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说:作为一个凡人,你需明白事情永远是有两面性的,在一个关系中,对方永远有责任,你也永远有责任。
今天晚上读了一些东西,简直醍醐灌顶,解决了我多年以来和我最近的困惑。
这种感觉,苦苦追寻答案,找到它的感觉真是难以用语言形容。
你的欲望不是罪
好人,势必有一个特点——牺牲自己的需要。
坏人,势必有一个特点——纵容自己的需要。
好人与坏人,就这样构成了一个奇妙的平衡。
就像我妈跟我爸吵架,自从我上小学,我妈和我爸就争吵不断。我妈永远是对的一方,我爸永远是错的一方。
父母如何养出我这样坏的孩子|心理深剖文并且亲戚朋友也都认为我爸是错的,我爸可能也认为自己是错的,但他嘴硬不说。
殊不知我爸的错也许就是我妈一手造成的,正是我妈把我爸推向了错的一方。
我妈的口头禅是“我为这个家付出了多少多少,你们都不懂得心疼我”。我很同意我妈的观点,我真的很想去心疼她,但是做不到。
我还为这一点感到很内疚,认为自己毕竟是我妈的孩子,怎么可以这样,是不是我有病?
原来,一切的一切是因为我妈付出太多了。
德国家庭治疗大师海灵格描绘说:“我们付出的时候,就会觉得有权利,我们接受的时候,就会感到有义务。”
而且,只付出不接受的人,会有一种清白感,会觉得自己在这个关系中绝对问心无愧。
这是一种很舒服的感觉,有这种感觉的人,会觉得自己在关系中永远正确。
那么,相应地,关系的另一方就会觉得很不舒服,会频频感到内疚,会经常觉得问心有愧,即便他不明白付出者为什么那么喜欢付出,他最终一定会产生逃离的冲动。
一旦他真做出了逃离的举动,那个一直认为自己清白无辜的付出者就会觉得受到了莫大伤害。
并且会激烈地指责逃离者的背叛举动,殊不知付出者自己才是破坏关系的始作俑者。
父母如何养出我这样坏的孩子|心理深剖文
我妈就是我整个家里最付出的那个人。她要照顾我弟弟妹妹还有我,不但要顾家还要赚钱。
因此我妈付出最多,在家里是最有话语权的那个。而我和家里其他人则是作为接受者。但这种感觉是很不好的,会让我们对她有一种愧疚感,亏欠感。
而我又不能表达出来,因为我妈才是那个付出的人,她都没说什么,我们更不能说什么。
这让我很愤怒,但是我必须压抑我的愤怒,所以我的内心有一部分一直都是压抑的,我的愤怒只是没有表现出来。
广州薇薇安心理医院的咨询师于东辉认同海灵格的观点,他说:“清白感总是和负罪感联系在一起,一个和谐的人是既有清白感也有负罪感。假如你没有一点儿负罪感,而只有清白感,那其实就是你把负罪感强加给其他人了,而那个被强加者一般都是你最亲密的人。”
我妈成功的扮演了一个没有任何负罪感的人,说话特别理直气壮。当然我们没有反驳的理由,但是我们想远离她。原来她是把负罪感加在了我们身上。
或许,人性的一切问题都可以回到一个支点上——如何看待需要。 最好是成为一个开悟的人,看破并放下一切欲望。
但是,作为凡人,我们戒除不掉需要,并因围绕着需要产生了这样一对矛盾的心理:
一、需要是有罪的;
二、我有需要。
至于好人,似乎没有了第二部分“我有需要”,而只剩下第一部分“需要是有罪的”。所以好人父母或许会培养出坏的孩子。
我认为我就是一个坏的的孩子,不懂得心疼父母,自私自利,我一直很愧疚但却找不到原因。
原来我有一对好人父母,或者说我妈是一个绝对的“好人”。她总是满足我们的需求,而自己没有什么需求。
买了零食让她吃一口她不吃,剩下了菜她吃掉然后把好菜让我们吃,吃饭没座位她就站着。
但是,这也不是真的,哪怕像我妈这样的好人,他也仍然会有需要,并且他会用巧妙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什么方式呢?就是通过满足别人,尤其是自己最亲近的人,就是我们一家人。
如果父母们都是没有什么需要的好人,那么他们就会想过度地满足孩子的需要,以此来释放自己潜意识中隐藏着的蠢蠢欲动的需要,然后又将“需要是有罪的”这种负罪感转移到儿女身上。
父母如何养出我这样坏的孩子|心理深剖文下面摘抄一段武志红老师的话:
“有时候,亲密关系中的“坏人”真的是极度可怜的。
一个女孩对我说,她自私自利,这是一个准确的自我评价。我问她,如果最自私自利是10分,你的自私自利是几分。
她说,9.5分。
我又问她,你父母的无私程度是几分。
她说,一个9分,一个8.5分。
我对她有很深的了解,因而对她有很深的同情。她的父母童年时没有得到什么关爱,也就是说,他们的需要没有机会得到满足。
后来,他们严重压抑了自己的需要,他们还将这种压抑神圣化,觉得这样自己就是一个好人。同时,这种心理的另一面就是,那些需要得到充分满足的人就是坏人。
有了女儿后,他们被压抑的需要通过极度满足女儿而释放,但他们又将“需要是有罪的”这种心理投射到女儿身上。
如此一来,女儿就背负了非常沉重的负罪感,她说自己自私自利时,看起来像是无所谓。
