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开头,这是一篇关于我自己的对话(因为没人和我对话...),两个角色,一个是本我,一个是自我,关于两者的区别可以在之前我写的影评《失常》中找到较详细的解析。我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探讨一下时间、存在,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区别和关系,同时也顺带着了解一下我自己。
希望这十二篇关于电影的对话能够让你感受到一些思想上的东西,我希望自己的文章给予读者的是思想的交互,而不是给予,所以,让我们坐下来,喝一杯茶,品一品关于电影的哲学故事。
1、《超体》:时间是什么?
(以下关于存在和虚无的思考全是假设,切忌先入为主。)
时间是什么?
谁问的?
我。
哪个我?
站在你身边的就是我。
那我是谁?
你也是我。
有什么区别?
你是精神官能上的我,而我是潜意识中的我。
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我呢?
都是,也都不是。
你把我搞混了。
你说的搞混是哪个我?
两个都有。
你是精神官能上的我,而我是潜意识上的我,没有混。
所以,我们能够避开这个话题,先谈谈时间吗?
怎么避开?
只谈时间。
没有存在,就没有时间,同理,没有时间,存在也是虚无。
那么我们来谈谈存在。
相对于什么而言?
于时间而言。
那么你是虚无,而我是存在。
为什么?
因为时间是存在的唯一的计量单位,而我是存在。
那我是什么?
哪个我?
精神官能上的我。自我。
你也是存在。
在哪种意义上的存在?
存在意义上的存在。
在时间意义上,我是虚无?
大部分时间上是。
什么时候?
在栖地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你会死亡,会繁殖后代,会发生很多奇妙的故事。
那么我应该是一直存在的,因为我的后代存在。
不,你是不存在的。
为什么?
因为存在的是我。
哪个我?
本我,站在你面前的我。
那我呢,我成了什么?
虚无。你的身体已经消失,留下的只是基因,你的后代会继承你的基因继续完成传承,但是他已经不再是你,不再是自我。
所以,存在的是本我?
可能是,也可能不是。
你忽悠我呢(摔)!
因为时间是存在的唯一证明,一切都是时间,没有时间都没有“我”,也没有“你”,时间是证明存在过的唯一标志,而思想则是证明你我存在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我思故我在?
对,笛卡尔说过:我思故我在。我们现在就是在时间的洪流里。
我们最终会到哪儿去?
我不知道。
你所说的我们是说的本我?
你确定吗?
不知道。
那就是了,我说的就是我。
露西说时间代表的是永恒,那么,我是永恒吗?
时间没有永恒。永恒的是思想。
那么我是思想吗?
我是思想的创造者,本我和自我是思想的产物。
那么我到底存在还是不存在?
有时存在,有时不存在。现在他就是存在的,过去或许存在过,又或许不存在,未来也一样。
如何去证明存在呢,是时间吗?
不是,时间只是一种计量单位,思想是存在的唯一标志。
所以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
或许一切都是不存在的,又或许一切都是存在的。这牵扯到了人看待事物的主观和客观两种思维方式。
我在思考,时间在流逝,所以我是存在的。但是如果我在思考别人在思考什么,那么在我的主观世界里,别人也是存在的,因为他是一个思考的个体。
对,而当一块石头摆放在我面前时,我只看到了一块石头,一个存在在客观世界的物体时,那么这块石头,就是不存在的。
但是石头就在我的眼前啊,不论是本我还是自我,都可以看到这个“不存在”的石头。
对的,但是你发现没有,当你认定一件事物存在的时候,那么一定是在用你主观思考的方式来进行判断,这种判断本身就是你思考的成果,而不是“石头”思考的结果。
所以说,我是将自己的思考强行赋予给了石头,而石头本身是不存在的?
露西说过一句话,你还记得吗?
是哪句话?
我,无处不在。
(自我若有所思)我好像明白你说的了,但是又感觉脑袋里一片混沌,感觉知识正在冲击我的大脑。
带来混沌的是无知,而不是知识。
2、《源代码》
初步了解了关于我的概念。来谈一谈平行时空的可能性。
为什么会突然提到这个?
在上次谈话中谈到了《超体》中关于时间的思考,那么,如果生活像夹层汉堡呢?
什么意思呢?
假如当我正在吃着早餐——可能我是在喝一杯刚冲好从柜子里拿出来的燕麦片,配着昨晚从超市购买的切片面包享受属于我自己的早晨时光。但是突然有那么一瞬间,我不想这样做了,我想同时进行另外一种生活方式,或者说我想换一套早餐,换成粥、包子或者其他的套餐,我该怎么做呢,这样做的可行性有多高?
这只是一种假设,可以思考,但是很难实现,或者说根本不可能实现。
不,你无法去全盘否定平行时空的科学性,就像你很难去证明一块石头的存在一样。
太主观了?
这是一点,其次,平行时空满足了大多数人对于生活的意淫,就像是本我的精神释放一样的过程,他在电影中是一种主观形式的积极性思考。
你说的太复杂了,说得简单一点。
举一个例子,还记的我看过的《源代码》吗?
记得,是在高中时代看的,具体时间记不清了,是一部以平行时空为核心灵感的科幻片,当时看了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对,在这部电影里面,有一个关于平行时空的灵感没错,导演选定了一个时间段来让主角进行无数次的记忆回溯,在这段时空里,主角是没有自我身份可言的。
主角的身份难道不是遇难者吗?
