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即曾参(公元前505年——前435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县人),夏禹后裔。
孔门弟子中有两个姓曾的:曾点,曾参,他们是父子关系,其中儿子曾参的成就比较高,被称为“宗圣”,曾参还是《大学》的作者(有争议),《论语》中,曾子就是曾参,是孔子晚年弟子之一。
曾,原来指一种蒸饭的炊具,因为是泥土烧制而成,所以曾字演变成“甑”(读zeng,第四声),现在的“饭甑”很少见用瓦缸的,木制的比较多见。
发明饭甑的部落就叫甑地,为了表示地名,所以把偏旁“瓦”改成“邑”,也叫“鄫”地,这个部落在现在的山东临沂一带。
到了夏朝时期,夏后少康(那时的天子不称“王”,也不称“帝”,称“后”),把此地封给自己的小儿子曲烈作为诸侯国,爵位比较低,为子爵,所以叫“鄫子国”。
不久,鄫子国为莒(ju)国所灭,太子巫出逃至邻近的鲁国,并以国为姓,去掉右耳旁,表示离开故国,不忘先祖,从此曾姓开始繁衍。
现在的曾姓后人,基本都是这个来历!所以有“天下一曾”,“曾姓四千年前是一家”的说法。曾巫是他们共同的祖先。
三:这里是多次的意思。
省:读音为xing,第三声,反省,反思的意思。
在甲骨文中,“省”是会意字,上部是一颗草,下部是一只睁大的眼睛,表示用眼睛观察草,会意为察看,如《史记-秦始皇本纪》:“览省远方”,即视察远方之意。
后延伸为对自己思想行为的检查。如“内省”。该字读成sheng的时候,有精简,节约之意。又可以作为行政区名。
谋:这里是办事的意思。如“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谋也有策划的意思,如:“深谋远虑”等。
忠:宋代的司马光说“尽心于人曰忠,不欺于己曰信。”忠就是诚心尽力之意!
“忠”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提出的“忠”不是愚忠,“孝”也不是愚孝。后世文人为了讨好统治阶级,故易曲解孔孟的“忠孝”思想,使很多不明真相的人泄愤于孔孟。
信:信用,诚信!讲信用是自觉的,不应该让人提醒,督促。不讲诚信等于欺骗,伤害自己!孔子曾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意为:“一个人没有诚信,不知道他还能做什么?”
传:这里是指老师传授给我们知识。在甲骨文中,“传”既是会意字,又是形声字,其原意为传送各种信息文书的驿站,读成zhuan,第四声。
后延伸为记载历史事件或者个人事迹的文字。也指文学作品或者解释经文的著作。后又延伸为传递,传授,传播知识等。这时该读成chuan。
“传”还有流传,表达等意。传习就是老师“传”后,学生们要自觉地“习”,传而不习将是事倍功半。后世有人把学校命名为“传习所”,其蕴意就在这里。
全文理解为: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比如:我替别人办事尽心了吗?同别人交往的时候,做到了诚实守信吗?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我温习巩固、消化了吗?”
曾子认为:做人要忠、信,学习要温习、实习。而且每天都要坚持,每天反省。曾子深谙孔子的“学而时习之”真谛。
孔子的教学内容包括文、行、忠、信四部分,其中“行”最重要,孔子主张行有余力而后学文。
“文”要不断温习,行、忠、信则必须每天实习。孔子曾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看来“忠信”易得,但“好学”难求。尤其是终身坚持不懈的人更是难得。
古今完人— 曾国蕃
历史上,很多人为了表达对“曾子”的无比崇敬,或者出于对子女的某种寄托,为子女取名为“三省”,或者“省身”,如陈省身(美籍华裔数学大师)。
但是,落实贯彻曾子“三省”论最好的人却还是曾家自己人,他叫曾国藩!