这其实和阿米尔的心理是一样的,她不允许自己内心的负罪感涌出,因为负罪感太多太重,一旦涌出就犹如河堤崩溃。”
原来我这样的“坏人”是可怜的啊。给自己一个拥抱。
这么多年来,我家总是有不断的矛盾,大大小小,多多少少,弄得我十分地头疼。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也许别人家是过日子,那么我加就是非常凑活地过日子。
我很庆幸我上了大学,这样我就可以远离我家。甚至春节我也不想回家,因为我知道过节必吵。就算不吵架,我也不想面对我妈。
父母那辈可能没什么爱情可言,就是在一起过日子,但至少眼里要有对方吧。而在我爸眼里,我妈一无是处,在我妈眼里,我爸是她的敌人,是个“二百五”,更没什么优点。
在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必须放在第一位,这样整个家才不会失序。
但是在我家,我妈会把孩子,她姐姐们放的位置比我爸还高。这样的家必然会有很多矛盾,而我妈又是一个付出的人。
我在想或许他们一开始结婚就是一个错误,但有了他们才有了我,我还是应该感谢他们,但是我很痛苦。
之前我还小,我不懂这么多,我也总是觉得我妈是对的,我爸是错的。也不懂得特别尊重我爸,因为我觉得他是错的。
但是现在在去看一些矛盾,也不总是我爸的错了。一个巴掌拍不响,有哪些事会只有一个人存在错误呢?小的时候肯定妈妈陪伴会更多,于是吵架的时候我妈会跟我讲都是我爸的错。
我于是相信了,和我妈一起仇视我爸。我爸在家里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他一定很难受。虽然他总是会摔东西来宣泄情绪,但是我还是觉得不应该这样对他。
如果两个人非要争个对错,非要证明自己的清白感,那这段关系离结束也不远了。赢了对错,却失去了真心。
只要一方退让,关系还可以维持,真爱他就放下身段去哄他吧。
现在我找到了我家庭矛盾的原因,我很开心。这么多的争吵,这么多矛盾我终于找到原因了。
就像小学初中高中写的那段作文:像沙漠里遇到绿洲,久旱遇到了甘霖,像风儿吹过燥热的心。但是我似乎仍然解决不了这些问题。
透过争吵的表层看核心,爸妈并没有把彼此放心里。而让一个人进入另一个人的内心,我做不到。
父母如何养出我这样坏的孩子|心理深剖文心理学说,关系就是一切。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则说,关系有两种,一种是我与你,一种是我与它。
当我将你视为满足我的需要的工具与对象时,这一关系就是我与它。
当我没有任何期待与目的,而是带着我的全部存在与你的全部存在相遇时,这一刻的关系就是我与你。
非常感谢武志红老师,让我看清楚了一些人间真相。但是不可否认我是带着情绪,带着对我妈的不满写这篇文章,所以仍然不是客观的。
想要解决父母之间的问题,想要拥有一个更加和谐的家庭也是我不断学习心理学的一个目的。
以上是我还是受害者的时候写的一篇文章,我抱怨,我难受,我恨。现在的我已经能平静接受这个事实。我是一个成年人,我去改变我能改变的,我去接受我所不能改变的。
因为家庭带给我的影响,我一直是有些僵硬的。有了男朋友以后,加上心理学的学习,我也慢慢的柔软起来。都说作为女儿是父母贴心的小棉袄,但是在20年里,我一次都没对他们撒过娇。
这个寒假回家,我发现我也能对父母有些撒娇了,我很开心看到自己的这些进步。
虽说上文写了很多对我妈妈的控诉,但是这个寒假我回家再看到我的妈妈,我觉得她真的是很伟大的一个女人。
我们家三个孩子几乎都是在我妈妈的照顾下长大,她操心很多,并且最近几年她也要出去赚钱养家。大家可以想象3个孩子的普通家庭压力有多大。
父母如何养出我这样坏的孩子|心理深剖文我的妈妈,她想不想我们健康成长啊?她想啊!她比任何一个人都想我们姐妹几个能成材,能幸福!但是她只有小学文化,她的妈妈说不定也是这样对待她的。
她已经把最好的给了我们。作为母亲她爱我们比我们爱她要更加强烈,她只是不知道如何去爱罢了。
所以我是何其的有幸,何其的幸运能接触到这些心理学的知识,去明白问题产生的原因所在。尽管我依然解决不了有些问题,但是我不会停止学习成长的脚步。
慢慢的跳出这个轮回,不让我的孩子也经历这些伤害,我相信我能做到的。
我相信想要走出原生家庭的影响也是很多人的诉求。但是成长不是一步到位,我也是在慢慢摸索中不断成长的。
在这个过程中也许会慢一点,但是没有关系,至少我们在学习成长的路上不是吗?让我们慢一点,再慢一点,不要着急。
亲爱的,世界和我爱着你。
父母如何养出我这样坏的孩子|心理深剖文作者:杨珂
持续日更深剖文
用心理学技法服务生活
至朴心理是一家专业的心理咨询平台,致力于让智慧之光照亮每位家人前行的路。
欢迎联系我们:
至朴心理小助手:13153045495(微信电话同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