遇难者在这部电影里是没有思想可言的。
所以他只是主角主观存在的产物?
至少在这八分钟里是这样的,主角史蒂文斯才是存在的象征。
那么其他乘客呢,其他乘客的出现又怎么讲,他们代表什么?
所以,我要加入一个新的名词:平行时空。
???
世界之外的世界。
你的意思是说,电影《源代码》是讲的另一个世界的故事?
开始可能不是,但是电影在叙述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另一个世界形成的过程。
那么关于存在和时间的思考已经不适合这部影片了吗?
同样适合,只不过不应该生搬硬套。
那该怎么去用呢?
和电影中一样,我们就把这八分钟当做一个游戏。
游戏?
一个寻找新世界的游戏。
有规则吗?
当然有规则,规则就是发挥自我的想象力。
我?
对,你是自我,而我是本我。
我猜想这个新世界一定是和我现在所处的世界同样的广阔,同样的阶级森严,同样有战乱也有和平,同样有很多好电影可以看.....
就像镜子里的世界一样?
对,就像镜子里的世界!
你说的不错,我补充几点:在电影《源代码》的世界中,主角的记忆是强行植入的,可以理解为主角从一个世界逃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正因为这种契机的出现,才为电影最后主角的新生做了铺垫。而且一个世界就是一套编码,他是完整的且毫无损坏的,主角所处的世界是一个编码,而我所处的这个世界则是另一套编码,理论上他们是不一样,但是实际上他们的本质是相同的。
这种编码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呢?
看你如何理解了,你认为他是主观的就是主观的,客观如是。
自我所理解的世界是客观的,因为世界是思想的产物,不止有我一个人的思想,是数亿种思想杂糅的结果。
本我说,世界是主观的,因为世界是相对而言的,闭上眼睛的时候,世界是一片黑暗,睁开眼睛的时候,世界或许是繁华的商业街,或许是诱人的美食,还有可能是一本书和一杯咖啡。
所以说,世界是多样性的?
世界即你所见。
所以最后,主角留在了那个世界里。那么,主角会永恒吗?
还记得我之前看过的电影《傀儡人生》吗?
记得。
在电影《傀儡人生》里,有关于灵魂和躯壳的桥段,用在《源代码》里同样合适。
怎么去匹配两部电影的共同点?
主角进入遇难者身体的过程,其实就是灵魂进入一个新躯壳的过程。只是表现的手法不一样罢了。
所以说,主角还是一个会生老病死的普通人,因为主角还是在一个世界里。
对的,时间是存在的唯一计量单位,而思想,则是存在的唯一标志。
如果停止思考,那么那一刻,我存在吗?
我们把早餐换成夹层汉堡,去掉面包和花椰菜,只吃肉就好了,既然知道肉是最好吃的一个部分,我们就先吃掉这个部分,等到想吃花椰菜和面包的时候再去吃掉相应的部分,这是个很好的决策。所以这个问题,等到我真正谈到存在这个主题的时候,再去讨论吧。
好吧。
3、《恐怖游轮》
说完了平行时空,我再来谈一下时间的本质。
时间的本质?
对的,简而言之就是: 时间是什么?
时间是一种计量单位。
这只是其中一点,你还有想到其他的吗?
没了,你之前说时间是一种计量单位,在自我的脑中已经形成了一种既定的思维框架,在这个框架里面,时间就是计量单位。
然而,在电影《恐怖游轮》里,时间就不仅仅是一种计量单位了。
《恐怖游轮》?一部典型的记忆回溯片,和《源代码》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什么会突然提到这部影片。
因为每一部电影都是一次想象的开始,而时间这个维度,则是分析整部电影非常必要的工具。
那么之前提到了时间的本质,那么在这部影片里,时间的本质是什么呢?
先不着急下定论,先来看一下这个故事,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循环,还记得吗?
对的,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死亡循环的故事。主人公杰西和朋友登上了小船出游,遇暴风雨不幸离开海岸,最终因为发现游轮而获救。
但在游轮上,杰西发现了一个杀死好友的凶手,在越来越紧张的氛围里,杰西不得已拿起了武器,杀死朋友或者杀死自己。
恩,最终杰西终于逃出了“死亡循环”,带着自己的孩子逃出去,然而在中途却发生了车祸。
对的,故事的顺序没错,但是逻辑颠倒了。
怎么颠倒的?
其实杰西最开始就是死人,她所做的,只不过是在生命的最后存在于脑中的记忆的延续罢了。
什么意思?
你有没有发现车祸中的一个细节?
哪个细节?
车祸中,女主杰西和他的儿子躺在了事故现场,而镜头一转,你会发现另一个杰西却站在事故现场外——这里的杰西就是记忆中的杰西了,和《源代码》一样,只是记忆的一个小片段,但是却使得女主遇到了很多事情。
你的解释自我不同意,因为在之前有一个场景里,杰西已经扔了非常多的死鸟——这说明杰西已经发生过很多次车祸了,所以这不可能是故事的起点。
那你有没有想过,女主杰西发生车祸的第一次是什么样的情景?
先杀死了在家里的杰西,然后开车带儿子逃出来....不对,第一次车祸里是没有杰西的。
对的,当你去理清顺序的时候,也会很容易掉进导演所制造的死亡循环里,要想摆脱循环,首先就得先理清逻辑。
怎么做呢?
