提示:WHAT片段一般有两种拆解思路:a.根据定义识别WHAT,b.由WHAT直接引导输出HOW);
2、不分先后和重要性的两个相互补充(依存)关系,例如误会和被误会、说服和被说服、影响与被影响的两个片段,属于并列关系;
3、逐级(层)细化的串联结构(或混联结构时,串联+一部分并联内容来讲解),可视为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
本篇简书内容思考时间较久,参考了近10本与课程设计有关主题的书籍,有许多借鉴,也有许多自己的思考,写作中仍感有需要完善之处,我会及时补充完善。请大家不吝指正和补充。能够给到大家帮助,是我写作的初心。
您的点赞、评论、分享,当然包括打赏,将激励我写更多、更好的关于拆书技能主题的简书文章。
我是拆书帮成都蜀汉分舵三级拆书家杨聚东 2018.02.25
网友评论
同时有问题请教,如果我2-4第一个段子是拆解一个模型,第二段子能不能,拆解模型中的一个具体步骤呢?
望杨老师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