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从休宁翻山去江西浮梁,当晚住汪村的一家客栈。见客栈里有一个独自来中国徒步的韩国青年,便邀他同席共饮。他说他一直仰慕古老的中国文化,这是他第二次来。青年待人恭敬,敬酒时必右手执杯,左手置杯前遮挡,弯腰弓背礼让再三,貌似我国古风。我们席间交流几乎没障碍,问他姓名,答:走肖――赵。
汉字的繁体结构竟然在一个外国人嘴里说出,让早已习惯简体字的我们很不是滋味。繁体字在国内除了书法爱好者已少有人用。推广普通话和简化繁体字运动由来已久,其好处显而易见,易学易懂,便于文化普及和大众间的交流,但无形中抛弃了汉字中原有的文化内涵,生生割裂了汉文化的古今传承。
其实,今人不懂的知识又岂止这些?
没事翻看《夜航船》,见其卷十一日用部有:茄子,一名落苏,一名昆仑瓜。“落苏”和本地称呼零零碎碎垃圾的发音很相近,所以,以前每当吃到茄子的时候总是会感到别扭,难道茄子如此不堪,近似垃圾?
直到现在才恍然大悟,才知道自己竟如此孤陋寡闻、识见贫乏。好在这事也没什么人知道,不然,搞不定哪天身边就有人说: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