首先,需要创建一个假设:如果杰西还活着,那么循环开始和结束的点在哪,可行性有多高。
如果杰西活着的话,循环开始的点可能是出游的时间,结束的点只能是车祸发生的时间——但是这样的话循环就不能达成了,因为杰西在结束的时候已经死亡。
对的,杰西死亡的时候,恰恰意味着循环的结束,和《源代码》不同的是,这是一个关于空间的故事。
空间?
对的,关于时间里的“空间”,或者说是时间区间。
那么说到时间了,我之前提了一个问题:时间的本质是什么?
时间的本质就是循环。
循环?
对的,这可能是一个很形而上的概念,但是在本我的理解里,时间是循环的:太阳朝升夕落,地球沿轴线转动,人从幼年到成人再到老年,之后又会将时间传递到下一代身上,周而复始。
就连宇宙也是从一个质点膨胀成一个硕大的空间,在若干年后,又会重新坍缩为一个质点。
对的,所以在多么短的时间内,循环总是必要的,在电影《恐怖游轮》里,主角一开始就是一个车祸遇难者,循环的开头是遇到了车祸,之后主角的潜意识并没有消失,而是随着最后的记忆一同登上了出游的小艇,循环的结尾也是车祸,同时这也是主角杰西记忆的终点。
那么,照你这么说的话,电影中的关于游轮和杀死自己以及朋友的段落,全部都是杰西的想象吗?
你肯定也是这么想的,只是不敢百分百确定,但是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这确实是杰西的想象:在游轮上,杰西一直在杀死自己和杀死别人,然而在现实中,杰西却已经死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讽刺,如同西西弗斯周而复始的推石头上山一样,本身就是一个悖论。
悖论是不可能成立的。
所以杀死自己也是不可能成立的,杰西的潜意识直到自己已经死去,但是他的潜意识欺骗了自己,同时也欺骗了观众——不仅仅在记忆中的车祸现场添油加醋,更是将死亡遮挡的严严实实,以至于我之前完全没有意识到故事的欺骗性。
你的意思是说,杰西为了掩盖自己的死亡真相,将自己潜意识中存在的记忆重新包装了一遍,我看到的是包装之后的她的记忆?
完全正确。
如果这样解释的话,整部电影的逻辑就没有问题了,但是这样的构思实在太复杂了,很容易就陷入死循环中,真心佩服导演。
是的,正如《恐怖游轮》中的一句话:它会崩溃为一点,然后再度膨胀,这样周而复始。当宇宙再度膨胀后,所有的一切都会重演。你所犯过的错误全会重演,一次又一次,永远轮回。
时间真是一个奇妙的东西......
所以说,不要单独带熊孩子一起出去玩,很容易出危险的。
......
4、《超体》:存在的意义
之前你问过我一个关于存在的问题。
对,是在讨论《源代码》的时候,我问你:如果停止思考,那么那一刻,我存在吗?
现在我可以回答你了:不存在。
为什么?
还记的存在的前提吗?
思考?
对,我思故我在。
那么如果是客观的讲呢?
相对于谁而言呢?
相对于其他正在思考的人而言。
那么你的存在就是建立在他的主观思考上的,相对于你而言,你就是一个客观的个体,只有当思考的个体去证明你的存在的时候,你才是存在的。
你把我说晕了。那么如果我是不存在的,为什么当风吹过来时,我仍能感觉到凉爽,思考的个体碰到我的身体时,我仍会对此做出反应呢?
反应是必然的,这只是一种单纯的生理反应,并不是存在。
比如膝跳反射?
对,膝跳反射就是一种典型的生理反射。
总结一下你所说的几点:存在是主观意义上的,只有思考的个体才会有存在的概念,生理反射不在存在的范畴内。
其实你有没有想过,我提到了存在,那么虚无的定义是什么呢?
一切与存在相反的即为虚无。
(本我摇了摇头,指了指远方即将落下的夕阳),如果与存在相悖的即为虚无的话,那么太阳的东升西落怎么解释呢?
(自我低头思考)对啊,太阳落山之后就消失了,但是它又是客观存在的,因为地球另一半的人们仍能感受到它的温度。
所以说,存在的定义是非常狭隘的,就像我之前提到了石头的存在一样,难道它就是一直存在的吗?
按照之前总结的理论的话,石头在主观上是存在的,但是如果主观思考中没有了石头的概念的话,石头就是不存在,也就是虚无的了。
对的,可以这样理解:我思故我在。德谟克里特斯说世界是由原子构成的,这句话我非常认同。
如何去解释这句话?
人死后,灵魂和肉体去了哪呢,它们当然不会消失,只会进入到时间的循环里。
会成为什么?
成为“我”。
只有“我”吗?
这个世界就是由“我”构成的。
没有“你”,没有“他”,也没有“他们”?
对,只有“我”,“我”是构成这个世界的唯一介质。
你还是我?
只有“我”,自我,本我,以及超我。
那么,我是不是就是整个世界?
广义上来说的话是这样,但是如果认真想一下,你会发现,整个世界,有千千万万个“我”。
没事,让我享受这短暂的统治世界的快感,可能以后再也感受不到了~
放心,即使是现在,你也无法感受到。
......
