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曹植的妙答读人性

作者: 武商路漫漫 | 来源:发表于2020-09-02 19:58 被阅读0次

    文/王漫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是文章。人生在世,不光要读有字书,更重要的是要读懂“无字书",而读“无字书"必须通人之个性,晓人之脾性,即人性。

    人性,就是人行事的个性和脾性。个性就是人的性格需求;脾性就是人的喜好。所以读人性就是读人的需求和喜好。

    若你读不懂人性,就读不懂社会的“真味",人的喜好,就不能投其所好,说出去的话,就没有人认同,甚至口服心不服。

    下面分享一个曹植妙答的故事:

    一年中秋节,曹植和家人一起赏月,为了考考曹植,曹操问:“月亮跟幽州比,哪个远些?哪个近些?"曹植立马答道:“月亮近些,幽州远些!”

    曹操问为什么,曹植说:“月亮抬头就能看见,所以说它近些;幽州抬头望不见,所以说它远些!”曹操听后甚为高兴,很是夸了曹植一番。

    第二年中秋节,有几个从幽州来的朋友拜访。在宴会上,曹操想起去年赏月之事,便问客人:“月亮跟你们家乡比,哪个远些,哪个近些?”

    客人众说纷纭,答案不一,爭论不休。曹操想当众显露一下儿子曹植的才华,就说:“这个问题,就让我三儿曹植回答一下,请诸位多多指教?"

    曹植环视四周,微笑着说:“幽州近些,月亮远些!”曹操听了,很不解地说:“去年中秋节,你不是说月亮近些,幽州远些吗?怎么长大了一岁,反而变糊涂啦!"

    曹植不慌不忙回答:“月亮虽然抬头望得见,但它可望而不可即,所以说远些;幽州虽然看不见,但可以彼此往来,互相沟通,所以说它近些!"

    客人听了非常佩服,都说有道理,曹操暗自得意,其他在场的人也称赞说得好。

    同样一个问题,给出截然相反的答案,曹植却让在场的人都欣然接受。为什么他能做到呢?除了有才之外,更重要的是曹植通晓人性,他明白在什么环境下说什么话,以话助兴。

    第一年和曹操赏月,在那样的环境下,需要的是意境和风雅,所以曹植说“月亮近些"。

    第二年和幽州客人一起赏月,在有客人在的情况下,礼节是第一位的,文人意境是第二位的,所以,曹植给出“幽州近些"这个答案。

    曹植都能自圆其说,也符合当时情景氛围,把话说到每个人心里去了,在场的人自然觉得曹植出类拔萃,非同一般。

    试想,如果曹植不懂人性,第二年依然给出第一年被曹操认为很有才的答案,除了显示其才华之外,在幽州客人深处也不会得到真心的认同。

    但当曹操听到曹植不一样的答案后,不仅觉得他才华横溢,而且觉得他能把话说到心坎上,觉得贴心,内心深处由衷地欣赏和感叹。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或感受到这种情况:话说得很有道理,也符合形势,说话者的口才也很好,可是,听话的人就是不认同,甚至有些人内心接受,就是嘴上不服。

    其实,理再明,势再清,听话的是人,所以,话要说到人的心坎上。正如《孙子兵法》所云:“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说话和攻城一下,攻城时有武器,说明有实力,但光有实力还不够,这样顶多叫人迫于压力做到口服,不会心服;关键点还是攻心,做到叫人口服、心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曹植的妙答读人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aiwsktx.html