曾国藩出生于湖南双峰县一个豪门地主家庭,父亲是个满腹经纶的私塾秀才,曾国藩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不过,他天资一般,经过三次会试,28岁才考中进士。
曾国藩是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一,在“立身”,“立功”,“立言”方面做到完美,被称为“千古完人”,曾国藩还是毛泽东和蒋介石共同的偶像。
1, 立身:曾国藩五岁开始读书,非常勤奋好学,但不算聪明,有一天晚上,一个盗贼躲在他的书房里,年少的曾国藩为了背一篇文章,反复地诵读,彻夜不眠,气得盗贼跳出来大骂:你这个笨蛋,连我都背下来了,你还背不下来。
不过,曾国藩做事非常有耐心,有恒心,他有一句名言:人但有恒,无事不成!
曾国藩也有年少轻狂的时候,喝酒闹事,甚至在朋友的新婚之夜,欺负新娘子,但是,他每天回家后都会通过写日记来反省自己。
在修身方面,曾国藩几乎达到苛刻的地步,每天除了坚持写日记外,每天坚持早起,读书,练字,每天都有工作,学习计划,把自己修炼成晚清最后一个理学大师。
2, 立功:曾国藩母亲去世后,他必须回家丁优(守孝)三年,正值太平天国运动开始蔓延,朝廷战斗力很差,决定下诏闲赋在家的曾国藩组织地方武装(团练),抵抗太平军,从此,一个文人开始了辉煌的戎马生涯。
因为没有军事基础,没有打仗经验,所以曾国藩吃了很多亏,他曾被石达开(太平军将领)打得两次跳河自杀,幸被部下及时救起。
但是,他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所以经他训练出来的湘军是镇压太平军的主要力量,如果没有曾国藩,清朝政府寿命至少会短五十年。
闹了十一年的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下去后,曾国藩功高震主,浙江巡抚左宗棠送来密信:“鼎之轻重,似可问焉?”安徽巡抚彭玉麟送来密信:“东南半壁无主,老师岂有意乎?”曾国藩不为所动,并主动解除武装,继续为满清政府效力。
这样忠君爱国的大功臣,能得到善终的,除了唐代的郭子仪外,恐怕只有曾国藩了。
曾国藩还是中国近代化的开拓者,在他的倡议下,委托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今广东珠海市人)从美国购买机械设备,建成了中国近代第一座完整的机械厂—上海江南机械制造局。
曾国藩创建的江南机械制造局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黄鵠号)。他还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湖北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还接纳了容闳的建议,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3, 立言:曾国藩位高权重,但生活却非常节俭,他经常在餐桌上只有一道菜,被人戏称为“一品宰相”。
他对自己的子女,弟弟们的要求也非常严格,经常写信教育他们,他将“书、勤、和、俭、敬、省、恕、健”八字决,刻入了女儿的灵魂。
后来人们把他的写作书信编成《曾国藩家书》出版发行,成为人们教育子女的辅助教材。
曾国藩在临终之前,再三叮嘱子女们千万不要走我的路。并且还给后人留下了这样的四句话:“1、慎独则心里平静;2、 主敬则身体强健;3、 追求仁爱则心理高兴;4、劳动连鬼神都敬重”。
晚年的曾国藩在回忆起自己的一生时,说的最多的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害人的事莫过于打仗”。
曾国藩在自己的军事生涯中,总结出了自己的治军经验,蔡鄂(军事家,今湖南邵阳市洞口县人)将军把他和胡林翼(军事家,湖南益阳县人)的治军经验以语录体的形式编成一本军事著作—《曾胡治军语录》,黄埔军校用它作为主要军事教材。
曾国藩还为后世留下了《治学论道之经》,《冰鉴》,《持家教子之术》等著作。
1872年,61岁的曾国藩平静地在家中去世,他没有给子女们留下多少财产,但是他的子孙后代个个都是人中龙凤,相比之下,同时代的首富盛怀宣留给了儿子盛恩颐无尽的财富,但是盛恩颐却因贫困而死,不禁让人感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