5、月球
刚才谈到了“我”的概念,还记得吗?
当然记得,世界是由无数个“我”组成,我统治了整个世界。
那我问你,自我身份是怎么一回事?
我的身份是由基因决定的,虽然人与人的本质是相同的,但是在基因的组合上还是有很多明显的差异的。
如果你遇到了一个和你长得一模一样,同时又具有你的基因的人,你会做什么?
一模一样?那一定是我的孪生兄弟。
如果不是呢?
怎么可能?
在《月球》里面,这件不可能的事情就变成了可能。
哦,我想起来了,这是一部关于克隆的电影,主角萨姆贝尔一个人在月球工作的故事。
只不过在工作的过程中,萨姆贝尔因工受伤,被机器人误诊为死亡,之后将早已准备好的克隆体放出来,接替死亡的萨姆贝尔的工作。没想到的是,受伤的萨姆贝尔并没有死,两个萨姆贝尔相见并互相了解,最终发现,原来存在于飞船上的所有萨姆贝尔,都不是萨姆贝尔。
对,但是你的最后一句话没有解释清楚,应该说所有在这个飞船上的萨姆贝尔,都是克隆体,是没有身份可言的。
是的,这非常像卡尔荣格所提到的“人格面具”,每一个克隆体都是一个人格面具,只是这种人格的表现是空泛且无意义的。
说到无意义,那么克隆体本身有意义吗?
你这个问题难倒我了,不过我可以试着猜测一下。
从哪开始?
首先,你我都知道,思考是证明存在的唯一标志。
对的,存在是偏主观性的。
所以,克隆体的存在是一定。在不讨论人权、道德伦理等的情况下,克隆人的存在是必定的。
对,无法去否定思考的个体的存在。
但是,克隆体的存在真的有意义吗?不仅仅你我在讨论,很多科学家和社会学家也在讨论。
有一个相对明确的答案吗?
没有,但是我可以大胆的猜一下:与大多数正常人类一样,克隆体存在的意义即为传承。
传承?
不仅仅是基因的传承,还有知识和行为的传承,这是除去利益相关和道德相关之后的结果。
有时候我不太理解一些行为的意义。
什么行为?
传承的必要性。
传承在于传递一种信息,一种介质,一种存在于机体内部的必要信息。
那么,按照你说的这样的话,克隆体的传承就是毫无意义的:首先,克隆体的基因信息是完全拷贝了正常人体的,所以这种信息的传承是多此一举,其次,克隆体内部的必要信息并不持久,在影片《月球》中,所有克隆体的抵抗力都出奇的低,以至于一般只能活上不超过五年的时间。还有一点就是,克隆体的身份认证问题,这牵扯到了道德和人性,所以在此我保留这个问题。
你说对了一半,关于克隆体的寿命,一直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但是在传承的意义上,仍是非常具有跨时代意义的。试想一下重新克隆爱因斯坦,整个科学史的进度可能会随之更新十年甚至数百年,而如果克隆远古生物,同样可以对当时的环境和生物有机体有全面的了解,这是克隆体当前来说非常大的优势。
你这么一说,我倒想起了在《月球》里,萨姆就是一个打工者,公司为了削减开支而偷了萨姆的基因,背着萨姆创造了萨姆的克隆体。
对的,其实从严格意义上讲,萨姆并不是电影的主角,主角应该是萨姆的这些克隆体,影片中从来没有出现过真正的萨姆。
一思考这种情景,我就感觉毛骨悚然,甚至我也开始怀疑其我自己——是一个克隆体还是真正的本体。
你所提到的是一个哲学问题:我是我,还是非我?
我不禁对自己的身份产生了迷惑,或许在其他地方,还有很多个我,而他们,才是真正的我?
我也是你,只不过我恰好站在你的对面,所以你认为我不是你,你也不是我。
那么,你是我吗?
在探讨“存在”的时候,我就讨论过这个话题:“我”就是整个世界。
所以你是我,在遥远的地方的他们也是我?
对的,无论是我还是非我,都是一个独立的思考的个体,所以不必担心自我的虚无性,你该担心的,是作为虚无本身的主观思考,存在本身就是一件极其主观的事情,虚无也是一样。
我好像懂了,又好像没懂。
因为你还无法分清楚虚无和存在的区别,就像即使我告诉你夹层汉堡的肉比较好吃,但是你也想要尝尝面包和花椰菜的味道。
(自我点头)你说的确实存在,我的脑海中总会存在质疑和恐惧,根本无法去避免。
你的脑海就是我,本我是精神的释放,所以之前被压抑的恐惧和痛苦便会随之奔涌而来。
那你走吧,我不要你了。
没有本我,自我的存在是无意义的。
为什么?
因为,我是“我”,你还是“我”,缺了谁都不可以。
这好像是一个循环。
时间本身就是一种循环,我们在《恐怖游轮》的环节探讨过。
我好像懂了。
6、《2001太空漫游》
十亿年前上天赋予我们生命,至今我们都做了些什么?
我好像猜到你要说的电影了。
是哪一部电影?
《2001太空漫游》。
对了,我要说的就是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关于“时间的循环”这一个主题的探讨。
时间的循环?
对的,我上一个话题讨论到了时间循环,我就想到了这一部电影,虽然借用的是《超体》中的一段话,但是让我最深的画面仍然是《2001太空漫游》中的。
我知道这部电影,但是感觉影片的故事太晦涩了,很难看懂,就像当初看《穆赫兰道》和《太阳照常升起》一样。
你知道为什么没看懂吗?
不知道。
因为你只是用眼睛去看,而没有用心去感受。
感受什么?
感受这部电影,感受时间,感受存在。
在这部电影里,时间是循环,那么存在是什么?
你问到了存在,我先不回答这个问题,先来看看影片是如何展示人类的进化史的。
影片最出名的就莫过于穿梭数百万年的蒙太奇片段了,由一把骨头高高抛弃,降落的时候变成了一台卫星,通过这样短暂的蒙太奇实现了大跨度时间的过渡。
对的,这是影片前二十分钟的戏码,之后的大量篇幅,都是在探讨未来的,要知道这部电影上映的时间是在1968年,而人类第一次登月的时间是在1969年,所以说,这部电影的很多部分都是想象的结果。
我记得影片是围绕着一块石板开始的,这块石板教会了古代人用武器来获取食物,教会了他们如何去运用自己的智慧,他们虔诚的围绕着这块石板祷告,转眼间,就到了2000年,人类来到了外太空,同样也发现了一块能够散发无线电的黑色石板,之后,镜头一转,来到了十八个月后的木星任务中,机器人的背叛,宇宙空间的漫游,以及对黑色石板神秘力量的抽象化表现,统统杂糅在一起,让人震撼。
这部电影本身就是想象的产物,所有的想象部分,几乎全部用抽象化的事物来表现,这种抽象化的东西就是时间。
时间?
对的,每一段关于时间的蒙太奇都是在向生命致敬。
比如?
比如我看到的数百万年前弱肉强食的原始世界,以及在木星任务之后机器人的反叛过程,这些从故事的角度来说都是没有直接关联的。
是的,每一个段落其实都可以看做是一个独立的章节。
而真正使他们联系到一起的,就是那块黑色石板。
黑色石板代表了什么?
在原始世界里,黑色石板代表了力量和神灵,在月球的时候,黑色石板代表了神秘和未知,在木星任务的时候,黑色石板代表了过去、现在和未来。
三个阶段,三种不同的解读。
对的,因为时间和环境的不同,对于石板的解读就会不同,但是数百万年的人类进化史中,石板确实一种客观的证明。
证明什么?
时间的证明,记忆的证明。
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时间是看不见的,但是人们老是想抓住时间,你想他们会怎么做,或者说“我”会怎么做?
用具象的物体来代替时间,用物体的变化来表现时间的变化。
对的,所以,斯坦利库布里克导演选中了黑色石板,在影片里,他不仅仅是以上三种存在形式,他的真正形态,应该是时间。
你这么一说,我好像记得,在影片的最后,鲍勃来到了一个华丽的房间,迅速老去,在看到了一块黑色石板之后,回归成了孩童时期的模样。
这就是时间的循环,人类的认知总会不由自主的朝着循环的主题上去走,你会发现,其实时间的环状结构,是很多艺术载体和生活本身的一种写照,它不仅仅是生活和艺术的一种表象,更是生命的本质。
说了这么多关于时间的话题,那么,在这部史诗性的片子里,存在是什么?
之前谈到了存在的意义,是在《超体》和《月球》两个环节探讨的,在《2001太空漫游》中,存在的意义同样是上文所提到的传承,同时,存在也是一种见证。所以总结一下就是,存在是一种见证。
我其实更倾向于觉得时间是一种见证。
时间描述的是变化,而存在表达的则是状态。
状态也是会变化的。
但是状态变化的原因是因为时间在变化,所以归根结底还是时间的变化。
那么我有一个假设。
什么假设?
此时的我和彼时的我处于两种状态,对吗?
是的,状态随时在变化。
那么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是一个人吗?
(本我思忖片刻)是的。
为什么,既然谈到了存在和状态,状态在发生改变,那么存在的本质应该也是在发生改变啊?
因为“我”。
因为你?
不,因为“我”是整个世界。
你的意思是说,无论状态怎么改变,存在的个体都会是“我”。
可以这么理解,在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原始世界的祖先是“我”,数百万年后的宇航员还是“我”。
“我”和“我”之间有区别吗?
当然是有的,但是这种区别并不会对“我”的本质造成影响。
因为他们都是由“我”构成的?
之前谈到了德谟克里特斯的“原子论”,两者组合的方式是一模一样的。
我似乎明白你的意思了。
所以说存在是一种非常形而上的艺术。
所以说,艺术本身,也是一种流动的存在。
是的,每一个个体对艺术的思考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但是本质是不会变的。
解散,重组,没有区别,本质相同。
7、《超体》:过去、现在和未来
之前探讨了时间的循环,那么如何去区别过去现在和未来呢?
简单的说,前进的即是未来,倒退的则是过去。
能否举几个例子?
在电影《超体》中斯嘉丽约翰逊所扮演的女主角露西操控时间的桥段,如果时间可以操控,那么过去和未来就没有隔阂了。
快进就是未来,倒退就是过去,但是它们又都是现在。
对,如果时间可以操控,所有的时刻都成了过去、现在和未来。
你还没有告诉我怎么去区分这三者呢?
我已经告诉你了。
什么时候?
快进就是未来,倒退就是过去,它们又都是现在。
你的意思是说,在我前面的就是未来,在我身后的就是过去,这里的前面和身后是指时间的变化。
对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只不过时间的另一种细分方式罢了,是人类思考的产物,严格意义上讲,只有现在,只有“我”。
那么过去是什么,我回忆的那些过去也是现在吗?
现在是过去的一种客观展现,是累积的结果,所以过去是必然存在的,但是不应该叫过去。
那应该是?
时间长河的一个段落,只是时间的变量而已,归根结底,还是应该叫做“现在”。
你把我绕晕了,既然承认了存在过去,那么为什么现在又开始否定过去呢?
你可以仔细想一下你我之前讨论过的话题: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
对的,之前本我探讨了关于存在和虚无的定义,那时候自我是听过的。
对,关于存在和虚无的主观性——思考本身就是一件主观的行为。
那么,回到现在这个话题来,再来谈谈你与我探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你明白了吗?
你的意思是?
举一个电影例子《记忆碎片》。
这是一部倒叙加插叙的影片,采用多线索平行叙事的手法来构建事物的前因后果,丰富剧情,突出张力。
因为影片一直是在倒叙,所以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部关于过去的影片,但是这些过去的片段呈现在观众面前和主角脑海中的时候,就成了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
你这个解释虽然并不简洁,但是我开始懂你的意思了:思考是一件主观的事情,主观的事情决定了事物是存在的且正在发生的,也就意味着我正在思考着,所以存在于思考内的载体都是“现在”。
对,简单的说,只要你思考,就注定了时间的流逝,而时间的流逝恰好证明了你的存在,也证明了事情正在发生。
这真是一个很奇妙的想法,我以为过去就是过去,再也无法回到现在,其实严格意义来讲我一直是没有过去的。过去和未来只是一个定义罢了。
人们普遍希望在行为和思想上赋予其意义,所以过去和未来的定义就显得很重要了。
露西与祖先对话的过程,让我想到了自己关于过去的,不对,是关于现在的回忆。总感觉这样说会有些拗口。
习惯一旦养成是很难去改变的,所以不要在意说了什么,要在意思考的是什么。
是的,关于回忆,我感觉就是在和另外一个“我”对话,这种感觉很奇妙,但是又非常怪异。我想知道,在另一段时间的另一个我是否真的存在?
是存在的,但是这种存在就像太阳的东升西落一样,是与虚无并行的。
我思故他在?
你思故我在。
我思故我在。
真正的知识来自内心,而不是得自别人的传授。同时,唯有出自内心的知识,才能使人拥有真正的智慧。
8、《雏菊》
我突然觉得很奇妙。
怎么了?
活着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存在也是。很庆幸自己不仅仅活着,而且还是存在的。
生命的意义也大抵如此。来聊聊另一部电影吧,更深入的理解人类所创造的过去、现在、未来的概念。
哪一部电影?
刘伟强导演的作品《雏菊》。
关于三个人物的爱恨纠葛,通过三线叙事的手法将三位主角的过去和现在交融在一起,营造一种意识流风格的精美故事。
对的,既然导演承认了存在过去和未来,那么在分析这部电影的时候就必须用到这些元素。
就像分析《穆赫兰道》和《哭声》时,需要参考书籍或历史一样对吗?
(本我点头)对,每一部电影都有一个或者多个前提,而忽略这些前提,整部电影的故事就会缺乏动机和逻辑性,所以,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明白了,那么在《雏菊》这部电影里,过去的存在具有什么样的深刻意义,《雏菊》这部电影的前提又是什么?
先来回答你的第一个问题:过去存在具有什么样的深刻意义——在《雏菊》电影里,过去是作为戏剧冲突的萌芽存在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过去的所作所为,影响了现在所发生的故事,而现在发生的故事,造成了戏剧冲突和张力的展现,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可以称过去所发生的事件为诱发事件,那么现在所发生的事件即为引发事件,两者是直接挂钩的。
现在是过去的形式累积,而未来是过去与现在的总结。
没错,非常到位,接着,再来回答你的第二个问题:电影的前提是什么?
我猜是爱情。
对了一半,一开始我也以为是爱情,其实发现不对。
那是什么?
寻找。
关于爱情的寻找?
不止有关于爱情的寻找,还有关于自己的寻找,或许还有关于绘画的寻找。
生命就是一个寻找的过程,我想起了这句话。
对,生命的过程充满了探索和发掘,披荆斩棘,寻找公主或王子的城堡。
爱情的比重很大吗?
非常大,因为人是感性动物,爱情是灵魂上的交流。
很难感同身受。
当你遇到一个能够让自己释放本我的人的时候,你就知道了。
还是回到《雏菊》上来吧,电影的三线结构,最终合为一条线,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首先,这是一部类型杂糅的片子,爱情和动作片的杂糅,所以整部片子的冲突才会如此强烈,最终合为一条线,也是因戏剧冲突的影响,三人之间的感情纠葛已经到了不归点,必须通过最极端的方式来解决。
所以他们选择了死亡。
是命运让他们不得不去选择死亡。
命运?
对的,每一件事的起因和结果,都是由于上一件事的起因和结果所演化而来的,生活一张巨大的试卷,选择有多种,但是你只能选择一种,而且越往后,选择的余地就越少,时局也就越发的紧张和压抑。
我感觉命运这个词太模糊了。
其实可以叫它定义为:多重选择下的主观决策引发的一系列结果......
......突然感觉命运这个词还是挺好的。
那是因为你笨,理解不了这个定义。
你走开!
9、《千年女优》
在电影文本里,最常见的杂糅方式应该就是时间上的杂糅了。
对的,即使是平行时空,其间也是具有时间杂糅的形式在内的。
在影片《千年女优》里,这种杂糅几乎已经无法分辨。
《千年女优》是今敏在2002年上映的作品,讲述了一个女演员藤原千代子复杂和多舛的一生,影片通过主观的气氛营造和客观的故事讲述两种形式,利用现实与回忆两种时间区间对故事进行了重新编排和加工,使得镜头在展现上更加得心应手。
对的,这是一部描写显性人格和隐性人格的作品,只不过在影片正片中这两者的对立并没有那么明显。
我记得之前也写过一个关于显隐双重人格的影视解析,应该是查理考夫曼的《失常》。
是的,《千年女优》和《失常》最大的相同点就在于本我的外显。
电影中是如何表现这种外显的呢?
在电影《千年女优》中,关于过去的所有桥段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共同点,就是寻找。
对,无论是火车的追逐戏,还是战国时期的复仇戏,都是如此。
这种寻找,不仅仅是因为主角饰演的角色需要,同时也是因为主角本身的精神需求。
爱情,以及“我”的意义。
对的,爱情,以及自我生存的意义。
这就是电影中本我释放的桥段,虽然是在讲述一个关于回忆的故事,但是其内核其实是在讲千代子的内心世界。
千代子命运是在是让人唏嘘。
你这个断定我不同意,本我觉得千代子的命运是选择的结果。
就像上次我们讨论过的电影《雏菊》一样吗?
对的,藤原千代子选择了追寻,并且坚持了一辈子,这种追寻就已经不是追寻那么简单了。
我不明白。
用之前写的一句话来解释的话就是:回忆最容易留下的就是情感上的痕迹,所以千代子几十年来追寻的,其实是内心留下的对于爱情(初恋)最初的执念,同时,也正是这个执念,伴随了千代子一辈子的人生。
能简单总结一下吗?
回忆和追寻的过程,就是千代子的一生。
像是一种信仰,让人无法理解。
因为你无法做到感同身受。
可能是吧,我也说不太清楚。
理智和经验都缺失时,就会出现一个真空,这个真空可以由信仰填补。千代子的一生,其实就是信仰最好的证明。
10、降临
为什么这几次的对话这么短?
因为短小精悍。
......我勉强接受你这个解释。
这次,我来聊聊一个新的话题。
什么话题。
如果未来能对现在造成影响的话,会发生什么?
你说的是《降临》?
对,在电影《降临》里女主露易丝做了一场梦,在梦里,她梦到了自己的女儿从出生,长大,叛逆,最后得病死去的过程。
这个片段出现在电影的最开头,一开始看的时候以为这是现在,最后才发现讲的是未来。
未来也是现在,在之前讨论过。只不过这里电影是将未来和现在分开的,未来就代表着未知。
是的,这里的未来和现在的区分就是电影前提中的一个。
如果不是过去影响现在,而是未来(影响现在)呢?
这种想法很棒,但是缺乏论证。
思想需要的不全是论证,还有建立观点和创造角度,发挥出自我的想象力。
(自我思忖)如果假设未来会影响现在,那么首先人们不会去重蹈覆辙,也会应对即将而来的灾难或者矛盾,但是如果选择仍然存在的话,躲避了一个灾难和矛盾,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灾难和矛盾需要躲避......
到最终其实还是会只有一种人生选择。
对的,因为人只能选择一次,去掉选择的机会,那么可供选择的机会就更加少了。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命运的无序性。
在电影《降临》里,关于获取未来信息的过程描述的还是非常有趣的,和我之前所提到的知识的传承和升华非常相似。
比如哪些地方?
露易丝解析外星人的字体的过程,就是知识提升的过程,他是一种抽象表达,代表的是对时间本质的提取——在学习外星人的字体的同时,露易丝的脑力也是在不断增长的。
这仿佛回到了《超体》中的自我意识觉醒的话题中去了。
探究一种字体或者是未知文明并不会让人看穿未来,但是会让人理解自己——但是这种理解自己的过程其实就是理解世界本质的过程。
世界即你所见,突然想到了这句话。
谈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其实就必须提到他们的共同体——时间了,但是归根到底,你会发现,时间也是一种对事物的定义,它同样是主观性的,代表的是人类所理解的词汇,而不是人类所不理解的背后的意义和本质。
但是现在除了时间这个词汇以外,根本无法去用除语言和文字之外的东西来描述时间,因为它实在太庞大和宏观了。
但是你可以去感受(本我闭上眼,试着感受时间)
自我也闭上眼睛,面无表情。
当你感受到时间的时候,大概就能感受到《降临》想要表达的东西了。
突然想到了史铁生先生的一句话特别适合现在情景。
哪句话?
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
确实如此。
11、《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说到现在,我感觉自己的大脑已经被洗脑了一遍。
因为你就是我,而我是本我。
我觉得身边都不真实,仿佛自己是活在梦中一样。
你的这个想法很不错,有人说:现实是梦境,而梦境才是真正的现实。
这种说法对吗?
没有进行过科学论证,所以我也无法给出准确的答案。但是有一点可以确信——现实和梦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
是的,很多意识流风格电影就有这种关于梦境和现实难舍难分的展现,比如魔幻主义风格电影《潘神的迷宫》。
还有一部影片,《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我记得这部影片,是一部关于性启蒙和成长的影片,就像一场梦。
在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想表达的主题就是关于梦的,就像在谈到电影《恐怖游轮》的时候,提到了一个概念,叫做主观欺骗,其实就是欲望满足的结果。
你的意思是说《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是思想者欲望的满足?
是的,并且这种表达非常强烈,甚至直白,中间穿插了无数次雷纳多臆想自己与玛莲娜的胴体亲密接触,这就是欲望满足的梦境的具象表现。
那么,我可以问一个问题吗?
你说。
既然提到了梦境,我们在之前谈到存在的时候从来没有谈论过梦境,那么,梦境中的我是存在还是虚无呢?
站在你身边的我是存在的还是虚无的?
可能存在也可能虚无,因为你是思考的产物,而这种思考是不定期出现的。
所以梦也是,梦是欲望的满足,同时,梦也是本我(潜意识)的具象化表现。
梦就是你,可以这么理解吗?
可以粗略理解成我就是梦。
做梦的过程就是潜意识展现的过程,在其中有自我的影响吗?
肯定是有的,在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的著作《梦的解析》中,自我的影响过程被称为梦的稽查作用的展现。
对,我记得这本书,里面确实讲到了自我稽查。
只有知识是永恒的,因为知识是思考,同时他是可以传递的,而证明这种永恒的正确性,就需要时间了。
这样想来,在第一次讨论《超体》的时候,谈到的关于自我与本我,你与我的存在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多角度的问题,很难去下定义。
是的,在思想的传承上本我更具优势,而在物质和信息的传承上,自我更具优势,彼此依靠,不能分离。
想来在《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主角雷纳多最后说的那句台词,其实也是自我与本我共同得出的结果吧。
是的,虽然在第一次讨论中否定了自我的价值,但是在谈话逐渐深入之后,你会发现,其实换一个角度,得出的结论可能完全不同,对与错,只是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罢了。
我爱过的许多女人,问我可否记起她们,我说是的,我可记起你们,但唯一不能忘怀的,是那个从未问过我的。
12、时间再继续
哲学是一个将事物逐渐细分的过程。
你正好把他说反了,其实哲学是一个将事物逐渐整合的过程。
为什么?
因为世界是没有规则的,时间也是没有定义的,都是人类为其赋予了意义。
那哲学家的工作岂不是白做了?
没有,哲学家所做的,正如你我现在所做的一样——理解事物,并试着用通俗的语言去解释他们。
所以说,哲学家的工作就是发现、探索,并解释?
是的,如果我问你,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根本无法解释的,但是哲学家可以——他们不断的去寻找世界的真谛,尝试用思想去破译其中的奥秘,然后再转化成人类的语言。
这好像一个翻译家的工作。
对的,哲学家的工作就是破译世界这门语言。
这种破译有尽头吗?
至少现在还没有,因为人是一种很奇妙的动物,就算人类的大脑愚笨至极,但是人类仍会对大脑的精妙构造所惊叹。
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去追第一名的分数,但是每一次都会差上一截,每当我进步的时候,他的分数也在稳步提升。他好像永远能跑在我的前面,我一直追不上。
所以说,不要去寻找已知的目标,而要去寻找未知的自己。
寻找未知的自己?
对,寻找未知的自己,思考本身就是主观的事情。
自我提升是思考升华的本质,这样解释对吗?
可以这么理解。
其实谈到存在的时候我就发现了一个很可怕的真相。
你发现了什么?
我发现如果这个世界之外还有一个世界。
为什么?
不然我怎么可能和本我进行对话,可能构思你和我的人正在盯着我们看,我们每一步都必须经过他的思考。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的存在就是客观的,而对于那个构思我们的人是主观的。
撇开这些主观客观,我们如何才能逃出去?
探索未知的自我。我们就好像《苏菲的世界》里出现的从魔术帽里拿出来的兔子,从一个世界跳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但是本质还是不变的。
苏菲和他的哲学老师一直在努力逃出那个世界,而我们呢,我们该做些什么?
你这个问题难倒我了,我无法回答,因为我也不知道。
或许在未来我们会出现在一本书里,而这本书就是我们的世界,但是如果无法跳出既定思维的话,就可能被这个世界所禁锢了。
那么我们可以想一个办法来摆脱这种束缚,试想一下如果我们不按照这个世界的规则走,而是跳出思维的怪圈,跑到其它书里了呢?
那么,我们的世界就拓宽了,而且还可以自我控制了。
而且你很难知道是否创造我们的人后面是否还有一个更大的世界。
对,跳出思维的怪圈之后,世界就变的无限大了,关于世界的可能性也多了起来,根本无法去下定义。
所以无论思想有多宽广,终究会回到时间和存在的讨论上。我思故我在,而如何证明这种存在就是时间说了算了,在这种打破思维禁锢的过程中,也是思想获得永恒的过程。
时间会证明思想的永恒,同时,时间也是存在的证明。
所以,谈了这么久,你知道时间是什么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